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明明有四國,為何只寫三國?那個被羅貫中忘記的‘第四國’到底是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大勢不在眼前短暫的對壘,卻在于最終歸于一統(tǒng)。
正因如此,《三國演義》只聚焦魏、蜀、吳三家,卻將同時并立于東北的“燕國”遺落在塵埃之中。燕國是何方神圣?
它的開國君主公孫度,又為什么沒被納入那場史詩般的演義?
公孫度的傳奇,從他父親公孫延開始。那時的襄平縣,雖說不富裕,卻算安穩(wěn)。
一次意外,公孫延遭到通緝,只得帶著年幼的公孫度逃到了玄菟郡。玄菟偏遠,人跡稀少,正是藏身之所。
幾年過后,青年公孫度考取郡吏,拜在玄菟太守公孫琙門下。公孫琙是個正直之人,雖然面臨荒涼,他依舊秉公斷案。
公孫度勤奮好學,深得器重。
有一天,公孫琙對公孫度說:“我家豹兒三年前亡了,你恰好與我兒同名同歲,我要將你當作我骨肉。”于是公孫度被送去名師習禮,甚至安排了婚事。
本以為仕途就此平坦,朝廷選秀,玄菟太守果然推薦了他??烧l料洛陽有人爆料說他父親是逃犯,朝廷一紙政令,冀州刺史的任命被打回。
可天無絕人之路,正是這一年,董卓手下勇將徐榮擋住曹操的追兵,保住了長安。徐榮向朝中極力推薦舊友公孫度。
朝廷重用,公孫度終于被任命為遼東太守。遼東偏遠,半荒地,權力近乎無限。
公孫度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當年在襄平縣指使告狀的縣令公孫昭。公孫度并未好言相勸,他親自將公孫昭捉到鬧市中,舉鞭痛打,將他活活折磨致死;那些曾散布他黑料的州縣騎吏,也皆難逃一死。
遼東一下子平靜了,但那平靜的背后,是無人敢再與他作對的畏懼。
遼東人少地廣,少數(shù)民族林立。公孫度不滿足于只做一個地方太守,他四處征討,扶余、烏丸相繼降服;高句麗與玄菟相連,地形熟悉,攻城拔寨不費一兵一卒,就將大片土地收入囊中。
遼東從此成了最安定之地。與此同時,來自中原的士人學者聞訊而來,避戰(zhàn)亂,大都愿投身公孫度麾下。
有人婉拒,他便下令斬殺全家;有人遲疑,他就拔劍相向。遼東上下,一個聲音:絕不猶豫。
士人們面帶惶恐,卻無人敢再推辭。
有人看不下去了,便用了一計。他走進公孫度內(nèi)殿,指著延里社神廟前那塊傳說中的“奇石”說:“那大石四周三塊小石宛如昭告,將來必有新王誕生。主石者,天子也;余三者,可作三公。”公孫度一聽,心里大喜,立刻召開謀臣,商議稱王之事。
很快,他自懸匾額,效仿漢室,設壇祭天,衣冠盡是皇帝之制——冠上九條流蘇,駕的是只有天子才有的鑾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