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撞南墻不回頭”這一俗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通常聽到,比喻一個人行為固執(zhí),聽不進(jìn)不同意見。與“一條道走到黑”意思相近。
這句俗語雖然廣為流傳,并且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但“南墻”究竟是什么墻,為什么撞了南墻才回頭,未必人人知道。
要搞懂“南墻”,得說說中國古代建筑布局。在傳統(tǒng)四合院或宅邸中,大門基本“坐北朝南”,不僅采光、通風(fēng),也符合“面南而王”的禮制觀念。
而就在朝南的大門正前方,往往會單獨砌一面墻,這面墻就是俗語里的“南墻”,學(xué)名叫做“影壁墻”(也叫照壁)。
影壁墻的作用可不少:一來能遮擋外人的視線,避免院子里的景象被直接看清,保護隱私;二來能阻擋寒風(fēng)直吹進(jìn)院內(nèi),起到保溫作用。
還有些講究的人家,會在影壁墻上雕刻吉祥圖案,成為庭院的“門面裝飾”。比如故宮里的九龍壁,就是規(guī)格極高的影壁墻。
由于這面墻正對著朝南的大門,位于院子的南側(c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便通俗地稱它為“南墻”。
當(dāng)人從大門走進(jìn)院子時,如果不提前拐彎,徑直往前走,就會“咚”地撞上這面南墻——這就是“撞南墻”最原始的場景。
“撞南墻”的生活場景,之所以能引申為“固執(zhí)己見”的行為比喻,說到底,其實和人的心理狀態(tài)密切相關(guān)。
在現(xiàn)實中,當(dāng)人朝著一個目標(biāo)前進(jìn)時,往往會帶有“認(rèn)知效應(yīng)”:一旦認(rèn)定了方向,就容易忽略周圍的提醒,甚至拒絕接受“此路不通”的信號。
就像走進(jìn)大門的人,如果只顧一門心思往前沖,不看眼前的影壁墻,只有真的撞到了、疼了,才會意識到“該拐彎了”。
老祖宗留下這句俗語,不是鼓勵我們“硬碰硬”,而是提醒后人:做事要懂得靈活變通,既要堅持初心,也要學(xué)會傾聽和觀察。
畢竟,對于任何人而言,“回頭”不代表認(rèn)輸,而是為了找到一條更合適的路,避免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更多精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