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分鐘
開學不久,原本該是書聲朗朗的校園,卻因濟南育英中學一起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件被推上了輿論熱搜。濟南育英中學體罰事件中,家長維權表面上推動了官方調查與教師處分,但從深層影響來看,沒有真正的贏家。
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均在不同維度承受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四輸”局面幾成定局,全社會不得不做出深刻的集體反思。 面對“不敢管”的教師,“輸不起”的家長,教育懲戒又該如何走出困局?
要讓教師不寒心、家長不焦慮,我們需要共同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生態(tài),其核心是專業(yè)、信任與共情。 全社會都應當在這場圍觀中,進一步沉淀共識,讓教育懲戒更好地為完善教育生態(tài)服務,讓教師知分寸、家長能理解、學生有自覺。
1
給教師以“專業(yè)支撐”,而不僅僅是“規(guī)則禁令”
2021年3月1日起,《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試行)》正式施行?!兑?guī)則》將“點名批評”“課后教導”“責令賠禮道歉”“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者停學”等懲戒措施予以明確,同時也劃定了七條“紅線”,以防止實踐中個別教師將體罰和變相體罰作為教育懲戒實施。這體現了全社會摸索合理懲戒邊界的努力,并使其逐漸從“模糊地帶”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
關鍵是我們教育管理部門要培訓落實“教育懲戒指南”:不僅告訴老師“不能做什么”,更要通過大量案例教學,培訓老師“可以怎么做”,不可以做什么。
相比之下,一些學校已經開始嘗試“積極懲戒”方式:
1.行為積分制:通過獎勵與扣分,讓學生自己感知行為后果。
2.延時輔導:用額外的學習與勞動代替身體懲罰。
3.對話機制:教師和學生一對一談話,讓孩子意識到問題所在。
事實證明,這些方式比簡單粗暴的體罰更有效,也更容易獲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2
給家長以“信任基石”,而不僅僅是“監(jiān)督權利”
1.開放日常溝通渠道:學校應主動、定期展示學生在校的積極表現與面臨的小挑戰(zhàn),讓家長感知到的不是“出事才通知”,而是“我們一直在共同關注”。
2.建立“調解-申訴”的緩沖機制:在矛盾激化到法律層面之前,設立由家校代表、教育專家組成的校內調解委員會,先行介入,力求在內部化解,給彼此一個臺階下。
3
給公眾以“理性視角”,而不僅僅是“吃瓜熱情”
1.傳播“教育復雜性”:媒體和輿論應少一些對個別事件的煽情炒作,多一些對教育規(guī)律、兒童心理、教師壓力的普適性探討。理解教育的成效是緩慢的,問題的成因是復雜的。
2.共同維護教育尊嚴:社會需要形成一種共識:批判一個失當的個體,目的是為了建設一個更健康的群體。 我們的目標不是讓老師“不敢管”,而是讓老師“更會管”。
育英中學的“體罰風波”,不僅是對一名教師的警示,更是對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提醒。孩子們需要的不只是知識的輸入,更是被尊重、被理解、被引導的成長環(huán)境。教育,應該是點亮孩子心燈的過程,而不是留下陰影的記憶。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fā)展·專題八講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fā)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級研修班(科研能力、論文撰寫與成果發(fā)表專題研修)
編輯| 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