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嚼到蝦仁里的沙子,吐出來說有股臭味,下午就拉肚子了!”9月15日,上海閔行區(qū)一位家長的吐槽,在徐匯、長寧、楊浦等多區(qū)家長群里炸了鍋。當天,數十所中小學的學生餐“蝦仁炒蛋”被緊急撤換,孩子們的午餐變成了面包和餅干——而涉事的供應商,正是覆蓋上海500多所學校的“供餐巨頭”上海綠捷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一盤臭蝦仁,看似是偶然的食材問題,卻撕開了校園餐的“遮羞布”。家長們翻出過往的投訴記錄:“去年反映米飯涼得咬不動,沒下文”“孩子說天天吃油炸預制菜,根本沒新鮮菜”“想查供應商資質,學校說‘涉密’”……這場風波,早已不是單個企業(yè)的失誤,而是千萬家長積壓多年的“吃飯焦慮”徹底爆發(fā)。
爆雷現場:從“臭蝦仁”到“餅干代餐”,誰在糊弄孩子?
9月15日中午,上海某小學的午餐時間,不少孩子剛扒了一口蝦仁炒蛋就皺起眉?!袄蠋?,這蝦仁好臭!”“我吃到沙子了!”此起彼伏的反饋中,校方緊急叫停了這道菜,給每個孩子發(fā)了一包餅干和一片面包。
“18塊錢一餐,就給孩子吃這個?”一位家長曬出學校的收費記錄,語氣滿是憤怒。當天下午,更多家長發(fā)現不對勁:長寧區(qū)的孩子說蝦仁“像放壞的魚干”,楊浦區(qū)的孩子回家后腹瀉,還有家長拍到剩下的蝦仁炒蛋,“顏色發(fā)暗,湊近聞有腥臭味”。
可各方的回應,卻透著敷衍:
- 學校:只說“食材有點問題”,追問細節(jié)就回避,甚至讓孩子“別跟家長多提”;
- 綠捷公司:事發(fā)24小時后才回應,稱“僅部分批次蝦仁有細沙,無其他安全問題,已留樣”,對“臭味”“腹瀉”只字不提;
- 官方:9月16日下午,徐匯區(qū)教育局才證實“撤換菜品”,強調“未發(fā)現嚴重健康問題”,閔行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說“正在查采購記錄”。
“細沙是小事,臭味和腹瀉是大事!”家長們不買賬。有從事餐飲行業(yè)的家長直言:“蝦仁有細沙可能是清洗不到位,但發(fā)臭絕對是變質了,這是赤裸裸的食品安全問題!”
家長怒扒:這些“校園餐亂象”,我們忍了太久!
綠捷事件曝光后,全國家長都在評論區(qū)“共情”:“這不就是我家孩子學校的情況嗎?”梳理家長們的吐槽,校園餐的“通病”觸目驚心:
1. 餐標“縮水”:15-20元一餐,吃的不如10元外賣
“學校說餐標18元,可孩子帶回的飯盒里,葷菜就幾塊碎肉,蔬菜是水煮的,米飯還夾生?!鄙虾R晃患议L曬出孩子的午餐照片,對比自家10元外賣的葷素搭配,落差明顯。
更讓家長無奈的是“預制菜霸屏”?!昂⒆诱f每天都是炸雞塊、小酥肉、魚丸,從來沒見過新鮮的綠葉菜?!北本┮晃患议L吐槽,她偷偷去學??催^,供應商送的都是冷凍預制菜,“加熱一下就給孩子吃,營養(yǎng)根本談不上”。
2. 投訴無門:反饋問題像“石沉大?!?/p>
“去年我就找學校反映,孩子吃了午餐總胃疼,學校讓找供應商,供應商讓找教育局,一圈下來沒人管?!鄙虾A硪晃患议L翻出聊天記錄,她曾要求看綠捷的食材檢測報告,卻被學校以“商業(yè)機密”拒絕。
這種“踢皮球”不是個例。河南一位家長曾曝光學校用過期牛奶,結果被校方要求“別影響學校聲譽”;山東家長發(fā)現食堂有老鼠,投訴后只換來“加強打掃”的承諾——家長們的監(jiān)督權,仿佛成了“擺設”。
3. 供應商“壟斷”:多年不換,質量越做越差
“綠捷給我們區(qū)供餐至少5年了,從來沒換過供應商?!鄙虾R晃患议L查了公開信息,發(fā)現綠捷不僅覆蓋中小學,還承接了多個幼兒園的餐食,“沒有競爭,他們憑什么提升質量?”
這種“區(qū)域壟斷”在全國很常見。廣西某縣曾曝光:一家企業(yè)靠行賄拿下12年校園供餐權,期間用過期食用油、霉變大米,直到家長集體舉報才被查處;海南某中學校長更是直接收供應商回扣,幫對方“穩(wěn)坐”供餐位——壟斷之下,“劣幣驅逐良幣”成了常態(tài)。
深挖根源:校園餐為何總出問題?4個“死結”難解
綠捷事件不是孤例,從“鼠頭鴨脖”到“過期牛奶”,校園餐問題反復出現,根源在于4個繞不開的“死結”:
1. 監(jiān)管“形式化”:“明廚亮灶”成了“監(jiān)控擺設”
現在多數學校都裝了“互聯(lián)網+明廚亮灶”,可很多時候只是“看得到,管不到”。上海家長投訴前,監(jiān)管部門沒從監(jiān)控里發(fā)現“臭蝦仁”;但湖南南縣靠AI智能識別系統(tǒng),已經發(fā)出120條紅色預警,查出56個問題線索——不是技術沒用,是有些地方的監(jiān)管“走個過場”。
更關鍵的是“違法成本太低”。最高法曾公布案例:某供餐企業(yè)濫用亞硝酸鹽,導致56名學生食物中毒,負責人僅判7年。這樣的懲罰,根本嚇不住想賺黑心錢的企業(yè)——綠捷事件曝光后,不也只是“承諾加強監(jiān)管”嗎?
2. 權責“模糊化”:多部門管,卻沒人擔責
校園餐涉及教育、市場監(jiān)管、衛(wèi)生健康等多個部門,可往往是“多頭管理,無人負責”。家長投訴時,教育部門說“歸市場監(jiān)管管”,市場監(jiān)管說“要學校配合”,最后問題不了了之。
“我們也想管,但沒有執(zhí)法權?!币晃换鶎咏逃ぷ髡咛寡?,他們只能督促學校,卻管不了供應商;而市場監(jiān)管部門抽查頻率有限,很難覆蓋所有學?!p隙之間,問題就鉆了空子。
3. 家長“邊緣化”:想監(jiān)督,卻連知情權都沒有
很多學校的“家委會”只是個擺設,家長想參與供餐企業(yè)招標、查看食材資質,都會被以“涉密”“影響管理”拒絕。浙江衢州曾做過嘗試:讓家長代表參與餐食驗收,發(fā)現問題直接退回,結果家長滿意度提升了30%——可這樣的做法,全國沒幾個地方推廣。
“連孩子吃的是什么菜、從哪來的都不知道,怎么放心?”一位家長的疑問,道出了核心:家長不是“外人”,而是校園餐的“利益相關者”,剝奪他們的監(jiān)督權,就是給安全隱患留口子。
4. 成本“擠壓化”:低價競標,只能犧牲質量
有些地方為了節(jié)省財政支出,把校園餐標壓得極低。“10塊錢一餐,要管飽還要有葷有素,供應商只能買最便宜的食材?!币晃粯I(yè)內人士透露,低價競標下,企業(yè)想賺錢,只能在食材上“縮水”——過期的凍肉、不新鮮的蔬菜,成了“潛規(guī)則”。
可貴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做法卻相反:把農村學生餐補助從4元提至6元,不增加家長負擔,還要求供應商必須用新鮮食材,結果學生餐質量明顯提升??梢姡皇菦]錢做好,而是愿不愿意投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