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漢高祖劉邦的得力干將,為漢朝的建立獻計獻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漢朝穩(wěn)定之后,照例出現(xiàn)了“兔死狗烹”的事件,韓信、彭越、英布相繼被滅掉。
張良是為數(shù)不多的得到善終的大臣,而且他的后代都得以平安的延續(xù)下來,這與張良低調做人,善于觀察人性有很大的關系。
“謀圣”這個稱號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我們來看一下張良傳奇的一生。
張良祖上都是貴族,祖父在戰(zhàn)國時的韓國當了三朝的宰相,父親也當了兩朝宰相。
張良的父親在他幼年的時候就去世了,他體弱多病,并沒有謀得一官半職,即便如此,祖上留下的家產足夠他榮華富貴一輩子。
誰知,秦國在七雄中逐漸脫穎而出,陸續(xù)滅掉其他六個國家,韓國破滅后,張良的愛國熱情被激發(fā)出來,變賣家產來反抗秦國。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加強統(tǒng)治,經常出去全國巡查,聽聞此消息,張良有了計策,他想扔人做一個大鐵球,再找一個大力士,埋伏到秦始皇經過的地方---博浪沙,準備讓大力士用鐵球砸秦始皇的馬車。
計劃很周密,現(xiàn)實卻是沒有成功,因為秦始皇屢次被刺,早有了應對措施,被鐵球砸中的馬車里并沒有秦始皇,刺殺失敗后,張良迅速逃離,沒有被抓到,他卻因刺秦名聲在外。
張良如何從一個刺秦的失敗者成長為“運籌帷幄”的謀略家的?
刺秦失敗以后,在逃亡的時候路過一座橋,偶遇一位老頭,老頭的靴子丟了,態(tài)度惡劣的讓張良去找,張良不與老頭一般見識,不但找回了鞋,還恭恭敬敬的給他穿上,老頭不但沒有感謝他,反而傲慢的揚長而去。
張良只當他是一個脾氣古怪的老人,并沒有放在心上。不一會老頭又回來了,態(tài)度大變,夸獎起張良來,并讓他三天后再來,張良并沒多想,作為后輩欣然答應。
到了約定的時間,張良來到橋上,老頭已經到了,于是斥責張良遲到,讓他三天后再來。
第二次,張良比上次早了一些到了地方,結果還是晚了,張良又被訓斥了一頓,此時張良心里已經有些惱火,但又不好發(fā)作。老頭再次約他三天后相會。
這次張良沒走,等了一夜,這次老頭見到他哈哈大笑起來,老人傳授給他一本書,此書為《太公兵法》,老人名叫黃石公,是一位絕世的智者高人。
張良驚喜萬分,此后的日子里,他勤于研習此兵書,日后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謀略家。
后來,張良和劉邦相遇,接觸幾次,劉邦非常欣賞張良,非常認可張良的軍事才能,在治國安邦方面,張良也提出不少有效的措施,爭取了民心,為漢朝的建立奠定了群眾基礎。
劉邦在鴻門宴上能全身而退,也是張良的計謀,他讓劉邦演成懦夫,讓項羽覺得劉邦不是他的對手,沒把劉邦放在眼里,錯失了除掉劉邦的最好機會。
在張良及各位謀士將軍的輔佐下,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史稱漢高祖。
天下大定之后,一路跟隨劉邦的兄弟們都受到封賞,根據(jù)戰(zhàn)功,劉邦封了他們不少領地。
功勞大的人會目中無人,也肯定會成為帝王的晚上睡不著覺的隱患,在劉邦逐漸削弱功臣兵權的過程中,斬殺了不少人。
張良極少參與這些事件當中,他明白有些事情他擋不住也勸不住,唯一能做的就是明哲保身,他逐漸隱退,很少過問朝中之事。
在呂后和戚夫人為各自的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中,此時張良悄然獻計,請來四個德高望重的老者來輔佐太子劉盈,這四位老人是劉邦非常尊重的高人,劉邦自然不敢再提另立太子的事情,劉盈勝出,暫時穩(wěn)定了當時的局面。
張良輕松的化解了這場非常要命的危機,呂后始終對張良保持幾分尊重,后來也曾請張良來做官,他都婉言拒絕。
張良辭官之后,在家悉心鉆研黃老之術,不為世事,他還教育子孫,淡泊名利,不要貪戀權利。
他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后人,創(chuàng)立正一教的張道陵就是張良的第八代孫。
后來張道陵來到龍虎山,建立了天師府,世代傳來下來,一直到今天。
雖然張道陵只是張良其中的一脈,但是能2000多年傳承下來,實屬不易。
一個家族能延續(xù)兩千多年,這與張良傳下來的家風家訓不能說沒有關系,張良的智謀也被后人稱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