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大木的古典小說《楊家將演義》中,鐵鏡公主的處境,比任何人都尷尬。
她的遼國蕭太后的眾多女兒之一,卻被醉心于擴張疆土的母親,許配給走投無路流落遼國的楊四郎。
楊四郎和鐵鏡公主結(jié)婚生子,成家多年,卻連丈夫的真實身份都一無所知。
楊四郎化名“木易”,鐵鏡公主也一直以為丈夫姓木。
當楊家將的冤案被平反、楊六郎掛帥出征時,已經(jīng)做了遼國駙馬的楊四郎,成為最關(guān)鍵的內(nèi)應。
一邊是丈夫,一邊是母親,分別屬于兩個敵國,鐵鏡公主被夾在中間。
她的一生,可悲可嘆,仿佛對戰(zhàn)亂時代的無聲控訴。
01
公主嫁給“木易”,憑什么?
鐵鏡公主和楊四郎(木易)的婚姻,按照一般常識,簡直豈有此理。
她是大遼帝國的公主,即使遼國皇帝妻妾成群、公主無數(shù),鐵鏡公主也是金枝玉葉。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最不濟,也得嫁個既帥氣又溫柔的高級官宦子弟,或者世襲貴族之后。
然而,母親蕭太后,卻把她嫁給了一個來路不明、自稱叫“木易”的青年戰(zhàn)俘。
那個木易,身強力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他也精通文墨,平時最愛讀的書,是兵書戰(zhàn)策。
反觀鐵鏡公主,就像《紅樓夢》里的女孩,嬌弱的貴族小姐,肩不能擔手不能提。
這兩個人一起,日子怎么過?彼此能有啥共同語言、共同愛好?
然而,蕭太后有自己的打算,她所考慮的是“下盤大棋”,女兒鐵鏡公主只是一顆棋子。
陳家谷戰(zhàn)役,楊家將在奸賊潘仁美的暗害下,幾乎被團滅,潘仁美勾結(jié)遼國,是蕭太后的提線木偶。
化名木易的楊四郎,沒能逃出重圍,被生擒押解到蕭太后的中軍帥帳。
很可能,當精明的蕭太后,聽到這個年輕戰(zhàn)俘自稱叫“木易”時,就已經(jīng)知道他,多半和楊家將大有關(guān)聯(lián)。
當時的楊四郎,已經(jīng)走投無路,即使突圍成功回到大宋,也難逃潘仁美的陷害。
突圍歸宋的楊六郎,在和潘仁美的官司中,九死一生。
縣令寇準被破格提升為主審官,以及智審潘仁美的計策,對幕后操控潘仁美的蕭太后而言,都是想不到的意外。
鐵鏡公主被母后當作籠絡楊四郎的工具。
按照蕭太后的設想,當潘仁美的奸計得逞,天波楊府被滿門抄斬,遼國就可以拜木易為將帥,足以直取大宋,一統(tǒng)江山。
楊六郎是帥才,哥哥楊四郎也半斤八兩。
四郎化名木易,蕭太后即使不知道他的具體身份,只要經(jīng)常和他聊聊天,也總能看出“木易”的才華,非同一般。
鐵鏡公主和“木易”的婚姻,完全被母后包辦,她自己也是母后的工具,這完全沒有愛情基礎。
02
婚后十多年,婚姻陷入兩難處境
鐵鏡公主嫁給“木易”,雙方一起生活了十多年,生下了后代兒女。
這十多年,也正是楊家將在大宋朝最倒霉的日子。
先是楊六郎和潘仁美打官司,一次次身陷囹圄;好容易告贏了潘仁美,皇帝卻對潘仁美法外留情。
楊六郎氣不過,殺了潘仁美,皇帝當場氣死,臨死前喝令將楊六郎流放到偏遠的云南;
繼位的新皇帝,聽信遼國內(nèi)奸的讒言,面對“召回六郎,委以重任”的海量奏章,居然暗派心腹太監(jiān),密旨賜死六郎——幸好六郎的好友任丙,假扮六郎替死。
這期間,蕭太后不斷蠶食宋朝邊境的土地,駙馬“木易”對宋王朝傷透了心,也作為高參,為蕭太后出謀劃策。
但“木易”始終保留了不止一手,沒有對宋朝使出真正的殺招,遼軍不斷積小勝卻終未成大功。
這些年里,鐵鏡公主貌似闔家美滿,內(nèi)心卻越發(fā)失落,總覺得自己少了些什么。
丈夫“木易”,對她相敬如賓,同時也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疏遠。
鐵鏡公主多愁善感、嬌貴柔弱,活脫脫一個林黛玉。
當丈夫策馬射雕,或者赤手空拳屠虎搏熊時,鐵鏡公主根本幫不上忙,甚至是個累贅。
如此婚姻,雙方都是受罪。
相比之下,木易可以和遼國眾將比武、打獵,韓昌元帥和蕭天佐王爺都對木易非常欽佩。
反觀鐵鏡公主,一個弱女子,社交圈子極其狹窄,婚后這些年,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寂寞,我們可想而知。
這種日子持續(xù)了十多年,突然,宋遼雙方有了新的變故。
楊六郎確認沒有死,被岌岌可危的大宋朝廷再次啟用、拜帥,充當救火大隊長。
化名木易的楊四郎,決定為故土出力,對遼國反戈一擊。
鐵鏡公主的處境,陷入了空前的尷尬。
03
家依然在,但宋遼兩國都很陌生
楊四郎終于對鐵鏡公主道出實情,鐵鏡公主失聲痛哭,卻不得不按照封建禮教,“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她對丈夫說:你叫木易也好,或者姓楊也罷,我既然嫁給了你,就絕不離開你。
然而,在宋朝的君臣看來,鐵鏡公主畢竟是遼國公主,是敵國的血脈。
于是不久之后,發(fā)生了一件詭異的事。
元帥楊六郎突然“受傷患病”,需要一種特殊的藥引子:龍須鳳發(fā)。
龍須,用八王千歲的一大把胡子即可,而鳳發(fā),必須用蕭太后的頭發(fā)。
通過特工間諜的傳達,楊四郎給了鐵鏡公主一個任務:設法揪下一些蕭太后的頭發(fā)。
當天傍晚,鐵鏡公主探望母后,說要給母后梳頭,把蕭太后掉下來的頭發(fā)撿起來,交給丈夫。
這一刻的鐵鏡公主,覺得自己背叛了母親,背叛了自己的祖國,內(nèi)心在垂淚,在滴血。
用“鳳發(fā)”治病,純屬胡扯,真正的用意,是對鐵鏡公主,進行“服從性測試”。
即使這樣,楊四郎對蕭太后謊稱查看前線地形,暗中潛入宋營,探望母親佘太君,也并沒有帶著妻子鐵鏡公主一起。
四郎探母時,對母親說:干脆我一直留在這里算了!——他對老婆,隨時可以拋棄。
佘太君也是女人,頓時聽不下去了:
你一定要回去,不能拋棄你的多年老伴兒!她無論是不是敵國公主,都是你的家人!
四郎回到遼國,暗中為宋軍輸送情報。
鐵鏡公主明知道丈夫不對勁,也只有裝聾作啞,眼淚往肚子里咽。
后來,穆桂英加入宋軍陣營,遼國兵敗如山倒,與宋朝言和。
鐵鏡公主跟著楊四郎一起,回到大宋。
這分明是被遼國,表面上客客氣氣地驅(qū)逐出境。
之后,楊四郎和鐵鏡公主,一起平凡終老,再無任何故事。
換言之,宋朝皇帝對楊四郎以及鐵鏡公主,都并不真正信任,絕不委以重任。
鐵鏡公主無論在遼國還是在大宋,都是“局外人”,都是“陌生人”。
雖然她的小家庭,一直都“看上去很美”,外人也許覺得她和楊四郎非常恩愛;
但個中的苦楚,只有深深埋在她的心里……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請在右下角“點贊”“在看”
第一時間閱讀文章
好看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