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一個南天門計劃的“譜系圖”,這樣留言了:
這些圖片里面的裝備甚至都沒有一個原創(chuàng)設計,幾乎都是偷來的。
這就是我們虛幻的優(yōu)越感的悲哀了。你還別急,搞軍事情報的對這些東西都是比較敏感的,掃一眼就知道出處,就像搞古代詩詞的一樣,看上一句“弄花香滿衣”,就知道是哪首詩里面的即使這個詩人不算特別有名,也能看個大概。
那咱們詳細說說:
“紅鷹1”丁型高空偵察機,很多初級軍迷都可以看得出,這是早期的殲-8畫成了兩個駕駛艙的版本。沒錯,早期的殲-8是機頭進氣的設計。只不過……畫成雙座艙的設計線稿仿佛是沒解決落差的問題。
“紅鷹3”高空高速重型截擊機,這是很多人沒有見過的一個機型,其實是咱們胎死腹中的殲-9。
殲-9是當年咱們航空工業(yè)“眼高手低”的一個代表作品。但如果高情商一些的說就是咱們超前設計但是最終技術上hold不住的一個典型代表。
初代機甲原型機,這是科幻作品Leopard Seal的典型風格:
話說,這種設計如果用真正的軍事眼光來看是挺中二的,雙足機甲,外帶腰線駕駛艙以及可以攜帶在肩部的火箭/導彈發(fā)射巢和加農(nóng)炮——這是很多科幻作品常用的設定。小孩們看都會覺得強大,但將軍們看了得罵娘。
“超級猛龍”中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這一看就是瑞典的SAAB出的JAS-39
但是要仔細看,“超級猛龍”的三角翼后緣是有角度突出的。而不是上面的JAS-39這么平,不過這是JAS-39E的改款,大家還是可以再對照一下:
下一張
“超級藍鯊”重型多用途戰(zhàn)斗機,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以咱們的殲-11或者Su-27為原型進行修改的。但仔細看副翼的鋸齒部分以及尾部的二元矢量噴管。但這也不是原創(chuàng)設計,在很多科幻作品中Su-27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這架“超級藍鯊”有兩個借鑒點,第一是《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中第八集《明日香、來到日本》中的艦載機:
第二就是《戰(zhàn)斗妖精雪風》FFR-31MR D
這兩款機型基本上都是科幻版的SU-27戰(zhàn)機。當然了寇可往吾亦可往,咱們自己把這兩個設計再借鑒一下也無可厚非。
通用戰(zhàn)術機降平臺AGSPP-X,共軸反槳直升機,很多人覺得是卡莫夫的設計,但是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卡”系列的這種構造的直升機。再進一步看一下在南天門計劃中的設計還是有特別之處的。通常由于直升機槳葉的柔性問題,兩層槳葉之間是需要預留一個較大的空隙的。例如卡莫夫設計局的典型設計。
這個設計是在于在直升機利用槳葉傾斜進行快速機動的時候雙槳葉不會碰撞造成事故,但如果不用雙槳傾斜的方法進行快速機動呢?完全可以縮小雙層槳葉的距離,于是就有了:
這是西科斯基直升機公司的XH-59A,只不過不同的是改了個主起落架輪子,由人家的單輪改成了雙輪,估計創(chuàng)作者是想加個輪子來表現(xiàn)直升機的載重量吧?不過……直升機往往需要在不同于普通飛機的機場降落,地面可以允許有一些起伏不平,改成5個輪點就比較“吃場地”了,否則很容易在降落的時候壓爆輪子。
405戰(zhàn)術機甲,這是雙足機甲和坦克炮塔的結合體。
這是科幻模型圈子里面經(jīng)常玩的一個小技巧,雙足機甲圈子里里面從臼炮到T-59坦克甚至M1A1都用來干過這事情。
再下一張:
“寒光”通用垂直起降平臺,這個設計很好,我們可以注意到主翼上兩個圓形開口,在垂尾的位置上也有一個圓形開口,可以理解為大型的等離子推進系統(tǒng)。
這是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頻繁出現(xiàn)的飛行器形態(tài)。
至于“重型垂直起降武裝平臺”,則是沒有了這個設計,那么動力在哪里呢?
超重型特征直升機MVC-719(Z55),這個是仿CH-47的結構設計,但是加上了一些無用的外形。如果以超重型直升機作為縱列雙旋翼的設計不失為一種合理設計,對我們來說得益于電動機控制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在并不需要像CH-47一樣通過一根主軸把那么大的馬力進行機械傳輸,因此在國內(nèi)也有很多縱列旋翼直升機的設計,例如:
這種設計的特點就是兩個旋翼動力艙的大小規(guī)格差不多,而不像CH-47一樣需要進行復雜的主軸機械傳動。
這根傳動主軸的技術含量相當?shù)母撸S著機身的加長,軸所需要的抗扭力要成幾何倍數(shù)放大,否則就擰成了麻花。如果軸短一些并不是什么技術難題。咱們的國家也搞過驗證的短機身版本:
看機徽就知道是什么時代的產(chǎn)物了吧?
至于機身下部分短翼不像短翼,支架不像支架的設計,來源于超重型直升機的開放式承載區(qū)的設計。例如:
在這種狀態(tài)下,貨物并不需要裝入直升機的機艙內(nèi),只需要掛在這個承載區(qū)內(nèi)就可以由直升機直接進行運輸。利用這個設計可以將一些超大、異形的貨物帶到天空中。
輕型偵察直升機LVP-312,就是典型的遙控模型直升機設計了,注意這架直升機的尾部向下的那片“小翼”
通常,遙控模型直升機為了簡化結構,會將尾槳放在發(fā)動機傳動盤的水平位置上,例如下圖的這個藍色的齒輪圓盤:
這樣做的好處是降低尾槳葉的傳動環(huán)節(jié)提高尾槳的工作效率,但壞處就是尾槳太低了。
這么低的尾槳在模型直升機上很容易在起降過程中擦到地面造成損壞,于是就加了一個“尾撐”。為了讓模型直升機可以在向前高速飛行時候修正航向,于是在有的高速模型直升機上也修改了這“尾撐”形成了向下的“垂直尾翼”
所以對比一下南天門的這架輕型偵察直升機,哎——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模型玩具而已。
“白帝”先進空戰(zhàn)系統(tǒng),其實還是來自于《超時空要塞》:
不過,機翼的形狀做了小幅度修改。
至于“白帝”乙,丙 則可以參考一下戰(zhàn)斗妖精雪風里面的各種機型
當然了,《南天門計劃》這本小說的劇情,如果大家看過,背景設定依然是《戰(zhàn)斗妖精雪風》的內(nèi)容架構……
其實,科幻嘛,拿來致敬誰都行。但如果你硬要把拼湊和山寨當成原創(chuàng),再冠以‘南天門’的宏大名號,那就不是科幻,而是自欺欺人。尤其是現(xiàn)在全民熱衷于從中找一些自豪感的題材,如果爆出來抄概念、抄機設的問題還是蠻打臉的。
你家乒乓球拍是圓的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