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和米舒斯京這對“政壇搭檔”,幾乎在同一周分別出手:一個調兵遣將,70萬大軍壓在烏東,喊出要“穩(wěn)固四州”;另一個扛起錢袋子,甩出40萬億盧布的大計劃,軍餉、基建、外資全都安排上。
這邊北約剛在波蘭邊境搞完“東方哨兵”,那邊克里姆林宮就用行動回了個“長期抗戰(zhàn)”的信號。
局勢越來越像一盤持久棋,而俄羅斯的兩個核心人物,一個攻,一個穩(wěn),配合得倒也默契。
烏東四州基本拿下,70萬俄軍“鎖喉烏克蘭”
在很多西方媒體還在爭論“俄軍有沒有戰(zhàn)斗力”的時候,普京已經悄悄把前線兵力推到了70萬這個新高度。
這個數(shù)字一出,瞬間讓烏克蘭和北約都坐不住了。
根據(jù)俄國防部最新數(shù)據(jù),俄軍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個方向全面部署,配合無人機和導彈系統(tǒng),已經形成對烏東地區(qū)的“合圍+控制”態(tài)勢。
這70萬人不是擺設,從戰(zhàn)術上看,俄軍正在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的推進方式,而不是一口吞掉基輔那種“快攻”打法。
前線主力以機械化合成旅為骨干,輔以炮兵壓制和空中偵察支援,逐步推進,每推進一步,就在背后“蓋房子、修路、立哨所”,確保不丟地。
已經有多個美媒承認,俄軍在烏東四州的“事實控制”正逐步固化。
而這種“軍事吞并”的進展,也得到了政治層面的同步配合。
普京在與俄羅斯國家杜馬各黨派領導人會晤時特別強調:四州是“新俄羅斯的一部分”,任何談判都必須在“領土完整”基礎上進行。
言外之意,這四個州,不談了。
更有意思的是,普京還透露,已經要求相關部門制定戰(zhàn)后軍人安置方案。
這句話等于提前告訴大家:這仗不是短期項目,是“國家級工程”。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的任期會被延長——不換帥,穩(wěn)軍心,是為了打持久仗做準備。
前線推進、后方布局,再結合俄軍在赫爾松方向對烏軍補給線的持續(xù)壓制,可以說,烏東四州的“吞并”過程已經接近尾聲。
下一階段的重點,可能就是“吃下去不吐出來”的消化戰(zhàn),而不是“奪地”的閃電戰(zhàn)。
軍餉、預算、投資,米舒斯京負責“給這場仗輸?shù)闷鸬腻X”
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在俄羅斯這種資源型國家,戰(zhàn)爭的錢從哪來,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最近,總理米舒斯京出手了,干脆利落地甩出一套“大動作”:40萬億盧布國家投資計劃,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xiàn)固定資產投資比2020年增長60%。
而這背后最核心的一環(huán),就是穩(wěn)定軍費、重建戰(zhàn)后經濟、吸引外資。
這不是“喊口號”,而是實際在做事。俄政府已經確定將加大對國防工業(yè)、基礎設施、能源替代等領域的財政投入,確保戰(zhàn)爭期間前線所需不短缺,
后方民生也不崩盤。比如在軍費方面,2025年度國防開支預算已達GDP的6%以上,這在和平時期是極罕見的數(shù)字,堪比冷戰(zhàn)后期。
而更讓人注意的是,米舒斯京還提出要吸引1萬億盧布的外國投資。
這個表態(tài)在當前西方制裁大背景下聽起來有點“離譜”,但實際并非空談。
俄羅斯正把目光轉向非西方國家,尤其是中東、南亞和東南亞市場,還有一部分“脫鉤中的歐洲資本”。
比如阿聯(lián)酋的主權基金就被曝出正在與俄天然氣企業(yè)談判進入“戰(zhàn)后重建項目”。這類“灰色資本”,正在成為俄羅斯經濟的“非傳統(tǒng)氧氣瓶”。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油氣收入不能斷。俄羅斯財政對能源出口的依賴度仍高達40%。
所以當美國再次鼓動“二級制裁”,試圖逼迫中國、印度停止購買俄油時,俄方反應非常激烈。
因為一旦油價被壓到58美元以下,再加上運輸保險、結算障礙等因素,俄羅斯的“軍餉池子”就會開始漏水。
米舒斯京的計劃,是要在“錢袋子縮水之前”,把能投的項目先鋪開,能吸的資金盡快吸進來。
等戰(zhàn)爭進入“凍結狀態(tài)”,俄羅斯就能用這些項目撐過“戰(zhàn)后冷處理”階段。講白了,他不是在救經濟,而是在給戰(zhàn)爭續(xù)命。
外有北約壓境,內有精英博弈
要說普京現(xiàn)在的心態(tài),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痛一次,總比拖一輩子強。”
從他最近幾次對內講話和行動看得出來,他已經徹底把這場沖突當成是“國家命運之戰(zhàn)”,不是打給烏克蘭看的,也不是打給美國看的,是打給俄羅斯未來幾十年看的。
外部壓力正在升級。北約在波蘭邊境搞了個“東方哨兵”演習,幾十架F-16、“臺風”和“陣風”戰(zhàn)斗機輪番起降,北約軍事顧問甚至直接進入烏克蘭境內進行“后勤協(xié)調”。
這已經不是“邊境嚇?!?,而是實質性戰(zhàn)備前置。俄羅斯西部戰(zhàn)區(qū)防線壓力陡增,普京當然看得清。
但比外敵更復雜的,是內部精英的情緒。
戰(zhàn)爭打了兩年,制裁一輪接一輪,盧布貶值、外資流失、生活成本上升……俄國內各種聲音也在搖擺:有主張“收手止戰(zhàn)”的,也有認為“應激進擴張”的。
而普京這時候專門召集杜馬各黨派領導人閉門會晤,就是為了統(tǒng)一口徑。
他給出的解釋是:經濟放緩是“主動調控”,不是“失控”;戰(zhàn)爭狀態(tài)不能貿然終止,否則社會會陷入不穩(wěn)定。
這其實是一種“政治性維穩(wěn)”,他不是不知道戰(zhàn)爭的代價,而是認定了:現(xiàn)在妥協(xié)就是被撕,未來妥協(xié)就是被拆。
與其把問題留給下一屆、下一代,不如自己扛下來。不管是軍隊輪換、物資調度,還是外交談判、能源定價,普京都在試圖把主動權“鎖”在手里。
從戰(zhàn)略角度看,這是一場典型的“豪賭式穩(wěn)定術”:先用戰(zhàn)爭制造秩序,再用秩序反制對手。
但這種打法的前提,是把內部的“分歧”壓到最小,資源集中到最大。
所以,不管是延長總參謀長任期,還是啟動軍人安置預案,甚至包括審查媒體和社交平臺的“戰(zhàn)爭內容”,都是普京為了“穩(wěn)局”而設的“防火墻”。
而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一個核心判斷:俄羅斯不會輕易退場,哪怕是以高昂的代價;而普京,不會讓這場仗留給他的繼任者去收尾。
結尾
從70萬前線大軍,到40萬億盧布投資計劃,俄羅斯的“一號人物”和“二號人物”幾乎同時發(fā)力,一個打仗,一個管錢,配合得毫不含糊。
這場跨越東歐與克里姆林宮的戰(zhàn)爭,早已不只是軍事問題,更是一場國家級的資源與信心調度。
無論西方怎么看,俄羅斯已經表明了態(tài)度:不求速勝,但求不敗。這場戰(zhàn)爭的結局或許還遠,但可以肯定的是,俄羅斯已經把它當成了自己的“世紀命題”。
未來這盤棋怎么走,就看誰能熬得久、撐得住、下得穩(wě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