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過了酷熱的夏天,即將迎來瓜果豐收的秋季。
在超市的貨架上,橘子像一串串小燈籠擠在一起,橙子挺著光滑圓肚,柚子趴在角落像個圓滾滾的胖娃娃,檸檬則帶著一身傲嬌的酸氣.......
你可曾想過,這些性格、模樣大不相同的水果,竟然藏著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戚關(guān)系?今天咱們就順著基因的線索,扒一扒柑橘家族那本寫了幾百萬年的“糊涂賬”。
尋根百萬年
雖然外形各異、口感不同,但是市場上的橘、柑、橙、柚,其實都是一個家族的親戚。根據(jù)植物分類學,它們都屬于蕓香科(Rutaceae)的柑橘屬(Citrus)。在植物界,蕓香科是個大家族,全球分布有150個屬近1600種,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組織細胞中富含揮發(fā)油,所以具有豐富多樣的氣味。像四川人炒菜必不可少的花椒、兩廣人夏季愛吃的黃皮,都是蕓香科的代表。而柑橘屬的各種水果同樣繼承了這樣的特質(zhì),天生自帶獨特的香氣。
雖然中國人最早栽培柑橘,距今已有至少4000年的歷史。但關(guān)于柑橘屬的起源,學界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其起源于澳大利亞東北部,也有人認為起源于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南山麓地帶。2018年,《自然》(Nature)發(fā)表了一項由中國人主導(dǎo)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利用基因組學方法總算摸清了柑橘屬的起源、演化和馴化過程。
把時鐘往回撥800萬年,那時的喜馬拉雅山脈東南麓還是片溫暖濕潤的原始森林,這里藏著柑橘家族最早的“老祖宗”。它們的果實可沒現(xiàn)在這么招人疼,個頭小得像櫻桃,果皮厚得像樹皮,咬一口能酸倒一排牙,可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果子,悄悄埋下了家族興旺的種子。
又過了200萬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原本連綿的雨季變成了漫長的旱季。為了活下去,這些原始柑橘通過鳥類取食和地表徑流,將種子慢慢往亞洲東南部擴散。在這場跨越千山萬水的旅途里,它們漸漸分化出三位關(guān)鍵的“家族奠基人”——香櫞(也稱枸櫞)、柚子和寬皮橘。
800萬年前柑橘屬的祖先自喜馬拉雅山東南麓發(fā)源并逐步向亞洲和澳洲擴散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香櫞是個十足的“怪咖”,果實像個皺巴巴的小南瓜,表皮坑坑洼洼,果肉少得可憐,味道還很苦。但它卻有極強的生存能力,縱使在石頭縫里都能扎根結(jié)果,為子孫后代開拓了更多生存空間。雖然香櫞這個名字很陌生,但花卉市場里的佛手你一定見過,其實它就是人工選育后的香櫞品種。
柚子是家族里的“大塊頭”,果實能長到排球那么大,果皮厚得可以作瓢用。但這層“鎧甲”可不白長,它能保護種子在長途跋涉中不被壓壞,還能防止蟲噬鼠咬。南方人喜歡用柚子皮做糖,也是繼承千年前老祖宗的智慧。
寬皮橘最懂“討喜”,它的果皮松松軟軟,輕輕一剝就裂開,果肉像一瓣瓣小月牙,酸甜的汁水一咬就爆。鳥兒特別愛叼它的果實,吃完美味的果肉,就把種子帶到四面八方,成了免費的“快遞小哥”?,F(xiàn)在咱們常吃的橘子,大多是寬皮橘的后代。
三位“老祖宗”就像家族的三根頂梁柱,如今我們吃到的柑橘類水果,不管長得多新奇,都能找到和它們?nèi)齻€的親緣關(guān)系??茖W家通過基因測序發(fā)現(xiàn),就連時下最時髦的“網(wǎng)紅水果”丑橘,基因里都藏著這三位老祖宗的影子。
不講規(guī)矩的“家族聯(lián)姻”
自達爾文的“進化論”誕生以來,物種的形成機制一直是生物學領(lǐng)域最吸引人的問題之一,也是最大的難題。除了變異積累,雜交也被視為物種形成的一種重要機制。不同于變異積累需要經(jīng)年累月的漫長歲月,雜交通過融合不同親本的遺傳信息,能夠快速產(chǎn)生大量遺傳組合,從而促進生態(tài)物種形成和適應(yīng)性輻射進化。
但是,生物的雜交并非隨心所欲。動物不能和植物跨界雜交,也不能在親緣關(guān)系較遠的物種間進行雜交(所以牛魔王和鐵扇公主結(jié)婚生出紅孩兒這事只能是神話而無法成為現(xiàn)實)。生物學家把這個規(guī)律稱為“生殖隔離”。相比而言,植物界的“生殖隔離”非常弱,種間雜交很普遍。我們常吃的小麥是六倍體、草莓是八倍體,都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雜交種。
柑橘屬三位老祖宗的基因相似度高達80%以上,兩兩之間更易雜交。而且,柑橘家族的花粉就像“萬能鑰匙”,不管落到哪位親戚的柱頭上,都能輕松開啟“孕育之門”。研究發(fā)現(xiàn),把橘子花粉傳到柚子花上,成功率比其他植物高30倍,就像親戚間互相串門那么自然。
除了雜交,柑橘家族還有個“繁衍秘訣”——芽變。簡單說就是樹枝上突然冒出個“變異芽”。這個芽長大以后,結(jié)出的果實可能和原來的樹完全不一樣,就像大自然在開“盲盒”。據(jù)統(tǒng)計,柑橘家族中60%以上的品種都來自芽變,大家愛吃的臍橙就是甜橙芽變后形成的新品種。
臍橙
(圖片來源:筆者攝)
究竟誰是誰的誰?柑橘家族的“愛恨情仇”
當柚子和寬皮橘在東南亞的叢林里相遇,一場改變家族命運的“聯(lián)姻”從此上演了。它們雜交生下的第一個孩子,就是酸橙。酸橙長得有點“尷尬”:果皮比橘子厚,比柚子薄,味道酸得皺眉頭,還帶著點苦味,既不像爸爸柚子那么清甜,也不像媽媽寬皮橘那么爽口。現(xiàn)在除了做調(diào)料,很少有人直接吃它,但在家族史上,它可是位“大功臣”。
酸橙繼承了爸爸柚子的“耐寒基因”,能在更冷的地方生長,又遺傳了媽媽寬皮橘的“抗病體質(zhì)”,不容易染病。這些優(yōu)點讓它成了家族雜交的“關(guān)鍵橋梁”,后來很多受歡迎的品種,都是以它為“跳板”培育出來的。
柑橘屬主要物種的基因型系譜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酸橙長大后,沒辜負家族的期望,繼續(xù)“開枝散葉”。它先和“舅舅”寬皮橘結(jié)合,生下了甜橙這個“大明星”。甜橙去掉了酸橙的苦味;又借鑒了柚子飽滿的果肉,卻把厚實的果皮變薄了一半;更妙的是,它繼承了寬皮橘“好剝”的優(yōu)點,又比橘子耐存放。
幾乎同時,酸橙又和“姑奶奶”香櫞跨界聯(lián)姻,生下了檸檬這個“個性十足”的孩子。檸檬完美繼承了香櫞的“酸味基因”,把酸度調(diào)到了家族最高值,堪稱“酸王”本王。它的果皮也像香櫞一樣厚實,剝起來得費點勁,但憑著這股子酸勁,卻讓它在人類的廚房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隨著時間推移,柑橘家族的雜交故事越來越精彩。柚子和甜橙這對“跨輩親戚”也走到了一起,生下了葡萄柚。葡萄柚確實果如其名:它不像柚子那樣單獨掛在枝頭,而是像葡萄一樣成簇生長,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它的個頭比柚子小,比橙子大,果皮光滑鮮亮,果肉帶著點粉紅,吃起來既有橙子的甜,又有柚子的清香,還帶著一絲獨特的苦味,特別清爽解膩。
另一邊,寬皮橘和甜橙也悄悄“生兒育女”,它們的孩子就是雜柑。雜柑把父母的有點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繼承了橘子的“易剝果皮”,還擁有橙子的“飽滿汁水”;既有橘子早熟的特點,又有橙子耐存放的本事,堪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咱們平時常吃的椪柑、溫州蜜柑、不知火都是雜柑的衍生品種。
雜柑
(圖片來源:筆者攝)
寫到這里,柑橘家族的故事還在繼續(xù),科學家們利用新的技術(shù)和方法還在不斷培育新品種。也許再過幾年,我們又能吃到帶著新味道的柑橘水果。但不管怎么變,它們永遠是那個熱鬧又團結(jié)的大家族,用酸甜的滋味,陪伴著我們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參考文獻:
[1]中國植物志,網(wǎng)絡(luò)版
[2]Guohong Albert Wu et al. Genomics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itrus. Nature, 2018, Vol554:311-316
[3]G Albert Wu et al. Sequencing of diverse mandarin, pummelo and orange genomes reveals complex history of admixture during citrus domestication.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4, 32(7): 656-662
[4]Xia Wang et al. Genomic analyses of primitive, wild and cultivated citrus provide insights into asexual reproduction. Nature genetics, 2017, 49(5): 765-774
[5]鄧秀新. 中國柑橘育種 60 年回顧與展望. 園藝學報,2022, 49 (10): 2063-2074
[6]伍泓昆. 基于 DArT 芯片及葉綠體基因組分析的柑橘屬植物進化與分類研究. 西南大學, 2016.
[7]曹云琦. 中國柑橘歷史與文化價值研究. 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8.剝開一個橘子,里面藏著800萬年的進化密碼
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李勃(陜西省生物農(nóng)業(yè)研究所)
監(jiān)制:中國科普博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