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荊州、張
初秋的荊州,滿城桂香,全城沸騰。這個國慶,千年古城首次四門齊開,積蓄千年的氣韻,浩浩蕩蕩地向今天涌來。在大北門朝宗樓前,一位母親牽著孩子,仰望著被彩燈裝點的城樓,輕聲說道:“這次來荊州,和想象中不一樣?!?/p>
是啊,不一樣了。
曾幾何時,荊州是史書中那個擲地有聲的“兵家必爭之地”。一句“大意失荊州”,成為了關羽1800多年來的“意難平”。
然而,荊州的落寞遠不止于此。作為楚文化的濫觴之地、六朝繁華的古都、三國故事的核心舞臺,它曾擁有碾壓眾城的資本。但在漫長歲月里,它卻像一位退隱的貴族,守著滿腹經綸與遍地瑰寶,歸于沉寂——這,或許是更深一層的“意難平”。
但這個國慶假期,一切的“意難平”都被打破。假期首日,荊州區(qū)游客量同比勁增290.25%;沙市區(qū)五一路僅15平方米的“陽臺劇場”,假期吸引近20萬人次現場圍觀;8天假期,荊州全市A級旅游景區(qū)涌入游客215.68萬人次,同比增長56.04%。
荊州這位沉默的貴族,已然驚艷破圈,它火了!
01
9月20日晚,第二屆楚文化節(jié)在荊州盛大開幕。當晚,開幕式演出以“讓世界看見楚文化”為主題,匠心獨運地亮出三張“世界文化名片”——楚簡、漆器、戰(zhàn)國絲綢,通過光影互動等表達方式,讓楚文化“活”起來、“燃”起來。
活動期間,“拉美和加勒比使團荊州行”和首屆“國際青年長江行”等8大系列主題共20余項子活動相繼開展,涵蓋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惠民演出、商貿洽談等各方面,旨在推動文明互鑒與合作發(fā)展。
這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的開啟,更是一封寄給秋天的深情邀約——荊州已整裝以待,以嶄新之姿,迎接八方來客。
(第二屆楚文化節(jié)開幕現場)
從國慶前開始,荊州推出連續(xù)6天的文化惠民活動,從紅色交響音樂會,到群眾合唱周;從花鼓戲展演,到全市青少年楚文化經典誦讀,荊州早早開始醞釀,準備了一場場文旅盛宴,以最熱情最絢爛的姿態(tài)迎接游客。
國慶前一天,9月30日,荊州古城打破三十余年慣例,首次“四門齊開”:東門把護城河變成“天然舞臺”,讓游客跟著“屈原”泛舟尋古;北門數字光影生動再現桃園結義,甲胄士兵列迎賓,恍如穿越三國;南門非遺市集香氣繚繞,治愈都市人心;西門博物館中,親子家庭在編鐘聲中尋寶探秘。
不僅如此,商務局還同步推出了36場促銷活動,讓大家有得玩,也有得買;多部門聯合在市區(qū)協(xié)調出3萬多個免費停車位,緩解“停車難”問題;交管部門也推出柔性執(zhí)法措施,對因不熟悉路況而產生的輕微交通違法,不罰款、不記分。用這些實實在在的便利,解決了游客的后顧之憂。
在賓陽樓前,一位來自江西的游客感慨:“假期連續(xù)來了三天,每天都有新發(fā)現。荊州,值得慢慢走、細細看?!惫?jié)奏之變,悄然將荊州從匆匆“過境地”,轉變?yōu)橹档民v留的“目的地”。
(圖:荊州古城表演)
游客的青睞,催生了空間的共振。荊州主城區(qū)以深厚的歷史底蘊,營造出沉浸式文化場域;沙市則以百年商埠的煙火氣息,與洋碼頭文創(chuàng)園的潮流感交相輝映,大賽巷美食街煥新亮相,點亮“夜經濟”與美食消費;監(jiān)利市周老嘴以音樂盛宴吸引游人;洪湖市打出“生態(tài)牌”,憑借“洪湖螃蟹”美食IP及紅色水鄉(xiāng)資源,吸引眾多自駕游客;石首市推出“鹿鳴豚躍”生態(tài)研學線路,展現長江生態(tài)之美;公安縣推出“百湖杯”2025公安縣崇湖濕地國慶垂釣旅游季;江陵縣推出《我和我的祖國》快閃舞蹈表演,設置非遺烙畫體驗區(qū);松滋市洈水鎮(zhèn)“城市出逃計劃”與卸甲坪篝火晚會,結合秋日郊游與民俗體驗,成為游客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熱門選擇。一幅以古城為核心、各區(qū)縣協(xié)同共振的“全域旅游圖景”,躍然眼前。
景點之間也不再是“單打獨斗”。荊州博物館和遠一點的楚王車馬陣景區(qū)互相“串門”,用特色展覽和古代儀式共同講述楚文化的故事;方特、園博園這些大園區(qū)也聯手推出聯票,今天玩國風、明天去露營,玩法更多樣。
02
夜幕下的賓陽樓,恍若回到鼓角爭鳴的楚地。但仔細聽,喧囂中夾雜著快門的“咔嚓”聲與現代的歡笑聲——這正是當下荊州最生動的玩法:穿上戰(zhàn)袍,你就是主角。
(圖:穿戰(zhàn)國袍拍攝的游客)
國慶期間,古城周邊40余家妝造店燈火通明,忙至深夜。年輕的男孩女孩們推開店門,在琳瑯滿目的服飾中選一身戰(zhàn)國袍,老師傅手法嫻熟地將青絲綰成發(fā)髻。對鏡自照,瞬間完成時空切換。
“原來可以這樣玩!”一位大學生游客興奮地說,“穿上這身衣服,你就不再是旁觀者。在古老的城墻上奔跑時,你會去想,腳下的磚石見過多少這樣的衣袂飄飄,自己便也成了歷史的一部分?!狈?,成了最直觀的文化載體,更是沉浸式游玩的第一站。
玩法在博物館里有了新花樣。荊州博物館推出的短視頻共創(chuàng)活動,讓沉睡千年的楚漢漆器成了鏡頭前的“網紅”。日均2.2萬人次的游客,不再是走馬觀花,他們舉著手機,尋找戰(zhàn)國玉覆面的最佳光影,讓虎座鳥架鼓在社交平臺上“C位出道”。
夜的荊州,玩法更加精彩紛呈。在荊街,打鐵花老師傅將千度鐵水奮力擊向夜空,灑落一場絢爛的流星雨。
不遠處,沙市洋碼頭的熱鬧別有洞天。老字號展銷區(qū)飄著陳年酒香,而隔壁音樂嘉年華的鼓點正震動著空氣。捧著傳統(tǒng)米酒的長者,腳步不自覺地跟上搖滾節(jié)奏;挑選潮流飾品的年輕人,在漢服衣帶上系出現代審美。
(圖:荊州沙市洋碼頭文創(chuàng)園)
園博園的夜色里,玩法更加愜意:沙灘上支起的帳篷與舞臺霓虹相映成趣,民謠聲里飄來咖啡的香氣。你可以白天逛古跡,晚上躺在沙灘椅上數星星——這種古今交融的度假方式,正是荊州旅游的魅力所在。
國慶期間,荊州重點商超餐飲銷售額同比增長9.4%;36場主題消費活動,共同拉動消費2.79億元。
這股消費活力的核心密碼,正是源于荊州將深厚的文化基因,成功注入了現代生活的煙火日常。歷史在這里,不再遙遠;它是一件可穿的衣袍、一杯可品的咖啡、一段可共鳴的體驗,千年古城的脈搏,始終在當下跳動。
03
這個假期,荊州將“寵客”模式進行到底。
當荊州博物館迎來大量游客時,館方做出了一個溫暖的決定:開啟“后門”,讓遠道而來的客人減少排隊等候。網友“茉莉花開”感慨:“第一次看到博物館夜晚燈火輝煌地開門,更不知道它居然還有后門。荊州,是真心實意地在寵外地游客?!?/p>
(圖:荊州博物館)
這份體貼,也深深感染了本地市民。一種自發(fā)的“主人翁”意識在街頭巷尾悄然涌動。本地網友“別來無恙”在社交平臺發(fā)出真誠倡議:“咱們本地人這幾天就別開車了,想出去就騎個小電驢溜達,看見外地牌照主動讓一讓,不按喇叭不催促。讓外地朋友在咱們荊州,玩得舒心自在!” 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無數荊州市民用行動踐行的待客之道。
真誠,從不乏回響。網友“只昂Sir”用一句古樸的贊嘆為旅程作結:“河南人剛從荊州回來,荊州美哉!” 而黑龍江網友“桃子”的留言則更為決絕:“這輩子,就定居荊州了!” 從“美哉”的贊嘆到“定居”的決心,這便是游客用腳步為荊州投下的最真誠的贊成票。
然而,荊州的溫暖,更藏在無數不易察覺的細微處:
一份安心的承諾:沙市餐飲酒店行業(yè)集體承諾絕不漲價。
一次大方的共享:全市機關大院敞開大門,免費提供停車位。
一種柔性的執(zhí)法:交管部門對輕微違停車輛以勸導提醒取代處罰。
一場透明的經營:夜市攤主主動推行“明廚亮灶”,公示食材來源。
一群無言的身影:停車場內,“紅馬甲”志愿者耐心引導,不貼條、不收費。
一處溫暖的依靠:沿街店鋪普遍備有充電寶、應急藥箱,一句自然而然的“需要幫忙嗎?”化解游客旅途中的不安。
在這里,文旅不再只是景觀的展示,更是一場城與人之間真誠、平等的雙向奔赴。當整座城市都愿意為你“行個方便”,你感受到的便不僅是古風楚韻,更是一種“賓至如歸”的深情。
04
荊州的“出圈”,并非偶然。剛剛過去的假期,對這座城市而言,已不僅是一個旅游黃金周,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由內而外展開的城市榮耀總動員。
你看不見的,是荊州人悄悄“不出門”,為游客“騰地方”;聽得見的,是那句“我們荊州終于火了”,激起超過630萬荊州人的共鳴,道出多少年的期盼與自豪。
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居民,而是化身城市的“代言人”——在抖音、小紅書、朋友圈等平臺,自豪地分享古城的晨光、博物館的厚重、城東門的繁華。甚至街邊的米粉店老板,也默默備足百斤牛肉,用最樸實的方式守護這份突如其來的熱鬧。
當愛一座城成為共識,每個人都會為它的未來“操心”。從自發(fā)倡議維護秩序,到積極建議打造實景演出、讓關公文化“活”起來——此刻的荊州,已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故鄉(xiāng),更是所有人精神上的“榮耀之城”。
(圖:荊州古城樓光影秀)
荊州的“火”,也沒有停留在屏幕里,而是真正“穿”在了身上、“走”進了生活。“戰(zhàn)國袍旅拍”成為古城流動的風景,而這背后,是一個消費新業(yè)態(tài)的迅速崛起——妝造、攝影、租賃小店紛紛涌現,文化不再只是書本里的符號,而是可體驗、可觸摸的生意。
更深遠的,是一場從“單點開花”到“產業(yè)聯盟”的格局之變:戰(zhàn)袍制作、文創(chuàng)開發(fā)、餐飲服務……過去零散的節(jié)點,正被串聯成鏈。有老板感嘆“從沒見過這么多外地游客”,而這正是文化賦能產業(yè)、產業(yè)反哺文化的最好證明。
說到底,荊州的出圈,出得不只是一時的流量,更在于它同時點燃了“人”的自信與 “產”的活力。當每個人都愿為家鄉(xiāng)代言,當千年文化能“穿”在身上、拿在手里、吃進嘴里——這座古城的復興,便真正有了根,有了魂。
這個國慶假期,火爆出圈的荊州好戲連臺,精彩不斷……這不僅是展示成果的窗口,更是重新出發(fā)的起點。荊州的號角已經吹響,這一次,我們要讓世界聽見——那穿越三千年時空的聲音,依然年輕,依然嘹亮。
戳圖↓下載江漢風客戶端
不錯過每一條精彩新聞
來源:長江云新聞
編輯:黃偉欣
責編:王璇 /編審:王媛 /監(jiān)制:江敏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了解荊州大小事
請點轉發(fā)擴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