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個版本電視劇中的母夜叉孫二娘,筆者都只能用兩個字評價:“不像”。
電視劇中的孫二娘跟小說原著中的形象天差地別,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按照《四大名著》原文拍出來的電視劇,至少有兩部過不了審,也沒法看,這兩部就是《西游記》和《水滸傳》。
《西游記》的“獅駝國”有多可怕,玉兔精大戰(zhàn)孫悟空的狀態(tài)有多原始,看過原著的都知道,而且唐僧師徒的身高差,也很難做到同框。同樣道理,《水滸傳》相當多的描述,也不可能搬到電視劇中,比如眾好漢白龍廟吃黃文炳,李逵在返鄉(xiāng)途中吃李鬼,就連宋江坐樓殺惜,也實在太過殘忍:“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卻早刀落,去那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鮮血飛出,那婦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人不死,再復(fù)一刀,那顆頭伶伶仃仃落在枕頭上。”
宋江殘殺閻婆惜沒法看,電視劇只能一晃而過,梁山三女將也就扈三娘的形象比較容易接近原著,漂亮一點就行了,母大蟲顧大嫂和母夜叉孫二娘,照實拍出來,那就沒法看了——也許只有在島國上才能找到適合演這二位的演員。
三個版本電視劇中的孫二娘,形象都不錯,尤其是《武松》中的那一位,簡直可以稱得上眉清目秀楚楚動人,經(jīng)典版《水滸傳》中的也算得上珠圓玉潤,新版的形象也不錯,而且似乎都有跟武松眉目傳情的橋段,以至于讓很多人懷疑他們不僅僅是“兄弟”關(guān)系——“兄弟”二字為什么加引號,咱們看看水滸原著就明白了:孫二娘甚至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女人”,說武松跟他有點什么,那是太瞧不起武松了,武松是絕不會那么饑不擇食的。
三個版本的孫二娘各具風情,有的還有點“我見猶憐”的意思,武松對“她”動情,似乎也不是一點都說不過去。
武松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奇男子,他一生只對一個人動過情,那就是張都監(jiān)府上的“養(yǎng)娘”玉蘭,如果張都監(jiān)聰明一點,就應(yīng)該跟武松搞好關(guān)系多一條臂膀,而不是為了那些許賄銀和抵不過武松一半的蔣門神而挖坑下套,最后落得個家破人亡。
張都監(jiān)沒有識人之明,所以虧了老本,事實上武松在對玉蘭動情后,是準備舍命相報的:“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都監(jiān)相公如此愛我,又把花枝也似個女兒許我。他后堂內(nèi)里有賊,我如何不去救護?”
玉蘭花容月貌,也難怪武松動真情:“臉如蓮萼,唇似櫻桃。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纖腰裊娜,綠羅裙掩映金蓮;素體馨香,絳紗袖輕籠玉筍?!?/strong>
被張都監(jiān)和玉蘭聯(lián)手作局陷害之后,武松殺玉蘭毫不手軟,也沒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給玉蘭辯解和懺悔的機會,直接“握著樸刀向玉蘭心窩里搠著”。
按水滸原著的描述,玉蘭是不可能向武松懺悔的,因為她對“配軍”武松并無真情,陷害武松的時候,她也是一個演技高超的參與者,要不是“玉蘭慌慌張張走出來指道”,武松也未必會在情急之下上當——“慌慌張張”四個字,足以表明玉蘭死有余辜。
武松是個恩怨分明且正直守禮的好漢,潘金蓮對他那般勾引,武松怒火中燒卻沒有動心、動手,最后為了替大哥報仇,寧肯不要錦繡前程,也要手刃兩個仇人。
潘金蓮和玉蘭都十分漂亮,武松不動心的時候絕不動心,該動心的時候也發(fā)乎情止乎禮,而面對母夜叉孫二娘,只要是一個正常男人,都絕不會動心動情,因為此女實在是太磕磣了:“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發(fā)?!?/strong>
這是水滸原著中的孫二娘,武松就是再饑不擇食,見了孫二娘的第一反應(yīng),也應(yīng)該警惕而不是動心,他們對坐飲酒甚至相擁的場景,兩個版本的水滸電視劇都沒有出現(xiàn),也不可能出現(xiàn)。
孫二娘不但相貌不好,而且脾氣也不好,最大的壞習慣就是喜歡赤膊,她跟武松第一次見面,就給武松下了蒙汗藥,準備將其做成饅頭餡兒,她搬運武松的過程,就不可描述了,我們只需知道武松把她收拾得“殺豬也似叫將起來”。
武松跟孫二娘之所以成為“兄弟”,完全是沒把孫二娘當女人,他真正犯的“錯誤”,是沒有將張青孫二娘除掉并將黑酒店一把火燒光。
孫二娘的黑店害了多少人,武松是十分清楚的,因為他親眼看見了十字坡酒店的后廚,那里面有很多不是預(yù)制菜,但比預(yù)制菜更可怕的食材。
如果武松不是配軍而是都頭,那是一定不會放過這個立功受賞機會的,但武松因為陽谷知縣包庇西門慶,已經(jīng)對官府失去信任,所以也就不管孫二娘的酒店后廚有多少人腿了——那可能才是武松唯一的“污點”。
武松跟張青孫二娘并不是一路人,上了二龍山之后,雖然是弟兄,但肩膀頭并不一般齊:武松與魯智深、楊志為“三大頭領(lǐng)”,“在寶珠寺里大殿上坐著”,前面山門下坐著四個小頭領(lǐng)也是有排名的,那就是金眼彪施恩、操刀鬼曹正、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娘。
二龍山七頭領(lǐng)雖然不分天罡地煞,但也是大小兩個等級,孫二娘差點吃掉魯智深,也差點吃掉武松,所以排名墊底。
上了梁山后,包括三女將在內(nèi),統(tǒng)稱“一百零八條好漢”,不分男女都是“兄弟”,宋江在坐穩(wěn)頭把交椅后頒布了嚴令:“諸多大小兄弟,各各管領(lǐng),悉宜遵守,毋得違誤,有傷義氣。如有故違不遵者,定依軍法治之,決不輕恕。”
在水滸原著中,武松跟孫二娘的關(guān)系沒那么鐵,魯智深武松反招安與宋江發(fā)生爭執(zhí),孫二娘也并沒有站起來支持“武二兄弟”或“魯大哥”,那是因為她根本就沒有說話的資格:江湖中人都是憑實力說話的,尤其是天罡地煞兩個階層固化之后,孫二娘跟武松幾乎再無交集,也就是普通的“梁山兄弟”而已。
“孫二娘為救武松而死”,當然也是電視劇中的情節(jié),事實上孫二娘死的時候,武松已經(jīng)因斷臂退出了戰(zhàn)場,梁山軍攻破“清溪城郭,整點兩處將佐”時,才發(fā)現(xiàn)“長漢郁保四、女將孫二娘,都被杜微飛刀傷死。”
梁山軍征方臘戰(zhàn)死五十九個頭領(lǐng),武松只哭過一人:“施恩、孔亮不識水性,一時落水,俱被淹死。武松念起舊日恩義,也大哭了一場?!?/strong>
施恩跟武松有有情義的,武松兩次差點被孫二娘吃掉,有恩還是有仇,恩大還是仇大不好計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武松絕不想吃孫二娘,因為實在是下不去嘴。
武松與孫二娘相見于江湖,又相忘于江湖,兩人根本就不同路,所以我們不要被電視劇和網(wǎng)文誤導(dǎo),認為武松會跟孫二娘有什么曖昧——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像武松那樣貌若天神、豪氣干云、威武雄壯的好男兒,哪個梁山女將能配得上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