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廣銀
人生如書,每一步跋涉都是落筆,每一段經(jīng)歷皆為篇章。有人以才情作墨,在困頓中寫就風(fēng)骨;有人以熱血為筆,在危難處刻下忠義;有人以理想為箋,在平凡里釀出醇香。書頁或濃墨重彩,或素凈淡雅,卻都因步步用心,而字字動人、篇篇厚重。
仲秋時節(jié)讀李商隱的詩,總覺得他的一生像一本被秋雨浸染的線裝書。李商隱年少時隨父漂泊浙東,江潮聲里埋下“雛鳳清于老鳳聲”的輕狂,那是書中墨色最亮的扉頁;中年時陷于牛李黨爭,輾轉(zhuǎn)于巴山楚水之間,夜雨打濕的不止有西窗燭火,更是紙頁間層層暈開的愁緒。可如若翻到“春蠶到死絲方盡”那一頁,便恍然徹悟:所有困頓,終成筆底的韌勁。他從得意到失意,從鮮衣怒馬到中年沉郁,每一步都成了詩句的注腳,讓《李商隱》這本書,淚痕斑駁卻又風(fēng)骨錚然。
如果說李商隱的書是浸著秋雨的愁與韌,那么顏真卿的人生,就是一卷以熱血鏨刻的碑帖。顏真卿早年以書法成名,筆力雄渾如松柏扎根,“顏體”初成時,字里行間皆是方正挺括的少年意氣;安史之亂后,他拋筆執(zhí)劍,在平原郡扛起討逆大旗。一次次守城的吶喊、一場場血戰(zhàn)的嘶鳴,都化作碑文中那力透紙背的頓挫。其兄長與侄子戰(zhàn)死后,他悲痛萬分,揮淚寫下傳世力作《祭侄文稿》,字里行間盡顯墨跡蒼茫、筆勢跌宕,滿紙皆是血淚迸發(fā)的悲愴與剛烈。晚年的顏真卿遭奸臣盧杞陷害,奉命勸降叛將李希烈,在面對種種威逼利誘的情況下,其剛正不阿的性格與權(quán)貴沖突,最終被李希烈部下勒殺在獄中。那從容赴死的氣節(jié),是這部書最后的一筆頓刻,他以生命為墨,寫下“忠義”二字,讓《顏真卿》這部碑帖,穿越千年風(fēng)雨后,依舊凜凜生風(fēng)、字字如鐵,展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與歷史價值。
顏真卿的碑帖寫盡忠義,盡顯家國情懷,李白的人生之書,則是一卷筆墨縱橫的山水長卷。二十五歲那年,年少氣勝的李白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情仗劍離蜀,開篇即風(fēng)華絕代。長安市上“天子呼來不上船”,醉筆一揮滿紙疏狂;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水氣氤氳潤透紙背。但他的書卷不僅有豪邁開闊的心境:“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也有被赦還后的奔放暢快:“輕舟已過萬重山”。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得意時“縱酒狂歌,揮毫賦詩”;失意時“會須一飲三百杯”、“拔劍四顧心茫然”。每一步都融入山水,化作奇峰與激流,使得《李白》這部書,始終涌動著天地的浩蕩氣象與熾熱心魂,任歲月流轉(zhuǎn)亦不曾褪色,隨世代相傳更顯生機勃勃。
李白筆下的山水,盡是浪漫與壯麗;而蘇軾的人生,卻浸滿了人間煙火氣,宛如一本普通人的日常手札,平凡里藏著溫暖,真實中透著鮮活。
他年少時登科,便有“胸中萬卷,筆頭千字”的才情,落筆皆是清挺小楷,意氣風(fēng)發(fā)??梢粓鰹跖_詩案,將他從云端拽入塵泥,從黃州到儋州,萬里貶謫之路滿是艱辛。但他從未被苦難擊垮,反而將生活的苦澀,細細釀成了生命的醇酒。
在東坡躬耕,“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之際,稻穗垂首的模樣仿佛躍然紙上;在惠州嘗荔,“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字句間,又沁出滿紙清甜。他不寫驚天動地的偉業(yè),只書“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尋常,于逆境中盡顯積極調(diào)適、從容自洽的姿態(tài)。這便是蘇軾,他的人生如同一本書,縱使歷經(jīng)風(fēng)雨,字里行間卻始終熠熠生輝。
古人之書,寫于竹簡絹帛之上,藏于詩卷典籍之間;而今人之書,正在我們腳下的每一步中寫成。時代更迭,書的載體從竹簡變成芯片,從絹帛變?yōu)闊赡?,但“人生步步皆是書”的真諦,從來未曾改變。
鄧稼先的人生,就是一部寫于戈壁風(fēng)沙中的秘密卷帙。1958年,他毅然轉(zhuǎn)身步入荒漠,那一步,便是這部巨著最沉厚的序章。二十八載,黃沙撲面,他的每一步跋涉、每一次驗算,都如密碼載入史冊;1964年原子彈震響蒼穹,空中那朵蘑菇云,成為書中最灼熱的一枚印鑒。他從繁華走入荒蕪,從青春走到暮年,將生命全然寫入“許身國威”的誓言之中,讓《鄧稼先》這本書句句滾燙,字里行間皆是以身許國的赤膽忠誠。
與鄧稼先的密卷同樣深沉的,是袁隆平那部印在稻田里的農(nóng)事札記。1960年,他在試驗田中發(fā)現(xiàn)第一株天然雜交稻,俯身細察的剎那間,書寫已然開始。六十余載寒暑更迭,他行走于田壟間,海南烈日下的汗滴、湖南稻浪中的腳印,皆成了這本書字行間彌散的稻香?!昂滔鲁藳鰤簟?,不是縹緲的詩句,而是他以一生寫就的理想。他的每一步,都是從實驗室到田間、從青絲到白發(fā)的持續(xù)耕耘,讓《袁隆平》這本書,散發(fā)出泥土的豐實與人間的溫暖。
若說袁隆平的書浸透稻香,張桂梅的人生,則是一部寫于滇西北山脊的勸學(xué)筆記。她早年漂泊至云南華坪時,親眼目睹了女孩子的失學(xué)之痛,當(dāng)她立于破舊校舍前的那一步,便是這本書的起筆。為籌集建校款,她四處奔走呼告。鞋底磨破、臉頰曬裂,是頁腳最樸拙的批注;女子高中建成后,她每日五更喚學(xué)生起身,深夜仍持燈巡檢,沙啞的嗓音、貼滿膏藥的雙手,都化作字里行間永不熄滅的燭光。十多年來,她幫助兩千多名女孩走出了大山,自己卻積勞成疾,蜷居在講臺旁的藤椅中,仍舊不肯擱筆。那藤椅壓出的凹痕,是書頁里最深的印記。心里藏著“要讓女孩們讀書”的執(zhí)念?!稄埞鹈贰愤@本書,沒有華麗辭藻,唯有山風(fēng)般的堅韌與炬火似的熱望,每一頁都在書寫“托舉”,讓希望沿崎嶇山路向著光明生長。
除了這些照亮?xí)r代的名字,還有無數(shù)在科技領(lǐng)域默默跋涉的人。北斗團隊數(shù)十年如一日校準星軌,華為工程師于封鎖中執(zhí)筆芯片破局。他們以代碼為句、數(shù)據(jù)為段,將“突圍”的信念寫入衛(wèi)星軌道與精密的芯片、電路之中,共同寫就一部名為《中國科技人》的大書,銳意與堅韌就是其中最鏗鏘的修辭。
或許有人會笑問:平凡的人生何書可寫?但不妨看一看我們身邊的人:小區(qū)保潔阿姨的書,是寫在晨光熹微的樓道里,每日拂曉沙沙的掃地聲,如筆觸紙端,她拭凈每一處角落,收攏每一堆落葉,是將“認真”二字寫得工整清白。外賣小哥的書,是穿梭于街巷繪制而成的地圖詩。每一次準時送達,是推敲句讀;風(fēng)雨中的一句“祝您用餐愉快”,是溫情的標(biāo)點。他們用腳步編織出城市的血脈,也讓“盡責(zé)”成為書中循環(huán)的韻律。
還有戍守邊防的戰(zhàn)士、播撒希望的鄉(xiāng)村教師、急診室里與死神爭奪生命的醫(yī)生……他們以腳步為筆、以抉擇為墨,在各自的崗位上書寫下對這個世界的熱忱與擔(dān)當(dāng)。
人生這本書,未必需要驚天動地。李商隱的無題詩,蘇軾的清歡詞,皆是從平凡中淬煉出來的永恒。真正動人的從來不是題材的大小,而是書寫者筆筆真誠、步步用心。
李白寫“天生我材必有用”,蘇軾寫“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顏真卿寫“忠義千秋”,鄧稼先寫“許身國威”,袁隆平寫“天下飽暖”,張桂梅寫“大山之燈”。而我們,又該怎樣書寫自己呢?
不必執(zhí)念宏大敘事,只需落筆真實。學(xué)生的勤勉、工人的專注、教師的擔(dān)當(dāng),醫(yī)生的救死扶傷皆是書中不可或缺的段落。每一步的踏實前行都是墨痕;每一刻的熱愛堅守皆成光芒。
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shù)。若無李商隱的夜雨羈旅,何來“共剪西窗”的深情?若無顏真卿的舍生取義,怎有“顏體”背后的忠魄?若無張桂梅的半生堅守,怎見大山的女孩夢圓星海?所有的經(jīng)歷,無論順逆、無論平凡或非凡,都是書中自帶光芒的章節(jié)。
仲秋的風(fēng)再度拂過詩頁,瞬間領(lǐng)悟到,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寫書人。無需羨慕他人精彩的章節(jié),只需盡心寫好當(dāng)下的每一行,晨光是你書的扉頁,深夜燈火是你的墨;遇見的人化作插畫,經(jīng)歷的事成為段落。
愿我們步步從容筆筆真摯,將人生這本書寫得誠懇、熾熱、從容。待歲月向晚時再回首,每一頁都裹著光陰的回響;每一步足跡都藏著初心與年華的重量。
人生步步皆是書,一步踱出一行,一頁輔展一程,字字句句都在書寫世間獨一無二的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