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88%的小鼠,在接種疫苗后,成功“免疫”了包括胰腺癌、三陰性乳腺癌在內的多種“癌王”,而對照組則全部死亡!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不僅僅是縮小腫瘤,而是從一開始就阻止它的發(fā)生,甚至徹底杜絕了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這項顛覆性的研究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Mass Amherst)的科研團隊,相關成果剛剛發(fā)表在10月9日的《細胞報告醫(yī)學》(Cell Reports Medicine)雜志上。這或許意味著,人類在攻克癌癥的漫漫長路上,又點亮了一座極其關鍵的燈塔。
1. 癌癥的終極Boss:防不住的轉移
我們?yōu)槭裁凑劙┥儯?/p>
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那個原發(fā)的“小腫塊”,而是它會“跑”。癌細胞就像一群狡猾的間諜,會想方設法脫離大本營,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tǒng),潛入身體的各個角落,建立新的基地。這就是“轉移”。
“絕大多數(shù)腫瘤導致的死亡,仍然是因為轉移”,這是科學家們公認的難題??梢哉f,轉移,就是癌癥的“終極Boss”。目前的許多療法,能打掉大本營,卻很難清剿這些四散的游兵散勇。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不等到敵人壯大,而是在它出現(xiàn)之前,就讓身體的“邊防軍”(免疫系統(tǒng))認識它、記住它、并隨時準備消滅它?
這就是癌癥疫苗的終極夢想。但夢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一言難盡。
2. 免疫系統(tǒng)的“選擇困難癥”
過去的疫苗開發(fā),一直有個兩難的困境。
一種是“全病原體疫苗”,就像直接把一整個(已滅活的)敵人拿給免疫系統(tǒng)看,信息全面,火力十足,能激發(fā)出最強的免疫反應。但風險也高,搞不好會“引狼入室”。
另一種是“亞單位疫苗”,更安全,只拿出敵人身上最關鍵的一小部分(比如一個特定的蛋白質,即“抗原”)給免疫系統(tǒng)看。安全是安全了,但信息太單一,免疫系統(tǒng)往往“不感冒”,覺得這是個小事,提不起精神,產生的免疫反應也就軟綿綿的,根本不足以對抗真正的癌細胞大軍。
怎么辦?有沒有一種方法,既有亞單位疫苗的安全性,又有全病原體疫苗的強大威力?
這正是 UMass 團隊思考的破局點。他們決定,向真正的“敵人”學習。
3. 超級佐劑:給免疫系統(tǒng)來一劑猛料
一個真正的病原體入侵時,它會同時拉響身體里的多個“警報器”。而傳統(tǒng)的亞單位疫苗,只激活了一個。
UMass 團隊的靈感就來源于此:我們能不能人為地模擬這種“多重警報”?
他們設計了一種“超級佐劑”納米顆粒。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高科技的“快遞小哥”。它的快遞盒里,裝著兩種水火不容、但功能互補的強效“警報器”——STING激動劑和TLR4激動劑。
在納米顆粒的保護下,這兩種原本“八字不合”的物質被穩(wěn)定地打包在一起,協(xié)同作戰(zhàn)。
當這個“納米快遞”被送到免疫細胞面前時,它會同時敲響兩扇門,瞬間點燃免疫系統(tǒng)的戰(zhàn)斗熱情,協(xié)同產生強大的I型干擾素等信號分子,效果遠超任何單一警報。
這套組合拳,簡直是給昏昏欲睡的免疫系統(tǒng)來了一杯超濃縮的冰美式,讓它立刻清醒,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
4. 第一次亮劍:80%的小鼠活過了250天!
光說不練假把式。團隊首先用臭名昭著的黑色素瘤做了測試。
他們將這個“超級佐劑”納米顆粒,與黑色素瘤的特定“通緝令”(抗原肽)混合,給小鼠接種。三周后,再給小鼠注射活的黑色素瘤細胞。
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80%接種了“超級疫苗”的小鼠,安然無恙,在長達250天的研究周期里,始終沒有長出腫瘤。
而對照組那些接種了傳統(tǒng)疫苗或沒有接種的小鼠,無一幸免,在35天內全部因腫瘤發(fā)展而死亡。
更牛逼的是,團隊還模擬了最可怕的“轉移”。他們通過靜脈向小鼠注射癌細胞,結果,接種了“超級疫苗”的小鼠,肺部干干凈凈,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轉移瘤。而對照組的小鼠,肺部都長出了密集的腫瘤。
這證明,疫苗激發(fā)的“免疫記憶”是全身性的,無論癌細胞想從哪里登陸,都會被立刻識別并殲滅。
5. 終極進化:扔掉通緝令,直接用罪犯團伙
寫到這里,故事已經足夠精彩,但科學家們總覺得還有什么地方不夠完美。
為每一種癌癥都找到精確的“通緝令”(抗原)太難了,需要復雜的基因測序和篩選。有沒有更簡單、更通用的方法?
于是,他們想出了一個更大膽的方案:不用精確的“通緝令”,我們直接用整個“罪犯團伙”的尸體(腫瘤裂解物)來訓練免疫系統(tǒng)!
這相當于把被殺死的癌細胞整個“喂”給免疫系統(tǒng),讓它自己去學習和識別所有可能的特征,這是把免疫系統(tǒng)當AI了啊。這種方法,讓疫苗變成了一個可適配多種癌癥的“平臺”。
他們用這種“裂解物疫苗”,分別在三種最兇險的癌癥模型上進行了挑戰(zhàn):黑色素瘤、胰腺癌和三陰性乳腺癌。
最終的戰(zhàn)報,堪稱炸裂:
在胰腺癌模型中,88%的小鼠成功抵御了腫瘤的形成。
在三陰性乳腺癌模型中,這個數(shù)字是75%。
在黑色素瘤模型中,也達到了69%。
并且,所有成功抵御了首次腫瘤挑戰(zhàn)的小鼠,在面對后續(xù)的全身性癌細胞注射時,100%阻止了轉移的發(fā)生!
這意味著,這種基于“超級佐劑”和“腫瘤裂解物”的平臺技術,具備了驚人的廣譜預防潛力。研究團隊也因此成立了名為 NanoVax Therapeutics 的初創(chuàng)公司,希望將這項技術推向臨床,最終造福人類。
當然,從小鼠到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無論如何,這束光,已經照亮了前方。
【閱讀須知】
僅為科普:本文僅對單一前沿科研成果進行解讀和科普,與醫(yī)療診斷無關。
原文為準:作者可能理解有限,準確信息請參考原始論文。
動物實驗:研究成果源于小鼠實驗,不等于對人體有效,遠未進入臨床應用。
遵從醫(yī)囑:任何健康問題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切勿自行決策。
理性期待:科學進步需要時間,請保持客觀和耐心。
參考文獻:
Kane, G. I., Naylor, T. E., Lusi, E. F., et al. (2025). Super-adjuvant nanoparticles for platform cancer vaccination. Cell Reports Medicine, 6, 102415. https://doi.org/10.1016/j.xcrm.2025.1024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