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天剛蒙蒙亮,老李裹緊外套站在公交站臺,搓著手哈氣。他要趕6路車去上班,雷打不動幾十年,風雨無阻。可今天,站臺上人越聚越多,車卻一輛沒來。
兩小時后,有人刷到新聞才知道。不是車壞了,是公交“停運”了。不是因為天氣,不是因為事故,而是因為司機們——半年沒發(fā)工資,干不動了。
這不是段子,是甘肅白銀的真實一幕。最近,當?shù)囟嗦饭卉囃蝗患w“趴窩”,市民懵圈,上班族遲到,學生干等。大家一頭霧水:這年頭,連公交車都開始“罷工打卡”了?
真相一出,全網(wǎng)沉默又憤怒:不是車不動,是人快活不下去了。
據(jù)一線駕駛員透露,他們這群三四百號人,已經(jīng)整整半年沒拿到工資了。什么概念?
意味著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方向盤一握就是十多個小時,結(jié)果回家連孩子學費都掏不出來。更扎心的是,養(yǎng)老保險斷繳五六年,公積金?那是什么?取暖費?去年就沒發(fā)過。
說他們是“城市擺渡人”,可自己的生活,早就被擺到了懸崖邊上。
你見過拿不到工資的公務(wù)員嗎?很少。你見過幾個月不發(fā)錢的老師嗎?不多??晒卉囁緳C,這個城市最基礎(chǔ)、最辛苦的崗位之一,卻在默默承受著“工資蒸發(fā)”的荒誕現(xiàn)實。
他們不是不想干,是實在撐不住了。一個家里的頂梁柱,半年零收入,房貸、菜錢、老人藥費、孩子補習班……哪一樣能等?于是,這群平日里最守規(guī)矩的人,終于走上公司門口,集體討說法。
現(xiàn)場視頻里,沒有口號,沒有過激行為,只有幾十個穿著制服的司機,安靜地站著,眼神疲憊卻堅定。他們不要獎金,不要福利,只求一件事:把欠的工資,還給我們。
諷刺的是,就在他們維權(quán)的同時,站臺上還有無數(shù)普通市民在寒風中苦等。他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只知道“怎么連公交都坐不上了”。
一邊是拿不到錢的司機,一邊是等不到車的乘客,兩個群體,都被困在了一場本不該發(fā)生的“交通癱瘓”里。
好在,事情鬧大了,領(lǐng)導“重視”了。當天下午,有消息傳出:先發(fā)一個月工資。三點多,官方回應(yīng):公交已恢復運營,問題正在處理。
聽聽,多么熟悉的劇本。
平時裝睡,出事才醒;輿論一燒,立馬行動。要是早兩個月發(fā)一個月工資,何至于等到全城癱瘓才“緊急處理”?
網(wǎng)友怒了:“司機們不是不想上班,是飯都吃不上,拿什么踩油門?”“他們可是城市的‘血管’,血管都堵了,城市還能健康嗎?”
更讓人唏噓的是,很多人發(fā)現(xiàn),公交公司管理層和基層員工的待遇,簡直是兩個世界。上面的人可能辦公室暖氣充足,下面的司機連去年的取暖費都沒著落。一邊是“財政緊張”,一邊是“管理成本”居高不下,這筆賬,到底該怎么算?
當然,也有聲音說:“罷工影響市民出行,不該支持?!?/p>
可我想問一句:如果換作是你,半年沒工資,家里揭不開鍋,你還指望我微笑著把車開出去嗎?同情勞動者,不是縱容;理解底層,不是偏激。他們不是在“制造麻煩”,而是在“求一條活路”。
如今,一個月工資發(fā)了,算是暫時“滅火”??赡乔妨税肽甑难瑰X呢?斷了五六年的社保呢?這些不是“正在處理”四個字,就能糊弄過去的。
公眾關(guān)心的不只是“車什么時候通”,更是“錢為什么拖”“責任誰來負”“以后會不會再演”。如果只是“發(fā)錢息事”,而不查根溯源,那下次“停運”的,可能就不止幾條線路了。
公交車可以重啟,但信任一旦熄火,可就沒那么容易發(fā)動了。
說到底,公交司機不是機器,他們也需要吃飯、看病、養(yǎng)家。
一個連基本工資都保障不了的公共服務(wù)體系,談何“便民”?一個讓勞動者流汗又流淚的城市運轉(zhuǎn)模式,又能走多遠?
別再讓“等車”變成“等工資”,別再讓“城市動脈”因“資金貧血”而停跳。
希望下一次我們看到的新聞,不是“公交停運”,而是“白銀公交給全員補發(fā)工資,司機笑容滿面重返崗位”。
那才是一座城市,該有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