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Laszlo Krasznahorkai,1954年1月5日-),匈牙利作家。2015年布克國際獎得主,代表作《撒旦探戈》、《反抗的憂郁》等。
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是匈牙利著名小說家和編劇,1985年發(fā)表的處女作《撒旦的探戈》即為他帶來巨大的聲譽,1994年與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合作改編成7小時的史詩電影《撒旦探戈》,成為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曾獲得德國年度最佳文學作品獎和科蘇特獎,主要作品有《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反抗的憂郁》等。2015年,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
拉斯洛·卡撒茲納霍凱的作品以后現(xiàn)代主義小說與反烏托邦、憂郁主題而聞名,風格特點為復雜的長句和后現(xiàn)代的結(jié)構(gòu)形式。作為出生于東歐的50后作家,卡撒茲納霍凱不可避免地卷入到蘇東知識分子的慣常套路中:思考、叛逆、對抗體制、流亡西方。在他看來,匈牙利人的遭遇是軍警、懲罰、禁錮與囚籠,20世紀90年代后,失落、物欲、幻滅與蒼白成為籠罩一切人的悲劇。
近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覽
2024年:韓國作家韓江
獲獎理由:“以強烈的詩意散文直面歷史創(chuàng)傷,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性?!?/p>
代表作品:《素食主義者》《少年來了》《不做告別》
2023年:挪威劇作家約翰·福瑟
獲獎理由:“創(chuàng)新的戲劇和散文,為不可言說的事情發(fā)聲?!?br/>代表作品:《名字》《一個夏日》《死亡變奏曲》
2022年: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
獲獎理由:“因她的勇氣和臨床的敏銳性揭示了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約束。”
代表作品:《悠悠歲月》《位置》《一個女人》
2021年:坦桑尼亞作家Abdulrazak Gurnah
獲獎理由:“他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以及文化和大陸之間的鴻溝中難民命運的同情,以及毫不妥協(xié)的洞察?!?br/>代表作品:《天堂》《荒漠》
2020年: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獲獎理由:“她用無可辯駁的詩意嗓音,以樸實的美感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代表作品:《阿喀琉斯的勝利》《野鳶尾》
2019年: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
獲獎理由:“他兼具語言獨創(chuàng)性與影響力的作品,探索了人類體驗的外圍和特殊性?!?br/>代表作品:《罵觀眾》《卡斯帕》《試論疲倦》
2018年: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丘克
獲獎理由:“她敘事中的想象力,充滿了百科全書般的熱情,這讓她的作品跨越文化邊界,自成一派。”
代表作品:《鏡子里的城市》《太古和其他的時間》《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2017年: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
獲獎理由:“在偉大情感的小說世界中找到現(xiàn)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jié)”。
代表作品:《長日將盡》《別讓我走》《被埋葬的記憶》
2016年:美國民謠藝術(shù)家鮑勃·迪倫
獲獎理由:“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tǒng)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形式”。
代表歌曲:《答案在風中飄》 《時代在變》《像一塊滾石》
2015年:白俄羅斯女作家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獲獎理由:“她的復調(diào)書寫,是對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的紀念”。
代表作品:《戰(zhàn)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個證人》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zāi)難口述史》
2014年: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獲獎理由:“用記憶的藝術(shù)展現(xiàn)了德國占領(lǐng)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的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代表作品:《星形廣場》 《暗店街》 《青春咖啡館》
2013年: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
獲獎理由:“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代表作品:《逃離》《快樂影子舞》《愛的進程》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
獲獎理由:“通過幻覺現(xiàn)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代表作品:《紅高粱》 《酒國》 《豐乳肥臀》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金羊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