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09月29日 14:35上海
一個老鄉(xiāng)吐槽說:“上海是吃了國家的土地紅利富起來的!沒多少年!國家政策向這邊傾斜!疫情期間你還沒明白過來么?買不到東西你就不會這么說了?”
后面有人回懟:“你到底想表達啥?一會國家政策,一會法租界,國家政策扶植的地方多了去了,扶不上墻的還是扶不上墻,上海多少年上交了多少稅收?你是只字不提,欲加其罪何患無辭,自己混得不好,怪上海嘍?你老家吃著上海的轉移支付還在指責上海?”
這話聽著挺扎心,說它無知也好,說它悲哀也好,但確實點出了一個現(xiàn)象——不少人覺得,上海能繁華,全靠“上頭有人”、全靠“政策扶持”,和上海人自己是沒有關系,而他們自己家鄉(xiāng)窮,是“國家沒給機會”。不然,也就像上海一樣富裕繁華的了,
又是老掉牙的話題了,不過再怎么沒有新鮮感,老鄉(xiāng)們就是念念不忘。
政策確實重要,但光有政策夠嗎?上海有先天優(yōu)勢:靠海、港口、近代就是通商口岸。改革開放后,浦東開發(fā)、金融試點,政策確實給了支持。但同樣的政策,如果擱在別的地方,能復制上海的成績嗎?答案是:不能。
想想東北,當年重工業(yè)基地哪個不是“親兒子”?現(xiàn)在呢?資源給了,政策給了,但轉型慢了照樣掉隊。現(xiàn)在東北的人員流失流得比松花江的水還要快。說白了,政策是東風,但能不能飛起來,還得看自己有沒有翅膀。
上海的“翅膀”是啥?是人!我們上海人,講究規(guī)矩、守時、講契約精神。這話聽著有點傲,但細想沒錯。一座城市的繁榮,離不開人的執(zhí)行力、開放心態(tài)和吃苦精神,這種“較真”不是政策能逼出來的。反觀有些老鄉(xiāng),一邊罵上?!芭磐狻?,一邊不愿承認:老家的馬路坑洼沒人修,辦事得靠關系,這種環(huán)境,政策來了能接得住嗎?
為啥有人總怪“政策不公”?因為這么想最輕松?。〕姓J自己家鄉(xiāng)落后是因為人情社會、效率低、觀念舊,等于打自己臉。但把責任推給“上海搶資源”,就能心安理得躺平,還能伸手要轉移支付不臉紅。是的啊,老鄉(xiāng)們家鄉(xiāng)貧窮,卻怪罪上海搶了國家的政策扶持,然后他們心安理得伸手向上海要轉移支付,也不覺得丟臉,他們也沒有羞恥感的,老鄉(xiāng)們?yōu)槭裁磿@樣???
其實這就是“受害者心態(tài)”——我窮不是我的錯,是別人搶了我的機會??墒聦嵤牵航慊浲瑯記]少拿政策,為啥人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民營經(jīng)濟搞的風生水起?因為人家敢拼、不賴賬!
要骨氣,還是要怨氣?城市發(fā)展像種地——政策是化肥,人是莊稼。給你再好的化肥,自己不長根,一場雨就倒。上海能長成參天大樹,是因為它把政策當雨水,自己拼命扎根??墒抢相l(xiāng)們呢?自己的根都不要了,都往外跑,村莊的壯勞力和年輕人都跑光了,還在鄙視你們上海沒啥了不起的!
老鄉(xiāng)啊,政策可以爭取,但別把希望全寄托在“上頭”。罵上海不會讓你們老家變富,但學好上海的規(guī)矩、精神,回去建家鄉(xiāng),說不定能成??墒牵相l(xiāng)們又為什么不愿意留在家鄉(xiāng)建設自己家鄉(xiāng)呢?而是這樣怨天怨地,就是不知道要志氣和骨氣呢?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隨意的心情
3930篇原創(chuàng)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