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東坡,大家第一印象是“大江東去浪淘盡”“把酒問青天”“三國周郎赤壁”這樣的豪邁的句子。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不過,蘇軾也是常人,和我們大家一樣。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的晚上,這個時候蘇軾在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第四年,蘇軾正準(zhǔn)備脫衣服睡覺,結(jié)果月光照進來了,睡不著了,怎么辦,找人夜游去!
找誰呢,聽說張懷民在附近的承天寺。
而此時的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也是被貶謫居于此?。
張懷民也沒合眼,倆人就在院子里溜達,瞅著月光下那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這一幕不僅展現(xiàn)了蘇軾與張懷民之間深厚的友誼,也透露出他們作為"閑人",對生活的從容與淡泊。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剛剛脫下衣服準(zhǔn)備睡覺,這個時候,月光從門口射進來。于是,我非常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取樂的人,便前往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便一同在庭院當(dāng)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是積水一樣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天晚上沒有月亮呢?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感想:
《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時候,“月色入戶”,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難得,不免讓人欣喜??墒菦]有人和自己共同賞月,只好去找同樣被貶的張懷民,這里面有多少貶謫的悲涼與人生的感慨呀!兩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閑的。自比“閑人”,則所有意味盡含其中。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繪,透露出作者在貶謫中雖感慨身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胸懷。
最后,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張懷民是誰?
張懷民(生卒年不詳),字夢得,一字偓佺,號 “柯山”,籍貫為北宋蘄州蘄水(今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北宋官員。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貶黃州,初時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黃岡縣南方)。
張懷民曾歷任多個地方官職,如 “承天寺監(jiān)官”(掌管寺廟事務(wù)的官員,這一職位是他與蘇軾交集的關(guān)鍵)、黃州通判(協(xié)助知州處理政務(wù)的副職)等。他的仕途較為平淡,未躋身朝廷中樞,但以清廉、務(wù)實著稱,當(dāng)?shù)匕傩諏ζ湓u價較高。
張懷民之所以被后世銘記,核心是他與蘇軾的友情,而這一友情的 “載體” 便是蘇軾的名作《記承天寺夜游》。
除《記承天寺夜游》外,蘇軾還在多首詩文中提及張懷民,例如:《答張懷民》:蘇軾寫給張懷民的書信,信中談及黃州的生活瑣事,如 “近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fēng)味,亦自是一家”,可見二人常交流文學(xué)創(chuàng)作?!稇褟垑舻谩罚涸娭?“忽聞檐外竹,不改歲寒枝”,以竹子比喻張懷民的品格,稱贊他在逆境中堅守氣節(jié)。
如今,在湖北黃岡的承天寺遺址(今已重建),仍有紀念蘇軾與張懷民夜游的景點,二人的友情也成為當(dāng)?shù)匚幕闹匾M成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