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創(chuàng)首發(fā)|藍字計劃
誰是中國智駕的大贏家?
有人說是又做智駕又賣激光雷達的華為,也有人說是從墊底到尖子生“躍遷”的理想;但我認為既不是華為,也不是理想,甚至不會是任何車企。
而是一直在悶聲發(fā)大財?shù)哪缓蟠罄校汉藤惪萍肌?/strong>
禾賽,又是哪位?
眾星捧月
我們都知道,在高階輔助駕駛,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智駕”,根據(jù)有無激光雷達,可以分為兩大主要技術流派:以激光雷達為核心的多傳感器融合方案,和以攝像頭為核心的視覺融合方案。
而禾賽科技,正是行業(yè)中激光雷達這個零部件的頭部供應商。
根據(jù)《雪球財經》的報道,2025年上半年,中國車載“主激光雷達”裝機量86.2萬顆,禾賽以28.4萬顆、33.0%的份額位居榜首,連續(xù)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期在全球車載激光雷達營收中亦占33%,顯著領先華為(30%)和速騰聚創(chuàng)(27%)。
實際上,2025年的禾賽科技,過得簡直爽飛了。
9月16日,禾賽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為全球首家“美股+港股”雙重主要上市的激光雷達公司。掛牌首日高開13.3%,收盤市值363億港元,IPO認購階段獲167倍超額認購,創(chuàng)港交所“回撥新規(guī)”后紀錄。
資本市場買單,源于業(yè)績的硬核反轉: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7.1億元,同比增53.9%,單季凈利4,410萬元,成功扭虧,成為行業(yè)首家實現(xiàn)季度盈利的上市激光雷達公司;上半年累計凈利2,653萬元,毛利率維持42%高位,現(xiàn)金流同步轉正。
相比之下,理想剛剛才經歷了連續(xù)兩個月銷量同比下滑近 40%,為近年來罕見的“雙月連跌”,整個第二季度更是營收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李想描繪的MindVLA宏偉藍圖似乎也不管用了。
不過別看現(xiàn)在禾賽風光無限,直到2024年之前,禾賽還在倒閉的鬼門關前徘徊。
禾賽2014年成立,不過最早做燃氣安檢激光傳感器,是一條年規(guī)模僅4億元的小眾市場,公司賺不了錢又融不到資,只能靠創(chuàng)始團隊自己墊錢維持運轉。
后來他們轉戰(zhàn)乘用車激光雷達領域,但在2019–2022年連續(xù)四年虧損,2023年2月登陸納斯達克后,股價一年內甚至最大跌幅超85%。
但是,我們總說,一個人的成功,既要靠個人奮斗,也要看歷史進程。而禾賽的成功,也離不開中國新能源車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2024年開始,"城區(qū)NOA"成了中國車企競爭的核心。因為需應對無保護左轉、異形障礙物等復雜場景,車企普遍把激光雷達視為城區(qū)NOA “安全冗余必選項”。
市場需求的激增,為激光雷達廠商帶來了全新機遇。特別是禾賽的AT128,每秒153萬點的點頻依然很能打,但價格經過了大幅降價之后只要350美元左右,比競品便宜100-150美元,成為了當時激光雷達市場的明星產品。
天降的訂單也讓禾賽年出貨量突破50萬臺,憑借“芯片化降本+規(guī)模交付”實現(xiàn)扭虧,正式走出“至暗時刻”。
2024年車企對用戶的教育,也在消費群體中強化了“激光雷達就是安全”的認知。
東吳證券2025年8月“43頁行業(yè)調研”里提到,在有69位車主參與的投票中,激光雷達派占59%、純視覺派占13%,中立的28%,近6成用戶主動站隊激光雷達更安全。
其實這也是禾賽一直以來的重點宣傳方向,看看禾賽最新發(fā)布的「真800線車規(guī)級激光雷達ETX」就明白了。
所謂“真800線”,就是激光雷達在垂直方向上把360°視場切成800條“激光圈”,越多的線生成的點云輪廓越清晰、形態(tài)越完整,雷達的分辨率上限就越高。
在過去,他們也多次強調“真128線”、“真512線”等,言外之意是,產品的分辨率,清晰度,在行業(yè)里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這樣的宣傳敘事,的確能精確命中實際用車需求。
比如復雜路況,這是殺手級的使用場景。中國特有的高密度、人車混行路況,充滿了“鬼探頭”、外賣電單車穿行等不確定性因素,激光雷達通過主動發(fā)射激光并接收回波,能夠直接生成精確的三維點云,不受目標物形態(tài)和光照影響。
而且大部分產品的探測距離能達到100米以上,“看得更清”+“看得更遠”的優(yōu)點,更加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只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車企都買禾賽的賬。有的車企不僅沒選禾賽的激光雷達,有的甚至車上連一個激光雷達都不裝。
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站在了主流的對立面?
特立獨行
要說這個世界上視覺路線的最忠實教徒、激光雷達的最大厭惡者,非特斯拉的馬斯克莫屬。
馬斯克關于激光雷達的幾個名言,必須復習一下。
例如“第一性原理”與“人類比喻”。
這是馬斯克所有論點的基石。他堅信,解決自動駕駛的根本方法應該回歸到“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人類就是用視覺開車的”。他反復強調,地球上已經存在一個由“生物神經網(wǎng)絡驅動的視覺系統(tǒng)”(即人類的眼睛和大腦)成功駕駛的范例。人類沒有從眼睛里發(fā)射激光來感知世界,但依然能處理極其復雜的駕駛環(huán)境。
另外,整個世界的道路交通系統(tǒng),包括交通燈、路牌、車道線、剎車燈等,都是為視覺感知而設計的。激光雷達無法讀取這些信息,最終還是需要依賴視覺系統(tǒng)來理解交通規(guī)則。
而且,禾賽宣傳產品時著重強調能提升安全冗余的線數(shù),別說800線,哪怕是800萬線,馬斯克都不屑一顧。
因為他堅持,同時處理視覺和激光雷達兩種截然不同的數(shù)據(jù)流,會讓系統(tǒng)變得異常復雜。當兩者的數(shù)據(jù)出現(xiàn)沖突時,系統(tǒng)很難判斷該相信誰,反而可能造成混亂。
而他認為,真正的安全冗余,反而是來自多個攝像頭,一個被遮住了,其他的還能工作。
還有禾賽激光雷達的100米起步的探測距離,在馬斯克看來也一文不值。因為他認為的純視覺方案輕松就能達到250米,甚至在提升算法、大模型能力之后還能看的更遠。
反正就是,激光雷達的優(yōu)點,在馬斯克這里沒有價值。
無獨有偶,在中國這個激光雷達“大本營”的市場里,也有一個視覺融合路線的鑒定支持者:小鵬。
不過相比馬斯克那仿佛要“把激光雷達打下地獄”的狠勁,小鵬汽車,更像一個務實的平衡者。
2021-2023年,小鵬曾是國內最激進的“激光雷達旗手”:P5率先把兩顆激光雷達送進量產車,P7i、G9、X9的Max版全部標配激光雷達,擺出“多傳感器融合才是安全天花板”的姿態(tài)。
2024年,成本與體驗讓信心出現(xiàn)裂縫。單車近萬元的激光雷達BOM把20萬元以下車型卡死,而馬斯克在美國向何小鵬演示的FSD V12純視覺城區(qū)領航“絲滑到嚇人”。
6月回國,小鵬內部立刻立項“去雷達化”,先在P7+上拿掉激光雷達,用AI鷹眼純視覺+ORIN的過渡方案試水。
進入2025年,技術口徑徹底反轉。后續(xù)新出的幾款重磅車型中,比如小鵬新P7,一款定位20-30萬的旗艦轎車,最頂配也沒有激光雷達的蹤影。
至此,小鵬完成從“激光雷達先鋒”到“純視覺教徒”的徹底轉身。
特斯拉的偏執(zhí)和小鵬的轉身,背后都離不開視覺方案的特殊價值:對世界的理解能力和可成長性。
首先,在“理解能力”上,視覺不僅能識別紅綠燈、剎車燈的顏色,還能讀取路牌文字、限速標志,甚至通過圖像紋理判斷路面是干燥還是濕滑,而這恰恰是以禾賽為主的激光雷達的認知盲區(qū)。
另外,“可成長性”方面,可以理解為,視覺方案的能力上限由軟件和算法定義。整個車隊行駛的每一公里都能化為訓練數(shù)據(jù),通過OTA更新,系統(tǒng)能不斷學習和迭代,實現(xiàn)能力的指數(shù)級增長。
而禾賽的激光雷達想要提升性能,只能一代又一代地更換硬件。
所以,目前FSD面臨的交通燈識別不準確、低能見度環(huán)境下判斷力下降等問題時,馬斯克認為歸根究底還是算力問題。
當車企擁有海量真實數(shù)據(jù)、強大的神經網(wǎng)絡和超強的計算硬件,再賦予能夠支撐這一切的無盡算力,就能讓純視覺系統(tǒng)進化到“全知全能”。
最終,兩個派別各自的擁躉,誰也無法說服誰;從實際的智駕表現(xiàn)來看也不分伯仲,前者有華為、理想這樣的智駕代表,后者也有特斯拉、小鵬。
但骨感的現(xiàn)實是,根據(jù)《蓋世汽車研究院》報道,早在2024年H1,市場上標配高速NOA功能的車型里有三分之二前裝了激光雷達,標配城市NOA功能的更是達到了100%,完全的統(tǒng)治地位。
到了2025年,哪怕市場上多了小鵬、樂道、比亞迪的部分車型擁有NOA功能又采用視覺融合方案,但依然不影響激光雷達方案的統(tǒng)治地位和禾賽的順風生意。
畢竟禾賽除了安全敘事,還藏有殺手锏。
消費者的回答
“要不要選激光雷達”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早已超越了技術本身,藏在了展廳里,藏在了消費者的心中。
“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薄@句玩笑話,精準地描繪了當下汽車消費的獨特心理。在功能日趨同質化的電動車市場,那個安裝在車頂?shù)募す饫走_,成為了一個最直觀、最易感知的“科技標簽”。
它就像腕上的名表、腳下的潮鞋,是一種身份、品味與安全感的無聲宣告。
當禾賽用驚人的成本控制,將這枚“科技徽章”的價格進一步壓到僅需一兩千元時,商業(yè)的邏輯鏈就此閉環(huán)。對車企而言,這是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用一個不高的成本,換來一個讓消費者心安理得掏錢的理由。
而且中國新能源車大概率會繼續(xù)堅持智駕路線,加上政策上越發(fā)重視安全,禾賽的好日子似乎“一眼看不到頭”。
在激光雷達的銷量方面,禾賽上半年激光雷達ADAS產品出貨45萬臺,同比增238%。在良好的銷售勢頭下,禾賽把全年出貨指引大幅上調至120–150萬臺,相當于再翻2 – 3倍。
訂單層面禾賽也“兩頭通吃”。
乘用車端,禾賽已獲全球24家主機廠120余款車型定點;商用車端,9月15日禾賽再簽美國頭部Robotaxi企業(yè)4000萬美元獨家訂單,至此全球前十Robotaxi中有八家把禾賽列為核心供應商。
禾賽的強勢,是激光雷達方案賽道強勢的縮影,更是這個更加強調安全的大環(huán)境的縮影。
相比之下,視覺方案的聲量就要小得多了。
它不僅要用更多更強有力的案例來論證它在安全、體驗上不輸對手,還要彌補“少一個硬件”帶來的消費心理落差。
是“讓視覺方案再次偉大”,還是被激光雷達陣營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馬斯克得加把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