今年的成都車展,雖然少了些國際豪車的轟鳴,卻一點沒妨礙國產新能源車搶盡風頭,尤其是那一大波帶著“超大電池包”亮相的增程和插混車型。
可以說,本屆成都車展最顯眼的就是各家都在給增程、插混車型塞更大的電池,純電續(xù)航從以前的100多公里直接飆到300公里往上,甚至有車型摸到400公里門檻,看起來,增程、插混車型似乎不再甘心只做“備胎”,而是要跟純電車型掰一掰手腕了!
電池擴容潮
一直只做純電的極氪這次來了個大反轉,其首款插混SUV極氪9X一登場就成了焦點。這臺車純電就能跑380公里,為了撐起這樣的續(xù)航,它塞進了一塊70度電池包。這是什么概念?作為對比,小鵬P7+超長續(xù)航版也才用74.9度電池,續(xù)航高達685公里。只能說極氪這一步,跨得有點狠。極氪工作人員表示:"大電池肯定是趨勢,車大就得多塞電池,混動也一樣。"以前極氪專攻純電,領克做插混,現(xiàn)在這堵墻被自家的浩瀚-S電混架構打破了,看來車企也在靈活調整路線。
不只是新勢力在變陣,傳統(tǒng)車企也在快速跟進。廣汽昊鉑、上汽智己紛紛推出品牌首款增程車型,昊鉑HL增程版純電續(xù)航350公里,智己LS6(參數丨 硬派越野也來湊了波熱鬧,長城坦克500新款Hi4-Z裝上了59度電池,WLTC純電續(xù)航超200公里,比老款的110公里翻了近一倍。以前開越野車總擔心油耗,現(xiàn)在城里通勤能純電跑,長途又能加油,這波升級確實說到了越野迷心坎里。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就連合資品牌也在拼命“補課”。其中別克高端子品牌"至境"一下子亮出三款概念車,L7轎車純電續(xù)航超300公里,且9月就要全球首秀,看來是急著追趕這波大電池潮流。 說實話,純電車從600公里跑到800公里,對天天通勤的人來說感覺不大,頂多是少充幾次電。但增程、插混從100公里蹦到300-400公里,那可是質的飛躍。如此一來,用戶平時上下班根本不用燒油,周末周邊游也夠了,對緩解續(xù)航焦慮來說,那真是雪中送炭。增程、插混這一變,說不定真要改寫市場格局。 "大"治百??? 為啥大家突然都搞大電池?說到底還是成本下來了。高盛預測到2026年電動車電池價格可能腰斬,從2023年每千瓦時149美元降到80美元,成本下來,空間就有了,車企自然敢往車里塞更大的電池。 消費者當然樂見其成,以智己LS6增程版舉例,該車和純電版就差幾千塊,多花這點錢換個能燒油的底氣,跑長途不用慌,這筆賬誰都會算。而昊鉑HL的車主更爽,平時用電通勤,偶爾長途用油,綜合續(xù)航能到1369公里,基本告別續(xù)航焦慮了。 但大電池真是完美方案嗎?在車叔看來也不盡然。就像蔚來李斌說的:“一年用不了幾次油箱,卻天天背著它跑,圖啥?”這話雖然直白,但確實點出了一些混動車的尷尬,平時用電真香,可一旦需要跑遠路,發(fā)動機的存在感就變得很微妙,你不用它,但它必須在。 有車企內部人士也坦言,電池不是越大越好。尤其是對緊湊型車來說,硬塞大電池可能導致車重超標、電耗飆升,反而違背低碳初衷。所以光拼電池容量還不夠。智能化、整體體驗才是接下來的競爭焦點。比如坦克給新500 Hi4-Z配上了激光雷達,讓越野車也能智能駕駛;極氪用了浩瀚-S新架構,領克和極氪之間技術壁壘被打破。大家都在尋找新的平衡,不只是續(xù)航長短,更是重量、成本、操控和補能便利性的綜合較量。在此背景下,發(fā)動機的角色正在從“主力”慢慢變成“替補”,關鍵時刻頂得上就行。而用戶最終選擇的,可能并不是續(xù)航最長的車,而是整體體驗最優(yōu)、最讓人放心的那臺。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增程、插混車型這波電池擴容確實讓自身的實用性強了很多,甚至模糊了它們與純電車的界限。但這一轉變也把混動系統(tǒng)的另一重矛盾拖到臺前,即我們是否真的需要同時背負兩套能源系統(tǒng)?答案可能因車而異,也因人而異。但能確定的是,續(xù)航只是起點,不是終點。接下來,真正能拿下市場的,恐怕是那些能把大電池、低能耗和智能體驗等環(huán)節(jié)做到最佳平衡的品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