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1歲男子、酒駕發(fā)生事故、小米汽車自燃、車門無法打開、一人死亡。
不少朋友勸我聊這件事的時候先疊個甲,不然容易墜入深淵。
我說不要。
作者|呂嘉豪
編輯|周 展
視覺|慢 慢
因為如果一個人他都分不清酒駕、起火、車門無法打開這是三件必須分開討論的事,那需要疊甲的是他,需要給腦子拍CT的也是他。
如果因為事故的起因是酒駕,我們就覺得車輛起火、車門打不開導致人被燒死是就沒那么過分的,那開電車的人可以直接跟中世紀(參數丨圖片)的女巫劃等號了,難怪人家要說新能源粉絲是邪教呢。
實際上翻開這一年以來和小米汽車有關的大事故,總結報告讀起來有一種詭異的相似性——
“起火”、“年輕人”、“高速度”、“智能駕駛”、“車門鎖死”,翻來覆去就這幾個詞在排列組合,小米汽車的賣點和營銷方向,怎么仿佛變成了用戶的死亡宣告呢。
年輕人選擇小米,小米造年輕人喜歡的車,這本身而言是一場美妙的雙向奔赴。但落地的過程中,年輕人渴望被認可的心態(tài),與廠商高調宣傳的性能參數,又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合謀:
去保時捷群里比零百加速,紅綠燈口挑蘭博基尼比起步速度,在社交媒體上曬超速記錄……
甚至之前有一個不太能被我稱為是交通事故的一次慘劇,是因為新小米車主在摩托車友群里聊零百加速被人嘲諷了,捅了人然后開車怒撞燒烤店……
這些行為背后,本質就是年輕人對強大、被認可、追求酷的急切渴望。
我太能理解了,十年前我20歲,提了一臺430匹馬力的車,我根本不懂這是什么概念,只知道往返上海的高速上我是絕對不允許有人超我車的。
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現(xiàn)在回過頭,發(fā)現(xiàn)我當時竟然還有過搖下車窗,對著一臺機車說要比一比起步,而且我當時心里確信我包贏的——這得多沒有敬畏之心,沒有常識,沒有理解。
我對于速度的理解和虛心一直要到進入媒體行業(yè),開著阿斯頓馬丁在賽道里直線飆到230公里每小時然后在剎車點全力制動,把車速降到45公里每小時再拐彎之后才產生。
我發(fā)現(xiàn)高速下帶來的失重感會讓人手心里不自覺生出汗來影響操作,我發(fā)現(xiàn)“全力”制動是真的要拼了命的去踩剎車慢一拍都會轉向不足沖出賽道,我發(fā)現(xiàn)“高速時打方向不踩剎車油門,踩剎車油門不打方向”是能避免致瞬間失控的重要tips。
而這些是在教練的陪伴下,在一個不用看后視鏡、沒有行人電瓶車、天氣情況道路情況極其良好的專業(yè)賽車場里反復練習得到的經驗——在城市里開是沒有試錯機會的,你超速進匝道發(fā)現(xiàn)轉向不足剎車同時補方向救車大概率是包撞的,剎得越狠撞得越歪。
前幾天我去某店鋪拍新車,銷售一直在說900V平臺,2.8秒破百,極速280km/h,我看來逛的年輕人眼里都是期待和憧憬。
我很好奇,他們會不會真的想在城市里挑戰(zhàn)這個280km/h,他們是否真的有能力握緊2.8秒破百帶來的扭矩偏移,他們遇到轉向不足、轉向過度的時候,能及時救車嗎?
或者,他們能分得清百公里剎停距離并不意味著極速剎停距離嗎。
退一步說,銷售可能都不會告訴他們百公里剎停距離是多少。
我好奇的這些點,但凡你是個正常人,對于答案你心里就應該多少有數。
所以當汽車的宣傳語中充斥著“瞬間剎?!?、“智能駕駛”這樣的詞匯時,它們就難免無形中在車主心中植入了虛假的信心。
“我SU7 MAX難道差一個Ultra就剎不住了嗎?”
“我管你四六活塞環(huán)氧地坪,我反應不過來不是有緊急制動嗎?”
你給一個孩子一把鋒利的武士刀,只告訴他能擺出帥氣的姿勢,卻沒告訴他兩面都開了刃,他必然會在某天傷到自己。
我知道追求酷這件事對于年輕人來說有多重要,甚至時至今日我也在有意無意的想要酷一點。
什么是酷?
跑跑卡丁車場場第一酷的吧?
玩?zhèn)€劍圣刷得最快經濟第一是酷的吧?
校籃球賽搶斷快攻一條龍是酷的吧?
所以很多時候酷被簡化成為“快就是酷”。
但別忽略一件事,網游里能下一把,生活里你沒復活甲。所以30歲的我會覺得,活著本身才是一件最酷的事。
所以我會想說,人和車最好不要同時年輕,我們對于速度的最終追求,不是實現(xiàn),而是駕馭——你開F1也能在無盡直線里和維斯塔潘一樣不斷刷紫,但這有什么用,世界上沒有無盡直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