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的四川康定,那瑪峰上的雪還跟往常一樣厚,風也還是刮得讓人站不穩(wěn)。
可誰也沒想到,26號這天,這座被登山愛好者當成“心頭好”的雪山,會吞掉一個31歲的生命。
隨著調(diào)查的推進,更多細節(jié)曝了出來。
雪山頂驚魂一刻
根據(jù)當時在場的山友回憶,那天一行人原本在雪線以上正常行進,大家都穿著鮮艷的登山服,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十分醒目,裝備也看起來有模有樣。
可就在快到山頂?shù)膮^(qū)域,突然傳來一聲驚呼,大家一回頭,就看到一個穿紅色外套的男性隊員腳下一滑,“撲通”跪倒在雪坡上,緊接著整個人失控般地向下滑去。
那段地形根本不是緩坡,下面就是懸崖,周圍的人都嚇傻了,下滑過程中,那名男子不斷大喊“救我!快救救我!”聲音里的絕望聽得人心里發(fā)毛。
他的手不停在雪地里亂抓,想抓住什么穩(wěn)住自己,中途他好像勉強撐起來一次,可還沒站穩(wěn),慣性又把他帶倒了。
再后來,他明顯沒力氣了,就那樣一路滑下去,直到消失在眾人的視線里。
同行的其他人不是不想救,可那段山勢實在太陡、雪太滑,大家腳下都穿著冰爪,自身都難保,誰也不敢輕易邁步——萬一也被帶下去,那就是多搭一條命。
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他越滑越遠,叫喊聲越來越小,最后徹底安靜下來。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久久說不出話。
事件傳開之后,很多人一開始還想不通:明明看起來走得挺穩(wěn)的,怎么說滑就滑下去了?
救援結果與官方通報
信息來源:魯中晨報/2025.09.26/31歲男子從海拔5588米雪山滑墜遇難,親人:他解開安全繩給同行游客拍照被冰爪絆倒
直到有知情者透露細節(jié),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根本不是什么單純的意外,問題出在他自己身上:這位墜崖者當時是為了給隊友拍照,主動解開了安全繩,手里也沒拿冰鎬,就站在冰裂縫邊緣找角度。
結果沒留意腳下,被自己的冰爪絆了一下,身體瞬間失去平衡,一歪就滑下去了。
安全繩是什么?那可是登雪山時的保命繩啊,尤其是在那瑪峰這種海拔5588米、屬于貢嘎衛(wèi)峰的高山環(huán)境,山頂布滿遠古冰川,暗藏冰裂縫,危險性本來就不低。
他作為一個領隊,竟然為了一張照片,親手解開了這根“生命線”,還沒有握任何支撐工具,這簡直是把自身安全徹底拋在了腦后。
等救援人員接到求救趕到現(xiàn)場,已經(jīng)過去相當長的時間,最終他們在海拔約5300米的碎石坡地段找到了他,但人早已沒有生命體征。
后來有登山者經(jīng)過那片區(qū)域時,還看到雪坡上留有一道道掙扎的痕跡,深深淺淺的手印、腳印,看得出來他當時多么拼命地想停下來,可最終還是沒能抵過重力。
信息來源:杭州日報/2025.09.27/洪某已找到,確認遇難
一想到那個畫面,就讓人覺得揪心,這么年輕,人生才剛剛走過三分之一,卻以這種方式戛然而止。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當?shù)亟腆w局后續(xù)發(fā)布的通報里還提到,這名墜崖者不僅解了安全繩,他們這次登山活動根本就沒有進行報備,所前往的那瑪峰區(qū)域也屬于未開放、未開發(fā)的地區(qū)。
說白了,這是一次“偷登”,從一開始,整件事就處在違規(guī)狀態(tài)。
明明知道是未開發(fā)區(qū),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還敢?guī)ш犐先ィ@膽子確實太大了。
而且他可不是普通游客,是帶隊的人,領隊本應是隊伍里最重視安全、最懂規(guī)則的人,結果自己先違規(guī)上山,又在危險地形下主動解除保護,這已經(jīng)不是大意,而是對生命缺乏基本的責任心。
據(jù)了解,這位遇難的領隊今年才31歲,還沒成家,平時在家務農(nóng),空閑時兼職帶登山團。
按理說應該積累了不少戶外經(jīng)驗,可偏偏在最基本的安全環(huán)節(jié)上栽了跟頭,家人接到消息時完全無法接受,連夜從老家趕到康定,見到遺體時幾乎哭暈過去。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已經(jīng)夠殘忍了,還是以這種完全可以避免的方式,放哪個家庭都承受不住。
這件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fā)了大量討論,網(wǎng)友們的心情普遍復雜:既生氣又惋惜。
有人評論:“這明顯是太想在隊友面前表現(xiàn)自己了,覺得是領隊就有經(jīng)驗、有技術,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币灿腥酥毖裕骸盀榱艘粡堈掌B安全繩都不要,真是糊涂,可惜代價是一條命。”
還有些比較懂登山的網(wǎng)友認真分析了當時的自救方式,有人指出:“人在陡坡滑墜時,越試圖站起來,重心越不穩(wěn)定,反而會加速下滑,比較穩(wěn)妥的辦法是迅速俯身躺平,雙腳蹬雪制動,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但說歸說,真到了那種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人往往已經(jīng)被恐懼淹沒,哪還來得及思考標準動作?能本能地呼救、亂抓,已經(jīng)是一種求生反應了。
也有人提到,當時離他較近的隊員其實也處在危險中,萬一他下滑時撞到別人,很可能引發(fā)連環(huán)滑墜,所以其他人不敢貿(mào)然上前,并不是冷漠,而是不得已。
可以想象,現(xiàn)場的人,尤其是請他幫忙拍照的那位隊友,現(xiàn)在心里一定充滿了自責和陰影,這件事恐怕一輩子都難以釋懷。
悲劇背后的警示
老話說“戶外運動,敬畏自然”,真不是一句空話,那瑪峰風景再美,也隱藏著無數(shù)風險:高海拔、缺氧、暗裂縫、陡坡,光是完成攀登已屬不易,怎么能隨意卸下保命裝置?
可總有些人,仗著自己有點經(jīng)驗,或是為了在朋友圈里“曬”出與眾不同的照片,或是想在同伴面前顯得“膽大技高”,就把安全規(guī)范丟到一邊,等到真的出事,再后悔也來不及了。
現(xiàn)在很多人出去玩,特別追捧“小眾秘境”“極限挑戰(zhàn)”,好像不去個沒開發(fā)的地方、不拍點驚險的照片,這趟就白來了,但他們忘了,一切的前提是平安歸來。
命沒了,點贊再多、別人再羨慕,又有什么用呢?
這位31歲的領隊,原本該是團隊中最守護安全的那個人,卻因為一時疏忽、一點僥幸,把生命永遠留在了雪山。
他的遭遇,值得每一個熱愛戶外的人引以為戒,別總覺得危險離自己很遠,也別試圖與自然規(guī)律對抗。
該報備的必須報備,該系繩的絕不能解,未開放的區(qū)域別去碰,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不管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家人,都得牢牢攥緊。
事件至今仍在引發(fā)討論,但人已經(jīng)回不來了。
留下的只有家人的眼淚和無盡的遺憾,希望今后每一個站在雪山、險境前的人,能想起那瑪峰上這個滑落的身影、那一聲聲絕望的呼救,以及一個家庭隨之崩塌的希望,再美的風景,都不及平安回家那條路珍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