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lián)邦議院于10月8日通過表決,正式廢除此前針對“特別融入良好”的外國人設立的3年“快速入籍通道”。未來,外國人在德國的標準入籍等待期將統(tǒng)一為5年。這一決定標志著國籍法改革中的一項爭議性政策正式終結。
▲圖源:IMAGO/CHROMORANGE
此前,根據2024年6月生效的上一代國籍法,德國將入籍年限從8年縮短為5年,并在大多數情況下允許雙重國籍。與此同時,曾被寄予厚望的“3年入籍”機制被引入,旨在獎勵在德表現突出、積極融入社會的外籍人士。目前,“大多數情況下允許雙重國籍”被予以保留。
聯(lián)邦內政部部長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在辯論中堅決支持廢除“快速入籍”的規(guī)定,強調入籍應是成功融入社會的“終點”,而非“起點”。他警告稱,入籍資格的放寬可能反而刺激非法移民,并批評前紅綠燈政府推動的國籍法改革“方向根本錯誤”,“帶來了社會不安與分裂,也未能真正吸引更多專業(yè)人才?!?/p>
▲圖源:IMAGO/Sven Simon
綠黨和左翼黨對這一決定表示批評。綠黨議員波拉特(Filiz Polat)批評這一決定“錯誤且短視”,認為對于那些已提前達到高標準入籍條件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群體,剝奪其提前入籍的機會,是對努力者的打擊。左翼黨議員科賈克(Ferat Kocak)則指責這一政策變化助長了德國選擇黨的排外論調,“讓仇恨言論變得更加普遍”。他呼吁,不應僅以護照為標準,應賦予在德國長期生活的人投票權。
雖然“快速入籍”政策遭致熱議,但數據顯示,該政策在實踐中作用極為有限。根據德國公共廣播聯(lián)盟(ARD)2025年7月對各聯(lián)邦州進行的調查,自“三年入籍”機制實施以來,柏林僅有573人通過該途徑獲得德國國籍,僅占同期總入籍人數的1.02%。相關部門指出,2025年該比例甚至較上一年進一步下降,此外,在巴伐利亞州,通過該政策成功入籍的人數更少。截至今年4月底,僅有78人通過該政策入籍,比例僅為0.14%;在巴登-符騰堡州,2024年也僅記錄到16起成功案例,2025年數據尚未公布。
▲圖源:DPA/CARSTEN REHDER
社民黨議會副主席艾希韋德(Sonja Eichwede)對此表示,三年入籍政策“從實際案例來看影響甚微”,并非國籍法改革的核心爭議點。她強調,當前更應聚焦于“雙重國籍”的保留問題,而不是繼續(xù)圍繞一項象征意義大于實效的特殊條款爭執(zhí)不休。
盡管實施成效有限,廢除該政策仍引發(fā)部分社會機構的擔憂。德國教會社會服務機構(Diakonie Deutschland)聯(lián)邦執(zhí)行董事羅納貝格(Elke Ronneberger)指出,取消“三年入籍”將給德國勞動力市場帶來更大壓力。她警告稱:“德國亟需專業(yè)人才,但如果人們認為融入過程并未得到認可和獎勵,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國家。更不應讓那些已經滿足全部條件的人最終倒在繁瑣的官僚程序面前。”
▲圖源:tagesschau
經濟學專家韋爾?。∕artin Werding)也批評這一廢除決定。他在接受柏林-勃蘭登堡廣播公司(rbb)采訪時表示,對于德國這樣一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而言,這類入籍途徑本應作為優(yōu)秀移民政策的一部分。
(歐洲時報德國版小婺生綜合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