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2025年10月10日,坐落在北京中軸線核心位置的故宮博物院,迎來了它的100歲生日。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匾額懸掛于神武門,標志著這座昔日的皇家禁苑,正式向公眾敞開大門,成為開放的文化空間。在百年的歷史長廊中,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傳奇——故宮文物南遷。
百年故宮(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微博)
萬里南遷路:一場跨越二十余載的文明守護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鯨吞東北又覬覦華北,故宮文物危如累卵。為安全考慮,故宮博物院牽頭組織本院所藏的1.3萬多箱文物和北平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jiān)等處的文物共1.9萬余箱,分批南遷:文物被運離北平,先至上海、南京,后又分南、中、北三路,水陸并進向西南大后方疏散。文物先后分別輾轉至貴州安順、重慶、陜西漢中,最終轉移至四川巴縣(現(xiàn)屬重慶)、樂山和峨眉臨時庫房存放。自此,一場歷時20余載、橫跨10余省市、行程數萬里的文物南遷行動開始。過程歷經艱難曲折,但相關文物幾乎無一損毀、遺失,基本完整保存,成就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史上的一個奇跡。
自2025年10月1日起,“故宮文物南遷紀念展”在故宮神武門展廳正式對外開放。展覽通過百余件檔案文獻與珍貴文物,以“南遷北歸 國寶永存”“古物重光 文脈賡續(xù)”“薪火相傳 生生不息”三大單元,生動再現(xiàn)這段跌宕起伏的文物守護歷程。相隔四千里之外,故宮文物南遷地點之一的貴州安順舊州古鎮(zhèn)也展出了“中華同光——故宮南遷文物‘安順駐留地’特展”,以一個片段呈現(xiàn)了故宮文物南遷與貴州的關系。
以煙火民間視角再現(xiàn)近代中國滄桑變遷
當時南遷文物屬于國寶級珍品。其中包括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顏真卿《祭侄文稿》、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等在內的精品書畫9000余幅,此外有瓷器、銅器、玉器、文獻,《文淵閣四庫全書》各種善本、刻本,以及每只重約一噸、上面鐫刻著幾百個神秘文字的國內最古老的先秦石刻“岐陽石鼓”等等。
《國寶》
故宮文物南遷不光成為歷史研究的對象,也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和靈感。2025年1月,作家祝勇推出的60萬字長篇小說《國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品以一個家庭的聚散離合為線索,折射出故宮文物南遷的宏大背景,從煙火民間視角再現(xiàn)近代中國的滄桑變遷。
作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多年來致力于故宮題材的書寫,已出版《故宮建筑之美》《故宮的古畫之美》等數十部著作,被譽為在紙上重建了一座故宮。在深入故宮歷史的過程中,他與“文物南遷”這段往事相遇。2020年,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與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六集紀錄片《故宮文物南遷》推出,祝勇作為主力參與其中。為拍攝該片,他實地走訪南遷路線,并采訪了包括老故宮人莊尚嚴之子莊靈在內的多位親歷者后裔。隨著對這段歷史了解的深入,他愈發(fā)感到言猶未盡。
祝勇(左)在上海圖書館查閱關于故宮文物南遷的文獻資料(祝勇提供圖片)
2023年,祝勇出版非虛構作品《故宮文物南遷》,系統(tǒng)梳理了這段歷史的整體脈絡。然而,他仍感人物情感的細節(jié)未能充分展開?!昂芏噼蜩蛉缟募毠?jié)在我心中呼之欲出,不寫小說都不行了。”長篇小說《國寶》由此誕生。
文學照亮歷史縫隙:一個故宮人的除夕夜
近百年前的正月,北平城里還沉浸在一股濃濃的春節(jié)節(jié)日氛圍中。一場隱秘的征途悄然啟動。1933年2月5日夜(正月十一),一批國寶級文物從紫禁城神武門廣場起運。當時護送文物一同離開北平、走完全程“南遷”路的,有幾十位故宮人。其中包括馬衡、莊尚嚴、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宮專家,還有一大批工人、眷屬。在歷史的大剪影背后,當時負責南遷的故宮人是如何具體操作南遷的每一個細節(jié)的?如何對文物精心盤點、造冊、封箱……以保證文物在漫長的路途上不遭閃失?在文物守護之外,他們過著怎樣的日常生活?92年前的除夕,在過年的氛圍當中,想到將要守護國寶南遷的故宮人,當時是怎樣的心情?歷史學家的記載和書寫,往往并不觸及這些層面。也因為有這樣的空白,留給作家動用文學、小說手段,給予充分表現(xiàn)的空間。
祝勇在故宮拍攝空鏡(祝勇提供圖片)
與學術研究多從物的層面、歷史的角度去考證文物不同,文學最終聚焦的是文物背后的人。故宮文物南遷牽涉人、事、物眾多,細節(jié)紛紜,要用一個小說作品去呈現(xiàn),并不容易?!秶鴮殹愤x擇重點塑造一個叫那文松的故宮人,并圍繞那文松護送石鼓等故宮文物南遷展開,從他個人的家庭悲歡離合映射出整個文物南遷歷史。當時文物從北京到了上海、南京,又繼續(xù)撤退至大西南,分為北、中、南三條路線?!秶鴮殹沸≌f里的主人公那文松負責護送文物撤退走的是北線,屬于三條線中的重點:沿隴海鐵路西行,先存寶雞,后穿越秦蜀古道,遷于漢中、成都、峨眉各處。小說中,在文物即將南遷動身之前,那文松與家人共度除夕。一家人圍著爐火守歲、聊天,飲酒。家人“興致都很高,似乎在推杯換盞之間輕輕抹去了國家的傷痛。年輕的那文松不會想到,眼前的一切都會被時間帶走,直到自己去世,再也沒能和岳父、岳母、妻子,還有妻子腹中的孩子共度過春節(jié),只有那晚的燈火,在時光的暗河里一直斑駁閃亮,一有機會,它的光線就會從他內心的縫隙里鉆出來,洇染成片。梅家人在這個小院里生活了三代,迎來過無數個春夏秋冬,但那文松與岳父、岳母、妻子共度的春節(jié)只有這一個。屬于他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就又倉促地結束了。很多年后,每當那文松憶起民國二十二年北平的春節(jié),都覺得那么遙遠、恍惚,好像做了一場夢?!?/p>
小說不是歷史,卻有擦亮歷史的神奇力量。它劃開歲月的迷霧,給予人類抵御遺忘和追求美好的勇氣。故宮建院百年,文物南遷值得永遠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