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guān)文獻來源。
(蠻悍之將 慕容彥超)
慕容彥超的確是很不好打,郭威派出戰(zhàn)將四員,精兵數(shù)千,效果也不是很好。
正月出征,到四月份,慕容彥超抵擋的還是十分頑強。
這么一整,又得勞駕郭威親征。
您看,這個時候,在后周開國之際,面臨著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政權(quán)中的武將出現(xiàn)了嚴重的斷檔。
猛將謀臣,誅戮殆盡,及至板蕩,方覺股肱無人。
這事兒怪不到郭威的身上,要從后晉的時代開始說起。
接下來有點老生常談了,雖然是常談,但是為了把事情搞清楚,作者還必須要介紹一下。
后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當年他為了取代后唐,做出了一個影響整個五代歷史,甚至是之后幾百年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向契丹稱臣,把燕云十六州給割讓了出去。
這是一個自毀長城的操作,燕云十六州落入敵手之后,中原失去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以前有燕云十六州的時候,中原政權(quán)有主動進攻性,但是現(xiàn)在失去了這道天險,在軍事上就只能轉(zhuǎn)攻為守,一下子就落入了被動。
長期防守的將士,是訓(xùn)練不出來的,而且石敬瑭對契丹的卑躬屈膝,他會嚴重的損害中原武將的尊嚴和心氣,當時有很多后晉的將領(lǐng)因為燕云十六州的割讓,直接都辭職不干了。
這是必然的,一個中原政權(quán)的合法性不是“天命所授”而建立在異族的冊封上,那么政權(quán)的向心力和尚武精神都會大打折扣。
后漢的開國皇帝劉知遠,當年他是石敬瑭的跟班嘛,他可以說是完整的目睹了后晉的屈辱和滅亡,所以他做皇帝之后,他就試圖要把這個情況扭轉(zhuǎn)過來。
可惜,天不假年,功業(yè)未就,劉知遠就死了。
接班劉知遠的,是劉承祐,劉承祐倒沒有像石敬瑭那么沒骨氣,可他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在奸臣的挑撥下,他為了集權(quán),為了鞏固統(tǒng)治,把后漢武將班底的能人牛人基本都殺了個遍。
本來后晉就沒留下多少人才,結(jié)果到劉承祐這還都殺差不多了,中原徹底無人了。
最后再說郭威,他繼承了后漢的疆土,但他同樣也繼承了被后晉,后漢折騰的爛攤子。
就比如史弘肇這個人,他當然難以稱之為正面人物,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帥才,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劉承祐瘋狂殺戮將帥,等于是人為的造成了頂級將領(lǐng)的斷層,到郭威起兵,他身邊更多的中下層的軍官和地方節(jié)度使,他們能打仗嗎?能打,但是他們?nèi)狈y(tǒng)籌全局,獨當一面的能力和威望。
(周太祖 郭威)
何況從五代以來,驕兵悍將造反叛亂是常態(tài),郭威也是靠兵變上臺的,他比誰都清楚武將是多么的不靠譜,郭威不敢,也不能完全信任那些非嫡系,或者資歷老的將領(lǐng),而郭威能相信的,比如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他們太年輕了,還在成長之中,還沒有經(jīng)歷過大戰(zhàn)的考驗。
造反的慕容彥超,他本身就是后漢歷史的產(chǎn)物,他的身份是前朝皇權(quán)結(jié)構(gòu)的參與,他的頑強抵抗,恰恰說明了后周這個新王朝的權(quán)威還遠遠沒有建立起來。
武將缺乏到什么程度,派誰上去都不好使,非得郭威親自出征。
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細節(jié)是,郭威從開封出征,討伐慕容彥超的時候,他不是自己去的,他是和剛剛從河?xùn)|戰(zhàn)場上撤下來王峻一起去的。
作者翻了一下兩版本五代史以及資治通鑒,沒有找到這塊的記載,不知道是王峻沒有和郭威商量,他直接就加入到了親征大軍中,還是郭威主動要求王峻一起去,或者是王峻向郭威打了報告,郭威批準他去的,反正王峻也在軍中。
這是很奇怪的。
王峻凱旋回師的時候,他倒是真的主動請纓,建議郭威把自己派到戰(zhàn)場上去,但是郭威既沒同意,也沒拒絕,而是沒有回復(fù)。
其實不回復(fù),就是一種拒絕,只是給你留了面子,但是很顯然,無論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王峻沒要這個面子。
后續(xù)王峻在攻打慕容彥超的過程中表現(xiàn)也非常不錯,甚至他是第一個攻破城池,登上城頭的,王峻這還有了先登之功。
破賊之日,峻督軍在城南,其眾先登,頗有得色。
您看,王峻當時還老開心了,他全然不知,這一次死的是慕容彥超,下一次死的可能就是他自己了。
慕容彥超的死是注定的,他的敗亡,不僅僅是因為王峻能打,更加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個人的所有特質(zhì)和選擇,都精準的踩在了時代轉(zhuǎn)折點的每一個致命陷阱上。
總結(jié)一下,就是他既沒能力,也不走運。
(自取滅亡 王峻)
這兩張仗打完之后,王峻在后周朝廷已經(jīng)是風頭無量了,他是樞密使,又是宰相,皇帝平時他也不放在眼里,他已經(jīng)是權(quán)臣中的天花板了。
李重進,郭威的外甥,向拱,鄭仁誨,郭威的親信,這都是郭威還沒稱帝,在藩鎮(zhèn)時期的心腹成員了,但郭威為了避嫌,為了公平起見,稱帝之后都沒有立刻厚賞和重用這些人,一段時間之后,郭威才陸陸續(xù)續(xù)把他們提拔了起來。
皇帝用人,無可厚非,人家是皇帝,人家愛用誰用誰唄,頂多皇帝用錯了人,用成了大奸大惡之輩,你或許能說兩句,勸一下,但王峻跋扈慣了,倚仗自己的軍功,郭威提拔誰他都不樂意,都要冷嘲熱諷,明里背地的干涉。
王峻還玩欲擒故縱,明明他想要操持大權(quán),想要一直當官,卻裝病,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要隱退了。
他這邊跟皇帝說完自己要辭職了,下一秒他就聯(lián)絡(luò)了后周各地藩鎮(zhèn)節(jié)度使,要求這些節(jié)度使給皇帝上奏疏,內(nèi)容是節(jié)度使們舍不得王峻,紛紛挽留王峻。
諸道各獻其書,帝驚駭久之,復(fù)遣左右慰勉,令視事...
看一下,郭威收到地方節(jié)度使們的來信之后,他的第一反應(yīng),是吃驚。
郭威為什么會吃驚?
想一下,讓全國各地的節(jié)度使同一時間給自己上奏疏,這不是王峻臨時起意就能做到的,這說明王峻早已經(jīng)在地方經(jīng)營了自己的勢力,而且影響力巨大,不然怎么地方上能那么聽話呢?
讓節(jié)度使們?nèi)绱搜杆?,密集的聽從王峻的指揮,捫心自問,郭威自己也未必辦得到,這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王峻的發(fā)號施令,比自己的圣旨詔書還有效。
這是什么?
這古有曹操挾持天子號令諸侯,現(xiàn)在你王峻是挾持諸侯,來號令我這個天子了?
要換作者,作者是忍不了,可郭威真是包羞忍辱奇男兒,面對王峻這種溫和類型的挑釁,他是打碎牙活血吞,他不懂聲色,馬上就裝出極盡挽留王峻的樣子來,把王峻給穩(wěn)住了。
說實話,后周武將這一塊,人才斷檔,青黃不接,王峻是難得的將帥了,只要他做的不是特別過分,郭威都可以忍讓他。
比如,王峻推薦了自己的學生做官,當時朝廷戶部有個侍郎,叫做趙上交,他認為這不對,王峻這是破壞了朝廷選拔人才的制度,是不公正的,王峻大怒,二話不說就去找郭威,要郭威把趙上交貶出京師。
(后周王朝)
又比如,王峻推薦陳同,顏衎兩個人擔任宰相,郭威很為難,因為宰相這個職務(wù)他比較特殊,這個職務(wù)一般都是皇帝自己選拔的,你王峻要給皇帝安排宰相,這不像話,所以郭威就說:
“進退宰相,豈可倉卒?當徐思之?!?/p>
現(xiàn)在朝廷里是有宰相的,把你推薦的這倆人安排上去,就得把原來的宰相擼下去,這是大事兒,不能馬虎啊,應(yīng)該慢慢考慮。
你以一種僭越無禮方式給皇帝安排宰相,這就夠離譜了,可皇帝還是忍了,說話已經(jīng)夠給你臉了,你這個時候你要是明白事理,就該退下來了。
不的,王峻不退,他不僅不退,反而是:
峻論請不已,語漸不遜。日亭午,太祖未食,峻爭不已。
他堅持自己的意見,和郭威爭辯了起來,而且說話時候很不注意,是出言不遜,他一直說,一直說到中午,皇帝都要吃午飯了,他還是沒有停下的意思。
逼得郭威實在是沒辦法了,只好安慰王峻:
"今方寒食,俟假開,如卿所奏。"
現(xiàn)在朝廷放假,沒人上班,等假期結(jié)束了,朕馬上就辦。
非得是這么說,王峻才肯退下。
王峻啊王峻,你以為你是霍光,你是王莽,你是曹操???
你這純純是在玩火啊。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古往今來,多少權(quán)臣一個接一個的倒下,可后人就是不能明白道理。
給一個執(zhí)迷不悟的人講道理,是一件最沒有意義的事情,但作者還是要說:
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在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從執(zhí)迷不悟的自我中解放出來,就如一個人站在懸崖邊上時,跳下去那不叫勇敢,后退一步才是智慧...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卷五十》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
郭昌旭.后周藩鎮(zhèn)研究.湖北大學,2023
孟慶鑫.后周太祖郭威安排的輔政格局及其影響.蘭臺世界,2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