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收到了一個好消息,開心到今天。一個此前在后臺留言求助的女生,她說自己考上了浙江的大學,卻因為家庭阻攔,差點就沒了讀書的機會。昨天,她告訴我:
“我已經(jīng)在杭州了?!?/strong>
短短六個字,卻是一場血淚般的掙扎。
我不知道,我在這場掙扎與拉鋸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jīng)身在杭州了,身在大學校園了!??!
?2025年了,讀書怎么還成奢侈品”?
在很多人眼里,考上大學就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家里人該敲鑼打鼓慶祝才對。可現(xiàn)實是,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家庭里,女孩的未來根本不由自己決定。
她寫過一句話,讓人心里直冒涼氣:
“因為杭州是XX人的地界,而且我是女生,他不能掌控我了,所以可能不讓我念書了?!?/blockquote>掌控。
這兩個字,是她父親的真實心聲。女兒考上大學,不是“榮耀”,而是“失控”。不是希望,而是“危險”。
這荒唐嗎?荒唐!可悲嗎?可悲!但它真實存在。
?? 家庭的愛,怎么變成了枷鎖?
她本該是父母的驕傲,可卻成了某些人眼里“不聽話的危險品”。所謂“愛”,最后變成了控制和禁錮。
我一直跟她說:
“無論如何,都必須去讀書。”
因為這是她一生的分岔口。
妥協(xié),就意味著被困一生;
堅持,就意味著未來還握在自己手里。我告訴她,可以去找婦聯(lián)、社區(qū)、民宗、統(tǒng)戰(zhàn)等部門。這些部門不是擺設,而是在關鍵時候能保護她的“后盾”。
他回復我:“找到了,謝謝你?!?/strong>
我問她能去上學了嗎?
此后,她一直沒有回復……
我及時將有關情況反饋給相關部門,同時也再等她的回復……
直到昨天(9月25日),她給我回信:
“去了,已經(jīng)在杭州了?!?/strong>
這一刻,我甚是欣慰
一個女孩靠著自己的勇氣和外界的幫助,硬是走進了大學校門。
她的故事讓我振奮,但別忘了,還有更多人沒這么幸運。
不久前,另一個甘肅女孩,明明考上大學,卻被逼著放棄,被逼著去結(jié)婚。她寫道:
“我恨自己為什么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我恨我為什么活著?!?/blockquote>這不是青春該有的語言,而是徹底的絕望。
2025年了,我們喊了無數(shù)次“教育改變命運”??稍谀承┑胤?,女孩的命運依舊被牢牢捆在鍋臺、婚姻和“家里人說了算”的老舊觀念里。
講句不好聽的,這就是21世紀的封建農(nóng)耕思維殘影。嘴上喊著“重視教育”,轉(zhuǎn)頭就堵在家門口,把孩子往坑里推。
教育不是人情,是權(quán)利。
這里,我想說三點。
第一,家庭不是牢籠。
父母有權(quán)指導,但沒權(quán)利剝奪孩子的未來。教育問題早就不是“家事”,而是“國事”。第二,社會必須介入。
婦聯(lián)、社區(qū)、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需要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女孩被攔在家門口,不只是家庭糾紛,而是公共事件。第三,輿論要盯緊。
我們可以憤怒,可以諷刺,但要把重點放在“教育權(quán)”“女性權(quán)益”“兒童保護”上。不要把矛頭指向某個群體,而是要批判那些壓在孩子身上的落后思想。一句話:孩子的未來,不該由老掉牙的觀念來決定。
這一次,她走進了大學,算是贏了??筛嗳四??
我們不能只為一個人的勝利而歡呼,而要讓這樣的勝利變得稀松平常。
考上大學,去讀書,這本該是理所當然的事,而不是一場冒著家庭撕裂風險的“豪賭”。
如果在今天,這依然需要女孩用盡勇氣去抗爭,那就是整個社會的恥辱。
昨天的消息讓我高興,今天的思考讓我清醒。
這一路,還遠遠沒走完。
我們必須繼續(xù)揭露,繼續(xù)批判,繼續(xù)推動社會介入。否則,今天的“個案”,明天還會一再發(fā)生。
愿未來,不再有人問:我考上大學了,能不能去上學?
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坐在書桌前,而不是被命運逼到墻角。
這是一個女孩的勝利,但也該成為所有女孩的常態(tài)。
作者:都護,自由撰稿人。
投稿郵箱:laodaojun186@163.com;
聯(lián)系微信:xiyu115301
覺得還不錯,歡迎轉(zhuǎn)發(fā)點贊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