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馬國成當著文武百官罵人的劇情大抵發(fā)生在田文鏡奉胤禛之命追繳戶部欠款時,以強硬手段羞辱老狀元陳文盛(差役押解其到堂)和功臣魏東亭(逼其變賣家產),引發(fā)眾怒。
這時,咱們的主角馬國成出場了,他盤辮甩帽、袒胸露疤的闖入戶部大堂,指著田文鏡就破口大罵:
“田文鏡,我……你他媽的一個監(jiān)生出身,革了職的七品官,羞侮老狀元,欺負魏東亭大人,什么東西!老子打仗的,你他媽算老幾!”
緊接著,他脫掉衣服,露出身上的傷疤,說到:“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老子跟著皇上死過好幾回了!”
這話聽起來有些粗糙,但道理卻不糙,很在理。
百官聽到后,都紛紛叫好,田文鏡也被罵得啞口無言。從百官以及田文鏡的反應,我們可以看出,道理在馬國成這邊了。
其后,胤禛及時趕到,當眾扒掉馬國成官服示眾,但未進一步處罰,馬國成事后仍穿官服跪見大阿哥胤禔。
對于康熙來說,是有大格局、大胸懷的一個人,自然對于這種下級官員之間口頭上的辱罵,并不會過于在意。
如果就因為打打口水戰(zhàn),就要遭受處罰,那就顯得康熙太過不近人情,也顯得康熙太過偏袒胤禛一方了,這不符合帝王制衡之術。
作為“以武立國”的清朝來看,軍功卓越,科布多護駕突圍,救駕有功,外加一身傷疤,足見其在軍中的貢獻。
對于這樣一位戰(zhàn)功卓越的軍人,康熙自然懂得需要維護武將的尊嚴,用以穩(wěn)定軍心,保證軍隊對自己的忠誠的。
如果采用懲罰的方式,可能引起軍中的不滿情緒,進而動搖軍心,這是康熙不愿意看到的。
康熙需要馬國成這樣的武將作為自己統(tǒng)治的政治工具。
在追繳欠款這種得罪人的活時,像馬國成這樣的人,五大三粗,比較適合充當黑臉。
康熙還可以通過觀察朝中官員對于馬國成的態(tài)度,來判斷朝中官員是否有黨羽,朝中派系關系如何。
這是從康熙本身角度出發(fā),我們能夠看出,馬國成不會受到處罰。
同時,這其實也是康熙對胤禛能力的一次考驗。
他通過胤禛派田文鏡追繳欠款,然后出現(xiàn)馬國成鬧事的情況,一方面是想看看胤禛是如何處理這種外界阻力的,另外一方面也是想告誡胤禛,想改革是好事,但需要循序漸進,不能太過冒進,帶來更加嚴重的矛盾。
康熙放任馬國成與田文鏡之間的沖突,又是一種轉嫁仇恨的做法。
他通過放任兩人的沖突,官員的注意力自然就落到了他們兩個人身上,而不會去想背后決策者康熙、胤禛存在的問題。
這種轉移矛盾的做法既有利于改革的推進,也有利于保全帝王的權威,足見康熙是玩政治的老手。
馬國成是武將,同時也是皇長子胤禔的包衣奴才出身,屬于武官集團,而田文鏡是胤禛的黨羽,屬于文官集團,一文一武,一長一幼,兩者碰撞在一起,自然就需要平衡。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康熙的平衡之術玩得很溜。
從事后皇長子胤禔只是訓斥馬國成,又去向康熙求情,想保住他的官位來看,馬國成辱罵田文鏡,實則是皇長子胤禔對于太子黨的打壓。
尤其是他在訓斥馬國成時,用了“老三、老八的人沒鬧事,偏你鬧事”,看似在責怪馬國成,但本質上卻是他對于其他皇子的勢力也存在不滿。
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馬國成只是做了胤禔心里想做,但自己沒去主動做的事情。
加上馬國成非常忠誠,就算胤禔被圈禁后,他并沒有與胤禔撇清關系,而是選擇去給胤禔送衣服。
對于這樣一位“知恩圖報”的武將,康熙是看在眼里的,他對于這樣一位性情耿直的人,自然是不會過于處罰的。
況且他也僅僅只是辱罵了田文鏡,并沒有做出其他出格的事情。
軍功資本外加派系的庇護,以及僅僅只是打打口水戰(zhàn)等原因,決定了馬國成不會受到處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