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樂群先生所繪五幅長城圖,如臨古卷,心神俱醉。長城者,華夏之巨制,龍脈之象征也,自秦時起,承載多少興亡事,寄托無數(shù)家國情。今觀此五圖,各有妙處,恰似四季輪轉(zhuǎn),又若人生百態(tài),可窺先生筆底丘壑,胸中丘山。
《春嶺長龍》尺寸: 68*46cm (2025年創(chuàng)作)
長城蜿蜒于青山之間,遍山桃杏爛漫,如云似霞。構圖上,長城如龍潛于花海翠巒,起承轉(zhuǎn)合,一氣呵成。技法上,水墨交融,設色清妍,以淡青染山,粉紫點花,盡顯春日之明媚。此景讓余憶及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之句,那漫山的繁花,不啻是大地對春日的盛情。
昔年長城御敵,守護一方安寧,如今春日里,它卻與爛漫春光相擁,寓意著和平年代,古老長城卸下戎裝,與自然共沐春風。人生亦如此,少時如春日,當懷爛漫之心,向陽而生,莫負韶華,正如這長城在春光里舒展身姿,盡情綻放生機。
《蒼龍飲霧》 尺寸:68*46cm ( 2025年創(chuàng)作)
長城盤亙于云霧繚繞的蒼峰之上,山間紅葉似火,與灰藍的山巒、乳白的云霧相映。構圖奇崛,長城如孤線穿云破霧,引領視線向遠方深邃處而去。技法上,以濃墨重彩寫山之巍峨,以淡墨輕嵐繪云之縹緲,紅葉則以朱砂點染,艷而不俗。此景恰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之境。
遙想古時,戍邊將士于秋日登城,見此霜葉,是否也會生出 “萬里長征人未還” 的悵惘?然今時不同往日,長城不再是戰(zhàn)壘,而是成為秋景中雄渾又絢麗的存在。人生之秋,亦當如這長城與紅葉,歷經(jīng)歲月沉淀,愈發(fā)醇厚壯美,將滄桑化作斑斕色彩,綻放別樣光華。
《龍騰春曉 》 尺寸:68*46cm (2025年創(chuàng)作)
春霧朦朧,長城若隱若現(xiàn)于青山花海間,似有 “山色空蒙雨亦奇” 之韻。構圖虛實相生,云霧為虛,長城與花樹為實,營造出空靈縹緲之境。技法上,用水墨暈染云霧,使畫面具朦朧之美,又以工筆細繪長城與花樹,于寫意中見精細。此景讓余思及 “霧鎖山頭山鎖霧” 的回環(huán)之趣。長城在霧中,仿佛穿越時空,連接古今。
它寓意著歷史與當下的交融,過往的滄桑在春日新景中,化作滋養(yǎng)生機的養(yǎng)分。人生旅途,亦會有迷霧之時,若能如這長城,于迷霧中堅守,終會迎來云開霧散,見得繁花盛景。
《長城朝暉》尺寸: 68*46cm (2025年創(chuàng)作)
長城迎朝暉,立于丹崖之上,山間紅葉與朝陽相映,滿目金紅。構圖雄渾,長城自山巔俯沖而下,氣勢磅礴,朝陽高懸,為畫面點睛。技法上,以厚重的色彩繪山石,以暖色調(diào)染朝陽與紅葉,對比強烈,極具視覺沖擊力。此景正合 “日出江花紅勝火” 的熱烈。長城迎暉,恰似華夏文明,在歲月長河中,始終向著光明前行。
昔有 “雄關漫道真如鐵” 的堅毅,今有迎向朝陽的蓬勃。人生在世,當有此長城迎暉之姿,無論遭遇多少暗夜,都要心懷朝陽,勇毅前行,讓生命如這朝暉下的長城,熠熠生輝。
《長城攬勝》 尺寸: 69*34cm (2025年創(chuàng)作)
長城橫亙于云海群山之間,紅日初升,云海翻涌,長城若巨龍在天地間騰躍。構圖闊大,盡顯 “咫尺有千里之勢”,云海為襯,長城為主,層次分明。技法上,潑墨寫云海,積墨繪山巒,長城則以沉穩(wěn)的線條勾勒,于靈動中見莊嚴。
此景聯(lián)想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豪邁。長城在此,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如巨龍騰飛,承載著華夏兒女的壯志豪情。人生當志存高遠,如這長城,跨越山海,吞吐風云,在廣闊天地間,書寫自己的恢弘篇章。
西樂群先生以筆為舟,載吾輩于長城的四季與朝暮間遨游,見技法之精妙,悟構圖之匠心,感寓意之深遠。長城,不止是磚石之壘,更是精神之碑,在先生的畫中,它與自然共生,與時代共振,更與人生的種種況味相融。吾輩賞此畫,當思華夏之偉,念初心之貴,懷壯志之行,讓生命如這畫中長城,于歲月里,立得巍峨,行得長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