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滕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滕侯鼎,在展廳拐角處一個獨立展柜里,微鼓著肚子神氣地端坐著。記者驚嘆著繞它走了一圈,看著比圖片小啊,但一點不影響它的威嚴。這是一件有“光暈”的藝術(shù)品。
和那些青銅重器不同,它好像一個扮成大人模樣的小孩,告訴人們,雖然人家說“滕小國”,但可別輕視我哦。
滕州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西周滕侯鼎。(除館方供圖外,圖片均由采寫小組成員拍攝)
滕州位于山東省南部,是“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商周時期有滕、薛、小邾三國,靈邱、昌慮、歡城、戚城和湖陵五城。此地上承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相傳炎黃之戰(zhàn)后,勝利的黃帝封其第十子于滕,一直傳至商代末期。周克商后,武王將其弟叔繡封于滕,“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周王朝有許多封國,從西到東延綿上千里路程,大大小小的方國有800多個。滕在所有西周封國里屬于最靠東面的幾個之一。所以說滕是一個‘監(jiān)國’,監(jiān)督東夷土著‘薛國’是它的重要任務。滕處在東夷文化和華夏文明的交匯處,后來它也是處于齊楚之間。”滕州市文化和旅游事業(yè)發(fā)展中心副主任、《滕州文物志》主編張桑介紹,“你說滕州是北方吧,它又不算華北,說是南方吧,它又是華東地區(qū)的最北邊。它是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各種文明交匯的地方。”
南北東西大交流之地
前不久,記者來到荊河西岸的滕州博物館,在這里偶遇了專研美術(shù)考古的北京大學藝術(shù)學院教授鄭巖。鄭巖說,他大學時候第一次實習就在滕州的薛國故城,在里面的小城開始學挖土,也在附近做調(diào)查。他跟同學一起跑了五十里地,那一天就發(fā)現(xiàn)了五個遺址,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漢代?!斑@么多年來,魯西南這一帶是做考古工作最多的地方。但之所以能做這么多發(fā)掘,也是因為地下東西豐富,每個時代都有。這跟它的地理、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p>
滕州博物館。
史前時代,滕州地區(qū)屬自然條件優(yōu)越之地。這是一片土壤肥沃的平原,河流眾多,相對濕潤,但不像魯北會面臨海水倒灌,也不像菏澤一帶會變成一片沼澤。山東半島在《禹貢·九州》上的描述是:“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薄扒嘀?、徐州都以泰山為核心,杜甫說泰山‘陰陽割昏曉’,其實是一個地理上的南北概念。傅斯年的‘夷夏東西說’,夷夏的交界就在山東西部、河南東部這一帶。這里也是中原文化最早進入山東的區(qū)域。”鄭巖介紹,“滕、薛都是西周的封國,北面就是周公旦的封地魯國。周公旦是當時最重要的功臣,能夠把他封到這個地方,是有自然和歷史背景的?!?/p>
“以古代的技術(shù)條件,文化能傳承下來,只能是在一個比較風調(diào)雨順、沒有大旱大澇的地方?!鄙綎|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王學典介紹,滕州是南北東西交流的重要通道,明代有次修路后立了一塊官道碑,開篇即“滕縣系九省通衢”。作為滕州人的他,小時候上學便走在古代的驛道上,而這條驛道與津浦線大體平行。津浦線是華北通向華東地區(qū)的主要干線,其在滕州不遠處的徐州又與隴海線交會,成為到西部的通路,“這片地方就是一個交匯點”。
北辛先民,給陶鼎加上蓋
滕州的史前文化發(fā)展脈絡清晰,新石器時代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在這里都有代表性的遺址。滕州博物館副館長潘曉慶向記者介紹說,先民在這里定居,從事農(nóng)耕、采集、漁獵活動,留下大量陶器、石器等生產(chǎn)生活用具,構(gòu)成了今天滕州博物館豐富的館藏。
這里有一件帶蓋鼎的“老祖宗”,北辛文化的陶蓋鼎,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蓋鼎。
北辛蓋鼎。
1964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沿滕州的薛河兩岸開展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此地采集到的陶片風格與大汶口文化不同,推測年代要更早,于是以北辛遺址來命名這個文化,年代定為公元前5300年至公元前4400年。
這件陶蓋鼎是夾砂黃褐陶質(zhì)地,“陶泥中摻入了細砂或碎蚌殼,這樣可以增強陶器強度,更加耐熱?!迸藭詰c介紹。它的三支長腿穩(wěn)穩(wěn)支撐住腹部微鼓的鼎身,鼎身、鼎蓋有幾道“大手筆”的泥條紋。細看鼎口,密布著一圈鋸齒狀的窄堆紋,還安上了四個對稱的盲鼻。
鼎獨自發(fā)展了若干年,這一刻終于等來了蓋?!氨毙辽w鼎底部有點下垂,這樣蒸煮時受火的面積更大,它的腳又高,火苗最高溫的外焰能夠著它。頂上有個蓋子,這樣熱量不容易揮發(fā),蒸煮過程能很快完成?!睆埳Uf,這可是一場重大革命。而周身的條紋不完全是裝飾——手制陶器是用泥條盤筑,表面會留下接縫,張桑告訴我們,工匠們一定是發(fā)現(xiàn)用纏繩工具滾壓,既能掩蓋接縫,又能讓器壁更致密,比單純抹平更高效;而且,鼎作為炊具要耐火燒,繩紋形成的凹凸紋理就像散熱片,能分散熱應力,防止開裂。
人面紋玉飾、西周玉夔龍與石編磬
滕州博物館有跨時漫長、令人驚嘆的玉器收藏。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的玉璇璣,西周時期的玉魚玉鷹玉雁……1976年崗上遺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人面紋玉飾,是一個方寸大小的弧邊方形。這件薄薄的灰褐色玉石上,以陰線刻出一張人臉,橄欖形的大眼眶里,刻了一條橫線作目,三角形狀的大鼻子下面有一短橫線作口,背面還有個可供佩系的穿孔。潘曉慶介紹,它應是表達祖先崇拜或用于祭祀通靈的禮器。
大汶口文化人面紋玉飾。
還有一件1979年莊里西村征集的西周玉夔龍,看上去像是一條馬上要跳脫的魚。它的兩邊有三五個短翅,且傾斜方向相反,呈現(xiàn)出強烈的動感。兩面都刻有兩條雙鉤交尾的夔龍。潘曉慶讓我們仔細看這刻痕,竟是雙線的:“這是西周比較流行的‘雙鉤技法’,會顯得圖案更有立體感?!币环褡料?,溫潤的青白玉更顯精致靈動。另外,玉夔龍兩端的凸脊都有打孔。它扁薄小巧的器型也體現(xiàn)出,從西周開始,玉器逐漸從貴族專屬的大型禮器如玉琮玉璧,慢慢轉(zhuǎn)向為日常佩戴的小型飾品。
西周玉夔龍。
莊里西貴族墓地1978年還曾出土一套十三枚的石編磬,如今在滕州博物館一樓陳列,鈍角形的大石塊看起來質(zhì)地細膩,灰白色如新。和編鐘一樣,編磬也是形制相同、大小遞減、懸掛起來的打擊樂器。滕州博物館宣教部主任劉慧告訴我們,這套石灰?guī)r磨制的編磬雖有兩枚毀損,但仍可以演奏,她請我們留意一下展廳的背景音樂:“上世紀80年代中國廣播藝術(shù)團民樂團來我們這里收錄了這套石編磬的聲音,帶回去又加入其他樂器,合成了《師襄弄磬》《幽蘭》等作品?!蔽覀兟牭降模窃俅吻庙懙娜昵暗亩Y樂之音。
周公東征后的海岱地區(qū)
考古學家推測,商代中期開始,山東大部分地區(qū)就在商人統(tǒng)治之下了。山東大學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方輝介紹,今天位于滕州薛河流域的前掌大聚落群,就是商人東擴時的聚落:“前掌大墓地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都是典型的商文化風格,彩繪陶則消失了,彩繪陶是本地岳石文化的器物?!?/p>
周滅商后,周公東征,實施分封制,海岱地區(qū)的政治生態(tài)被重塑。如魯北地區(qū),晚商的舊中心消失,新中心興起。但魯南的滕地有所不同,出現(xiàn)了新的中心聚落莊里西,而三十公里外的舊中心前掌大也還在。前掌大是目前海岱地區(qū)所知唯一一處從商代晚期延續(xù)至西周早中期的貴族乃至王室墓地,學者認為,它是妊姓薛國的遺存。
西周時期青銅車馬器。
1982年3月,莊里西墓葬出土鼎、簋、鬲、壺等六件青銅器。其中青銅鼎的器型頗為奇特,不同于常見的棱角分明的方鼎,它是圓角方形,介于方圓之間;頂蓋上安著四個卷龍狀小鈕;腹部的四組饕餮紋和突出的雙目,更顯肅穆。如張桑所說,“體量不大,可是熠熠生輝”。且鼎蓋及鼎身內(nèi)部分別鑄有內(nèi)容完全相同的銘文“滕侯作寶尊彝”兩行六字,是十分罕見的“對銘器”。我們也在滕州博物館里見到了滕侯簋,簋上有銘文“滕侯作滕公寶尊彝”。這些滕銘青銅器表明,此處就是滕國公的墓地。
西周青銅器。左右兩只為簋,中為鬲,均莊里西村出土。
“滕薛爭長”與小國生存之道
滕地的薛國,也是一個神奇的所在。王學典告訴我們,薛國的祖先是傳說中會造車的奚仲,他被夏禹封在薛地,歷夏商周三代,傳64世,存在達1500年之久。戰(zhàn)國時薛滅于齊,薛國成為孟嘗君的封邑。當年孟嘗君修的薛國故城城址現(xiàn)在還在,地表上仍矗立著高高低低的城墻,是迄今唯一保存在地面上的戰(zhàn)國時期的古城墻。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在周朝建立之前,薛的女子嫁給了周王室。太妊是文王的母親,她在整個周王朝都備受尊崇。成王與周公東征,被征伐的東方國族里都沒有薛國,說明關(guān)系不一般?!狈捷x介紹,“薛和滕的關(guān)系還很有意思。他們到了魯國,還要去打官司,看看誰是正宗。因為薛是夏代的車正,在山東的歷史更悠久,滕是后封的?!?/p>
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薛、滕這些小方國要在諸侯爭霸之間求生存,如滕曾與附近另一小國邾國聯(lián)姻。而更重要的是要依附身邊的大國?!蹲髠鳌る[公十一年》記載,薛和滕到魯國朝見,為誰先行禮而起了爭執(zhí),魯隱公就派人去勸說,滕與魯是同姓國(姬),薛是異姓國,以周會盟的時候還是同姓為先。后來,“滕薛爭長”就被用來比喻爭奪長次。
滕州博物館展廳一角。
越王勾踐滅吳后遷都瑯琊,滕成為越的近鄰。不久滕滅于越,后來趁著越國動蕩得以復國。復國后的滕國,出了一個著名的賢君——滕文公。
滕文公在當世子時,就向孟子請教,做國君后,更是根據(jù)孟子的意見,法先王、行仁政、施善教,而政績顯著,成為“善國”,引得時人紛紛投奔?!斑@是思想史上應該大書特書的?!蓖鯇W典說,當時小國林立,大國爭雄,孔子、孟子都周游列國,沒有一個國家接受他們的主張,只有滕文公,按照孔孟思想來治國。“《孟子》一共七章,滕文公就占了兩章。這在后來讀書人中影響也很大。因為宋代以來《孟子》就是標準的教科書,要參加科舉考試,必須讀《孟子》,這就讓歷代讀書人都印象深刻?!?/p>
雖然“滕小國”最終還是被宋所滅,但“滕國夾在幾個強大的諸侯國之間,尋求治國安邦的能力,同時通過外交手段以小事大,在夾縫中存在700年,是非常不容易的”。王學典說。
面貌復雜的滕州
墨子的出生地一說在今滕州境內(nèi)。滕州也深受墨家文化影響。不過,孔孟講仁愛、親親,以宗法血緣關(guān)系為基礎,墨子講兼愛,重義重交情,看著矛盾?!翱酌弦灿胁町?,《論語》重仁,《孟子》仁義并重,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其實,從恰好處在孔孟之間的墨子身上,就能看出來?!蓖鯇W典說,儒墨兩家雖然打得不可開交,卻共同塑造了滕州的精神文化風貌和價值偏好,滕州這個地方特別講禮數(shù)、重義氣:“齊國講功利,魯國講仁愛,滕小國重義氣,其實這不光是滕文化的特征,蘇魯豫皖交界的這個區(qū)域都格外重義,出了劉邦的豐沛二縣離滕州很近?!?/p>
商周時期中原文化東進,和戰(zhàn)國晚期楚文化北上,是兩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俺玺斠院螅@些小國也都進入到楚的范圍內(nèi),再向南一點,就是項羽和劉邦的老家,全是浩蕩的楚風?!编崕r提示我們,“你看項羽被圍,四面楚歌;劉邦衣錦還鄉(xiāng),唱《大風歌》,也是楚歌。所以說這片地方有南方文化向北推進的痕跡,我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這個地區(qū)到漢代會出現(xiàn)畫像石。畫像石其實是用石頭來模仿南方楚地漆木棺槨上的裝飾?!?/p>
而在儒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之外,神仙學說、陰陽家也是山東誕育的文化傳統(tǒng)?!疤┥皆谖逍兄惺菛|,屬木,木主生。后來陰陽家就慢慢把它轉(zhuǎn)換成死,顧炎武《日知錄》及趙翼《陔余叢考》均有‘泰山治鬼’條?!编崕r介紹,道教與早期的陰陽家、神仙學說筋骨相連,這里也是早期道教的一個區(qū)域,陳寅恪最早研究了五斗米道跟濱海地區(qū)的關(guān)系。佛教也很早在這里出現(xiàn),可能與海上交通有關(guān)?!俺鮿⒂ⅰb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離這一帶不遠,也挺非主流的;這里很多漢墓里都有葛兆光先生《屈服史》里說的那些男女陰陽合氣的東西,都是非正統(tǒng)的。這套東西反映了民間的意識形態(tài)和人的欲望,在文化上非常復雜?!?/p>
2021年,滕州前毛堌村漢墓還發(fā)現(xiàn)了螺旋式的多棱柱,很像羅馬或印度傳來的風格,或也與海上交通有關(guān)。鄭巖覺得這或可解釋為,利用外來的風格,做一種比較叛逆的、跟儒家意識形態(tài)相對的東西,把墓葬營造成雜合了個人欲望的場所。
也是在前些年,張桑和考古工作者們在一次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了母祖山漢代采石場遺址,再次揭示晉冀魯豫交界的這片區(qū)域,曾聚集大批石匠,服務于民間喪葬禮俗,達到相當發(fā)達的手工業(yè)水平。滕州也是能工巧匠之鄉(xiāng),魯班故里就在古代小邾國,今滕州市境內(nèi)。
傍晚記者離開博物館時,歸巢的鳥兒在繞著龍泉塔飛,龍泉廣場上已經(jīng)搭起了夜間用的舞臺,人來人往,復述著滕地綿延不息的生命力。
原標題:《吾鄉(xiāng)大藏|小國重器:滕地的綿延之道》
欄目主編:楊逸淇
來源:作者:文匯報 李純一 孫彥揚 張伊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