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p>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除非他自己本來就是胖子。
所以,凡事要想得到好結果,可不能急,也急不得。
就像那些總想一步登天的人,往往摔得最慘。
凡事得一步一步來,抄近路只能越走越遠,而所謂的繞遠路,只要循序漸進反而更快到山頂。
循序漸進,根基才穩(wěn)
俗話說的,地基不牢,樓蓋不高。
太著急的人,做事一定不靠譜。
戰(zhàn)國時期,李冰修都江堰,他沒有聽大家的建議,一口氣推倒那些障礙物。
而是慢下來,耐住性子到實地考察,不急著一口氣完工。
后來,找到方案的他,先鑿玉壘山,再修魚嘴分水,最后做成了飛沙堰。
經(jīng)過了二十年慢慢打磨的過程,他也成就了千年工程。
為人處事,記得一旦急功近利,反而誤事。
《道德經(jīng)》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p>
參天大樹的長成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起碼需要從嫩芽長起。
人也這樣,先打好基礎,后面才省力,也才能發(fā)力。
循序漸進,方能持久
跑得快,不一定就能跑得久。
所以,很多事情,與其想著快一點完成,不如讓自己能走得遠,能收獲好結果。
唐代玄奘西行取經(jīng)時,一天最多只走了四十里。
過程里,遇到了大河就繞路,絕不冒險涉水,遇到了懸崖峭壁,就選擇繞一下,不著急。
于是在十九年間里,他竟然徒步走了有五萬里,最終也帶回佛經(jīng)六百部。
他說:“寧向西天一步死,不退東土一步生?!?/p>
任何目標,其實只要我們能循序漸進到底,那么每一步都能走得踏實。
然后,既鍛煉了自己的意志力,同時也的確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定,擁有持久的戰(zhàn)斗力。
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人生這一趟路,有毅力比有才華更重要,能循序漸進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更重要。
慢一點,反而走得更遠,而自己也能變得更從容、淡定、堅韌,當然還有持久。
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一個人的功夫到了,自然成事,便能水到渠成。
書圣王羲之在七歲的時候就開始練字,每天洗筆的過程里,不知不覺竟然染黑池塘。
最終,他用了十八年,才寫出《蘭亭序》這樣的神作。
他兒子王獻之練完三缸水就著急,于是就被母親如此告誡說:“練完十八缸水再說。”
《菜根譚》講:“磨礪當如百煉之金。”
做人,就應該要像煉金一樣反復錘煉自己。
唯有如此,等自己的火候到了,成功自然能來。
人生在世,能做到循序漸進,便是最踏實的捷徑。
凡事都別羨慕別人跑得快,而是要冷靜地按自己的節(jié)奏走。
天天進步一點,然后等十年后再看,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站在山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