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日本靖國神社秋季例行大祭按慣例拉開帷幕,和往屆不同的是,即將正式就任日本首相的高市早苗或將取消行程。這是這位長期持右翼立場的政治人物,首次在如此重要的軍國主義紀念場合選擇缺席,消息傳出后立刻引發(fā)多方關注。
更值得留意的是,此外,內定將在高市內閣中擔任內閣官房長官的木原稔也基本確定不會隨團在9日、10日竄訪臺灣地區(qū)。木原稔在2023年9月至2024年10月期間曾擔任日本防衛(wèi)大臣,他也是日本跨黨派議員團體“日華議員懇談會”的事務局長,多次隨團竄訪臺灣地區(qū)。這一連串反常舉動,恰好發(fā)生在中國外交部就歷史問題和臺海議題多次向高市早苗發(fā)出嚴正警告之后,背后的戰(zhàn)略權衡意味不言而喻。
放棄秋季參拜對高市早苗來說,無疑是次艱難的妥協(xié)。她的政治根基深深扎根于日本保守派陣營,而靖國神社歷來是保守勢力彰顯立場的重要舞臺。此前擔任內閣幕僚期間,她從未缺席過戰(zhàn)敗紀念日或春秋例行大祭的參拜活動,如今卻罕見“剎車”,背后是精密的利弊計算。
她很清楚,中方反復強調“正確對待歷史是戰(zhàn)后日本同亞洲鄰國發(fā)展關系的前提”,若剛上臺就在這個原則問題上踩線,不僅會徹底破壞中日關系開局,還可能影響她后續(xù)在韓國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最高層會面的計劃——這可是她急于穩(wěn)固外交立場的重要一步。臺海方向的動作收縮,同樣暴露了高市早苗的戰(zhàn)略搖擺。
就在幾個月前,她還在公開場合沿用安倍晉三“臺島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調,甚至在2025年4月率團竄臺與賴清德會面,宣稱臺海局勢“事關日本生死存亡”??扇缃?,面對中方在臺灣問題上“核心利益不容侵犯”的堅定態(tài)度,原計劃的議員竄臺行程卻悄然擱置。要知道日本90%以上的貿易運輸需經(jīng)臺灣海峽至南海的海上通道,若因政客竄臺引發(fā)地區(qū)局勢動蕩,最先受損的就是日本的經(jīng)濟命脈,這種現(xiàn)實利益考量,讓高市早苗不得不暫時收斂激進姿態(tài)。
不過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高市早苗的“忍辱負重”更像是權宜之計,而非立場轉變。她的幕僚就曾私下透露,“在首腦會談前,應盡量避免卷入任何爭議”,言外之意很明確——當前的妥協(xié)只是為了避開外交障礙。而且她此次放棄的僅僅是秋季參拜,既沒有承諾在任期間不再參拜,更沒提“永不參拜”,誰能保證到了明年春季大祭或戰(zhàn)敗紀念日,她不會舊病復發(fā)?
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她曾表示“將酌情做出恰當判斷,絕不能使其成為外交問題”,這種模糊表述背后,藏著的是“見風使舵”的投機邏輯——想和中韓互動時就避避風頭,等會面結束、風頭過去,再搞間歇性參拜、偷襲式參拜,試圖讓中韓陷入被動。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府在對華動作上還存在“兩面性”。一方面高市早苗暫時擱置竄臺計劃、放棄“拜鬼”,另一方面卻在經(jīng)貿領域醞釀新動作。據(jù)《日經(jīng)新聞》報道,高市早苗尚未正式就任,日本就計劃以“中國產(chǎn)能過?!睘榻杩?,擴大反傾銷稅加征范圍,這種“政治上暫避、經(jīng)濟上施壓”的操作,暴露了其對華政策的矛盾與投機。
而且自民黨與公明黨的聯(lián)合執(zhí)政磋商至今未能就“政治與金錢”問題達成共識,公明黨內甚至出現(xiàn)退出聯(lián)合執(zhí)政的論調,高市早苗的執(zhí)政根基本就不穩(wěn),她需要通過暫時的“低姿態(tài)”換取時間,穩(wěn)固國內執(zhí)政地位。中國警告之所以能奏效,根本在于中方在原則問題上的堅定立場和實力支撐。
從歷史問題到臺灣問題,中方始終劃出清晰紅線,讓日方明確知道“冒險的代價”。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高市早苗的妥協(xié)是基于利益權衡的現(xiàn)實主義選擇,而非對歷史的真正反省,更不代表日本對華整體立場的轉變。就像當前,日本跨黨派議員聯(lián)盟仍在蠢蠢欲動,此前計劃的竄臺只是暫時擱置而非徹底取消,這種“退一步、觀一觀”的心態(tài),本質上還是想在中美博弈中尋找投機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