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那天,風(fēng)比光先醒來。它擦著車窗一路奔跑,從昆明往南,穿過紅土地起伏的曲線,在地圖上那些不被標(biāo)紅的名字間低聲吟唱。我靠著車窗打盹,夢里一陣遙遠(yuǎn)的禱聲,輕輕地把我叫醒。
我一直喜歡去一些“別人不知道哪里”的地方,不是為了發(fā)現(xiàn)什么冷門打卡點,而是那種“與世界隔開一點點”的安靜感。在人潮和資訊之間,我太久沒能與某個地方真正靠近。
于是我來了這里——紅河州邊角的一塊土地,叫沙甸。
個舊的下轄街道,卻早就不只是地理意義上的“個舊”。它像一顆落在滇南的月牙石,在蒙自、開遠(yuǎn)、個舊的光影交錯里靜靜閃著異域的溫柔。
我站在沙甸大清真寺前,一瞬間竟有些恍惚。那不是一種建筑,是一種秩序。對稱的、節(jié)制的、仿佛冥冥中早已安排。你不需要懂宗教,你站在那里,自會感到心被輕輕安放。
廣場上沒有人喧嘩,只有風(fēng),吹過雕花的拱門,擦過長廊的柱子,再掠過我的耳邊,像在念一段我聽不懂的經(jīng)文。
我閉上眼,那風(fēng)是有味道的——干凈的、帶著晨露氣息的、微微的木香和青草氣。周圍的建筑雖然是石與磚,但空氣里仿佛在流動著什么透明的東西,把沉重變得輕盈,把異鄉(xiāng)變得親切。
我不敢靠太近。那些在廣場上走過的人,有的戴著頭巾,有的低頭靜坐,他們不看我,卻沒有排斥。我小心翼翼地舉起相機,拍下一個廊柱之間的透視畫面,鏡頭里闖入一位老者。他停住腳步,微微頷首,輕聲說:“往這邊光好一點。”
就是那一刻,我突然被什么擊中。原來尊重并不一定要距離,接納也不需要語言。
這里沒有導(dǎo)覽、沒有售票亭,也沒有“景點解說”。大門敞著,像是一直就在等你。沒有被塑造過的“游客動線”,你怎么走都不算打擾。
我在一處回廊坐了很久,陽光像水一樣淌過我的腳面。我什么也沒想,也沒拍照。只是坐著。風(fēng)吹起我的衣角,一瞬間像極了夢里的畫面。
沙甸,不是我旅程的終點,但它像一雙手,在路途中把我輕輕接住。
我在這里沒有獲得什么,卻不想失去這種“被安放”的感受。
也許我們在城市里奔波太久,開始以為旅程就該喧囂。
而這里教我重新相信:有一種地方,不需要熱鬧,也不必?zé)崆椤K宦暡豁懙卦谀抢?,只為等你安靜下來,再抬頭看天。
愿每個風(fēng)塵仆仆的人,都能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清晨,遇見屬于自己的那座“沙甸大清真寺”。
像夢一樣,像歌一樣,像你心中從未真正遠(yuǎn)離的,那個歸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