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瑞典文學院9日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拉斯洛·克拉斯納霍爾凱,獲獎理由是“因其引人入勝且富有遠見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怖中,再次彰顯了藝術的力量”。(此前報道:)
拉斯洛·克拉斯納霍爾凱是一位匈牙利作家,1954年生于久洛市,其中文名曾譯為“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姓氏源于祖先居住的山丘名稱。 代表作品包括《撒旦的探戈》《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反抗的憂郁》等。
他長期被視作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候選人。評論界稱其作品“營造出文學想象的迷宮結(jié)構(gòu)”,彰顯其敘事張力與風格獨特性。
1985年,他的處女作《撒旦探戈》在文壇備受贊譽。1987年,拉斯洛憑借德國文化交流基金會的獎金移居柏林,并在那里獲得了國際文學圈的關注。1993年,拉斯洛憑借小說《反抗的憂郁》獲得德國年度最佳文學作品獎。
1994年,拉斯洛與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合作改編的7小時史詩電影《撒旦探戈》,成為了電影史上的經(jīng)典作品。90年代末與漢學家妻子結(jié)婚以后,他曾頻繁訪問蒙古、中國和日本,并于這一時期出版了《烏蘭巴托的囚犯》《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西王母的下凡》等經(jīng)典作品。
2004年,拉斯洛獲得科蘇特獎——匈牙利最重要的文學獎。2015年,拉斯洛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
有人說:“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品味到很多作家的味道:仿佛在讀卡夫卡,但不比卡夫卡絕望;仿佛在讀喬伊斯,卻沒有喬伊斯晦澀;仿佛在讀馬爾克斯,又比馬爾克斯溫和親近?!?/p>
他迷戀中國,還是李白的粉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深厚的“中國情結(jié)”。拉斯洛癡迷老子哲學,稱《道德經(jīng)》是“終極智慧”,更從中國宋元山水畫中汲取藝術靈感。他多次造訪中國,創(chuàng)作了以北京、上海為背景的小說集《星空下的廢墟》,以其獨特視角捕捉當代中國社會的超現(xiàn)實圖景。他與作家余華的深度對話,成為中外文學交流的佳話。
1991年,他曾以記者身份訪華,后來創(chuàng)作出《烏蘭巴托的囚徒》。另外,他的作品《北山、南湖、西路、東河》《天空下的廢墟與憂愁》都蘊含著中國元素。
其作品譯者余澤民曾回憶,自從拉斯洛1991年前往中國之后,便深深迷戀上中國,不僅稱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人文博物館”,回家后還要求全家人改用筷子吃飯。他尤其迷戀《道德經(jīng)》和李白,余澤民也曾陪伴他在中國沿著李白的足跡走了近十座城市。
他曾接受采訪時說:“我對李白的生平了如指掌,清楚地記得他祖籍天水,生在四川的青蓮鄉(xiāng)。我跟他們講,盡管李白死了一千多年,但對我來說他離我很近?!?/strong>
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月剛剛推出短篇小說集《世界在前進》,這是拉斯洛沉淀近30年后出版的寫作生涯第二部短篇小說集。
你看過他的作品嗎?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綜合當當網(wǎng)、南方日報
編輯 高欣奕
審核 羅祎 王晨郁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