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之一:芥豆之微
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有趣的人物之一。她本該與富貴豪門賈家最不應(yīng)該產(chǎn)生瓜葛,卻又是小說《紅樓夢》最不可或缺的人物。
所以,劉姥姥的出場和存在,被曹雪芹賦予了極為豐富的含義,也留下了耀眼的故事,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為后世讀書人津津樂道。
劉姥姥的出場鋪墊,曹雪芹介紹得非常有意思。就在“賈寶玉神游太虛境”夢醒,與襲人偷試云雨情后,故事即將轉(zhuǎn)入賈府平淡日常之際筆鋒一轉(zhuǎn),寫了一個劉姥姥作為轉(zhuǎn)折:
按榮府中一宅人合算起來,人口雖不多,從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雖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亂麻一般,并無個頭緒可作綱領(lǐng)。正尋思從那一件事自哪一個人寫起方妙,恰好忽從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因與榮府略有些瓜葛,這日正往榮府中來,因此便就此家說來,倒還是頭緒。你道這家姓甚名誰,又與榮府有甚瓜葛?諸公若嫌瑣碎粗鄙呢,則快擲此書,另覓好書去醒;若謂聊可破悶時,待蠢物逐細言來。(節(jié)選庚辰本)
庚辰本中的這段文字,與程甲本有兩處不同。其一,程本至“但還有些頭緒”止,并無后面以作者口吻作的鋪墊文字;其二,程本提及賈府人口“三四百人”,不如脂本“三四百丁”的描述準確。
偌大賈府近百年的人丁繁衍,遠不止三四百人口。而三四百丁,指的是在賈府有崗位工作的男丁,也暗指三四百戶人家。再疊加內(nèi)宅女眷眾丫頭、媳婦和婆子,起碼府里伺候主人的奴仆要再多一倍以上,才符合麝月罵墜兒媽時提到的“家里上千人,還認不清呢”的話。
而榮國府養(yǎng)著三四百戶人家,內(nèi)外當差的男女有上千人,每家起碼四五口人,算下來就應(yīng)該有兩千人口之眾。這些人全靠賈家養(yǎng)活,真是讓人咂舌。而在此情況下,劉姥姥的出現(xiàn)雖不足為道,卻也側(cè)面表現(xiàn)出“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道理。
關(guān)于劉姥姥一家,書中提到他們與賈府“略有些瓜葛”,這話說得與“八竿子打不著”也沒差什么。所以,曹雪芹妙筆用了“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個人家”形容,可謂是妙絕。
“千里之外”,不是形容物理距離,而是交情遠近,四個字最契合“略有些瓜葛”之說。
“芥豆之微”,是以芥子與豆粒等微小之物,形容人家境貧寒,地位低微之意,對劉姥姥這么“小小一個人家”作出了精準的概括。
所以,書中交代他們家遠在“千里之外”,并不是說距離千里。否則劉姥姥也不可能獨自帶著外孫板兒,一日往返于賈家與自家了。
賈家住在京城的貴族區(qū),相當于明清時期北京的王公貴族聚集的王府井。王板兒家是京城近郊的農(nóng)戶,舉例的話,應(yīng)該相當于住在二環(huán)外的雙井國貿(mào)八王墳一帶,相距一二十里頂天了。
閑話不說,關(guān)于劉姥姥一家的情況,關(guān)鍵還要落在那個“窮”字上。具體情況還要看書中是怎么寫的。
原來這小小之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做過一個小小京官,昔年曾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那時只有王夫人之大兄鳳姐之父與王夫人隨在京的知有此一門遠族,余者皆不知也。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個兒子,名喚王成,因家業(yè)蕭條,仍搬出城外原鄉(xiāng)中住了。王成亦相繼身故,有子小名狗兒,娶妻劉氏,生子小名板兒;又生一女,名喚青兒。一家四口,以務(wù)農(nóng)為業(yè)。因狗兒白日間又作些生計,劉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兩個,無人管著,狗兒遂將岳母劉老老接來,一處過活。這劉老老乃是個久經(jīng)世代的老寡婦,膝下又無子息,只靠兩畝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了養(yǎng)活,豈不愿意,遂一心一計幫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程甲本節(jié)選)
這段文字程本相對簡練,且表達劉姥姥“膝下又無子息”是代表沒有兒子的意思,也比脂本“膝下又無子女”要更準確。唐代慧琳在《一切經(jīng)音義》卷七一中記載:“兒子曰息。息者,氣在人身中所稟以生也。《東觀漢紀》云此蓋我子息是也。”劉老老就是劉姥姥,是當時北方的口語。不贅述。
劉姥姥與賈家略微能攀掛上的關(guān)系,源于女婿王狗兒的祖父與王夫人父親連宗做了侄兒,成為王夫人同宗的“兄弟”。
若要再詳細類比劉姥姥與賈家的關(guān)系,就好比賈赦、賈政連宗認作侄兒的賈雨村孫子的岳母,與孫紹祖家的關(guān)系。兩家這么遠,自然談不上“親”,雙方從無往來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此處其實有個輩分和現(xiàn)實不太相符的問題要略說一二。
王狗兒的爺爺與王夫人是一輩;父親王成與岳母劉姥姥就與王熙鳳是一輩,王狗兒與巧姐是一輩,兒子王板兒就是最小的一輩。
這個問題看似沒問題,但卻與事實有些差距。因為劉姥姥說過當年她和女兒都去過王家,受到了當時還是王二小姐的王夫人熱情接待。
彼時劉姥姥女兒已經(jīng)出嫁,而王夫人尚待字閨中,說明二人年紀差不多。結(jié)合劉姥姥七十四五歲的年紀,王狗兒夫妻應(yīng)該與賈政王夫人夫婦年齡相仿,這顯然更符合王成的年紀。
如果沒有“王狗兒”,劉姥姥是王成的岳母,她就與王夫人是一輩,如此的話她將外孫王板兒說成王熙鳳的“侄兒”才說得通,未來板兒與巧姐的緣分也就沒有了輩分的限制。
但顯然這樣安排也有問題,就是王板兒的年紀太小,無法作為王成的兒子,所以只能再出一個王狗兒,年紀是合適了,但輩分又亂了。
由于《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最終也沒有以終稿發(fā)行。程本與脂本由于歷史原因,應(yīng)都屬于是“混本”,難窺曹雪芹最終的原文原意。如今也只略知道其中關(guān)竅即可,倒也不好太過較真。畢竟缺乏資料就無法佐證解釋,硬說是曹雪芹不嚴謹,這點細節(jié)都處理不好,未免也太唐突曹公的文字了。
說回王狗兒,他的父親王成已去世,妻子劉氏為他育有一兒一女,就是板兒與青兒。一家四口務(wù)農(nóng)為業(yè),狗兒白天還能做一些生計買賣,不免照顧不過來,就接了岳母劉姥姥來家贍養(yǎng),自然劉姥姥的房子田地也都歸了女婿一家。
從這段介紹可以知道此時的劉姥姥一家五口,倒也算是生活安穩(wěn)。起碼他們有房子有地,還能做一些小生意,說明祖宗余蔭雖消殆卻也沒到完全敗落之際。王狗兒只要勤奮操持,經(jīng)營得法,一家人肯定不愁生計。
然而,問題就出在了王狗兒不是個持家的好把式,更不是個省心的主。這家伙好吃懶做,為人“狗性”,花錢又不知道算計,是個典型的“月光族”,結(jié)果就是到了用錢時,一看存款余額為0,才徹底作了難。
(未完待續(xù))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vx公眾號:君箋雅侃紅樓)
?簽約全網(wǎng)維權(quán),抄襲剽竊搬運后果自負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jù)《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