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多了一天,節(jié)中回老家長沙,帶著女兒去拜謁市郊的左宗棠墓,也算了卻多年的夙愿。
晚清一代名臣左宗棠并非長沙人,他的出生地是湖南湘陰,距墓地有150里地。據(jù)說左公帶領(lǐng)湘軍出征時曾路過此地,說了句“風(fēng)水甚好”,于是1885年與世長辭后落葬于此。
左公墓在長沙并不起眼。一則因為路遠,在市郊南邊,周邊既無景點也無商場,沒啥公交地鐵;二則聽聞年久失修,面積縮水,自然知道的人不多。自愿開車做向?qū)У奶妹迷陂L沙待了40多年,竟也是第一次去。一路上,車子開進郊野蜿蜒小路,時而可見青山綠水,阡陌相通、炊煙裊裊,沒有市中心“人從眾”的熱鬧場景,近三刻鐘的車程后,才見到一塊“左宗棠墓”的指路標(biāo)牌,墓地的大門碑刻臨街而立,連個停車的地方都沒有,兩邊大貨車一沖而過,堂妹叮囑我趕忙下車。
來到墓地大門前,碑刻上的左公生平寫的很是簡約——“清末湘軍將領(lǐng),洋務(wù)派首領(lǐng),曾任兩江總督,1875年督辦新疆軍務(wù),阻遏了俄英對新疆的侵略,中法戰(zhàn)爭時督辦福建軍務(wù),著有《左文襄公全集》。1885年病逝于福州,次年歸葬于此?!弊哌M大門,兩邊青松綠柏,算是鬧中取靜,墓道只有一尊石羊靜立其旁。拾級而上,沒走幾步,青石壘砌的圓形墓冢映入眼簾,墓碑上刻著“清太傅大學(xué)士恪靖侯左文襄公之墓”,墓冢下方兩側(cè)的石柱上刻上“漢業(yè)唐規(guī)西垂永固。秦川隴道塞柳長青”挽聯(lián),記錄左公收復(fù)新疆的千秋之功。
墓冢之前的石坪面積不大,僅能容納幾位祭拜者。一位從北方來的大叔,光頭、高個、大嗓門,北方話念出聲來“左公,中秋節(jié)來看您老人家啦!”一看他是有備而來,從塑料袋中拿出紙錢、高香,點了起來,還掏出一整瓶北方的隆泉酒,打開瓶蓋,祭壇前繞了一圈,咕咚咕咚全部倒灑在祭臺周圍,濃郁的酒味一時漫開,香氣撲鼻,然后自己跪下磕頭拜了三拜。
起身之后,讓大叔有點為難的是,塑料袋里還有一掛大鞭炮,可沒找到點炮仗的鐵桶,再環(huán)顧墓地如此簡樸和近處的松柏,覺得也不適合點燃,便要塞給一直在旁打掃墓地的戴著草帽的白衫中年人,“嘿,兄弟,你拿著吧,扔掉可惜了”。
那位白衫中年人取下草帽,話語平緩,回答道:“這里確實不好放鞭炮,請您理解??晌乙膊荒苣?,這是規(guī)矩哦。”
北方大叔有點納悶:“啥規(guī)矩,又不是善款,不就是一掛鞭炮嗎?”
白衫中年人依然堅持道,“我確實不能拿,還是您留著,將來找個可以放的地方,在遠方祭左公吧,謝謝……”
一來二去,一掛大鞭炮沒有找到出路,身旁幾位祭拜者話匣子卻已打開。北方大叔來自河北,旁邊一位攜家?guī)Э诘挠慰蛠碜运拇?,加上我和女兒作為返鄉(xiāng)人,大家都是特地來左公墓拜一拜,也算左公的擁躉,話題自然離不開左公?!白蠊膸状蠊谑胼p孰重”,“左公收復(fù)新疆時胡雪巖自己到底捐款多少”,“慈禧太后力挺左宗棠當(dāng)年是真情實意還是被迫無奈”,大家似乎都對這段歷史感興趣,自己也有一句沒一句地加入其中,閑聊之中,偶有爭論時,一旁打掃的白衫中年人手上的掃帚就停了下來,緩緩地說上兩句,“其實是這樣的……”這位白衫中年人話不多,卻不緊不慢,不偏不倚,說的簡單透徹,讓人暗地佩服。
一問才知道,這位白衫中年人并非普通清潔工,他名叫黃均,說自己是左公墓的守墓人?!笆啬谷恕钡倪@個稱呼如今已不常聽見,大家看著他儀表端正、體格勻稱、彬彬有禮,竟愿意在此守墓,更多了一份好奇。
說到守墓,打開了他的話匣子。原來,早在1886年起,他的曾曾祖父黃佑春就在這里守墓,當(dāng)年左宗棠家人看中了大字不識、勤懇勞作的黃佑春,將墓田的三十多畝田地讓其耕種,要求他守護好左宗棠墓,打理好墓園的一切。若是左家后人回來祭掃或常住,要照顧好他們的飲食起居。沒想到這一守就是140年,幾經(jīng)風(fēng)霜,已過五代。
黃均聊到,據(jù)說1886年左公墓初建之時,占地至少有百畝,很是氣派。從墓冢筆直下去,麻石臺階一直延伸到河畔。進入墓園主道設(shè)御碑亭,大黿馱白玉石御碑,墓道有御賜神道碑,兩側(cè)石翁仲將相各一,獅、馬、羊等石獸多座。旁邊還有40多間墓廬屋(墓旁搭建的小屋),曾曾祖父黃佑春當(dāng)年就住在墓廬屋里,前來祭拜左公的親戚家人也常臨時住在此。
之后多年雖有風(fēng)雨,但整體也算太平,最大的變故在“文革”幾年,1971年,墓室突然被炸開,或許是有人認為清朝大員應(yīng)該被批判,墓室棺槨里面又肯定藏有金銀珠寶,就公然進行盜取和破壞。沒想到墓室撬開后,并未發(fā)現(xiàn)啥金銀珠寶,盜墓者一氣之下,將左公尸骨拋棄在荒野。那時黃均的奶奶還健在,得知此事后急哭了:“左大人有功于國,不能拋尸露骨,死后不得安生啊”。于是叫上黃均的父親黃志清,趁夜里收拾遺骨殘骸,又偷偷摸摸放回墓室,并移土填平??蓻]想到?jīng)]隔幾年,地方修路修橋,左公墓園又被一分為二,當(dāng)?shù)匾蛉笔?,把牌樓拆了,石人石馬、墓道麻石也征用了,墓園面積大大縮水,如今唯一保下來一頭石羊,也是黃志清好不容易弄回的,孤零零立在墓道旁。
此事后來驚動了新疆戍邊的王震將軍,他勃然大怒——“豈有此理!”速與當(dāng)?shù)芈?lián)系,地方高度重視遂加強看護。到1986年左公入土百年時,政府進行了大修,才有如今簡潔莊重的模樣,就是面積僅為原來的十分之一。
聽到這些往事,我和幾位祭拜者不禁唏噓。遙想左公當(dāng)年從小苦讀,即便清貧,仍胸懷家國,才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樣的驚世名言。前半生三次落榜,命途多舛,沒想到40多歲開始發(fā)跡,執(zhí)掌湘軍,東征西戰(zhàn),揮斥方遒,65歲高齡時說服朝廷海防塞防并重,抬棺西征以死明志收復(fù)新疆,滿身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氣節(jié),盡顯大將風(fēng)度,終成一代名臣?;蛟S他也不曾料想,入土之后也會歷經(jīng)坎坷,讓人悵惘,幸好有黃家人五代相守,不離不棄,才保全了一方靜土。
黃均一邊講,一邊拿出手機,讓大家看看他已80歲的老爸黃志清。兩個月前,已經(jīng)守墓40年的黃志清,被長沙市評為第二屆“長沙好人·身邊雷鋒”,全長沙只有20多位。照片中的黃志清盡管年事已高,眉宇之間亦有一股俊朗正氣。黃均說,“老爸之前每天巡查墓地10多次,風(fēng)雨無阻地清掃祭坪、擦拭祭臺和香爐,現(xiàn)在我算是來接班。前不久新疆有單位邀請父親過去,父親年紀(jì)大了,于是我和太太代表去了趟新疆,在那邊看到發(fā)展都很好,中小學(xué)生無人不知左公,尤其看到大道兩邊的柳樹,那么高大,也更緬懷左公了……”
黃均說,讓他爸和自己高興的是,今年來專程祭拜的人比往年多了好幾倍,長沙市里也準(zhǔn)備在此擴建左宗棠文化園,園子建好,或許人多了,沒現(xiàn)在這么安靜了,“不過園子若大了,墓前的坪地拓寬一點,可以站得下更多前來祭拜的中小學(xué)生,在這里聽聽左公的故事,倒也是一樁好事”,黃均的眼光中透出期許。
小憩片刻,與黃均話別,返程路上心緒久久不能平靜。遙想140年前,黃家第一代守墓人,應(yīng)該原本也是最普通的農(nóng)民,如今世事變遷,卻能世代堅守,絕非易事。
據(jù)說當(dāng)年左宗棠建軍也遵從湘軍招募原則——“選士人,領(lǐng)山農(nóng)”,就是多選用文人做將領(lǐng),多招募吃苦耐勞的山農(nóng)做士兵。其內(nèi)在的道理是:文人多有遠見、風(fēng)骨和堅定之信仰,精神力量遠勝于身體力量,有利于穩(wěn)定軍隊堅持到底。而樸實負責(zé)的山農(nóng)能夠?qū)P挠?xùn)練,安守本分,奮勇殺敵。140年之后的第四代、第五代黃家人,已經(jīng)分不清是“士人”還是“山農(nóng)”,但講正氣,守信用、負責(zé)任、重傳承的操守卻代代堅持下來,這又何嘗不是左公精神刻下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