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的一個傍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朋友魔菇發(fā)來消息,說有個書稿想讓我看看。到家后有些疲憊和燥熱,我坐在換鞋凳上休息,順手打開了剛剛收到的文檔,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一股排山倒海的熱流從身體深處洶涌而來,一次性手套就這樣被強行推上歷史的舞臺:透明而纖薄的五根塑料手指像集體舞蹈的五位成員,嚴格遵守既定節(jié)奏,一根接一根地唰唰依次鼓起。每根手指都呈現(xiàn)出胖胖圓圓的形態(tài),透著希臘式的對稱與和諧,而且紅綠相間,格外鮮艷
——除了鴿子湯,我還吃了胡蘿卜炒芹菜?!?/blockquote>
“某晚洗頭,我的頭發(fā)驀然像脆弱的愛情一樣一碰就碎,再碰就落。很快,起床后的枕頭上,梳過頭的地面上,脫掉的衣服上,甚至吃飯時坐過的餐椅腳下,都是一叢叢一簇簇誓要與我相決絕的頭發(fā)。更可恨的是,那些掉下來的頭發(fā)基本都是黑色的,而牢牢守著我的頭頂、堅定陪伴著我決不離棄的卻都是刷白刷白那種
“格外寂靜之時,我明顯感到腹中脹氣,已到了不排不行的程度。我微微繃住腹肌,想要將其緊緊關好,同時輕輕挪動雙腿,打算載著這團危險氣體去廁所里充分釋放,結果剛站起身就噼里啪啦一串連珠炮,聲震寰宇……同事們假裝完全無感的表演,簡直可以拿下奧斯卡小金人了?!?/blockquote>
“還是住院好,可以帶上筆記本電腦下載一部電影慢慢看,也可以帶本書堵上耳塞慢慢讀。如果遇見有趣的病友,就把手里的東西放下,度過八卦而快樂的一天。這一天還是“垃圾食品日”,平時不能吃的泡面火腿肉脯腌漬食品之類,在這一天通通擁有特赦待遇。統(tǒng)一酸酸辣辣豚骨面或今麥郎香鍋地道辣面,熱水澆進去立刻騰起一片香噴噴的薄霧,彌漫在日間病房小小的四張沙發(fā)之間。飯后再來點原味瓜子,邊聊邊嗑……啊,天上人間!”這幾段分別描繪了化療引發(fā)的副作用——嘔吐、脫發(fā)、放屁,以及化療結束后的維持治療,一個癌癥患者將治療當中的無數(shù)煩惱、無奈、心酸化為一個個笑話,讓人忍俊不禁又鼻眼酸楚。我不由猜測:這個女人的內心好強大,應該是個喜劇愛好者,喜愛相聲小品脫口秀。
當晚我讀了大約一半書稿,第二天就決定簽約。
我和作者阿茼木是同齡人,也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階段,身體也總冒出各種毛病,也不止一次暗暗設想萬一得了重疾要如何應對。因此,當這樣一份幽默、溫暖而又令人振奮的癌癥治療手記出現(xiàn)在眼前時,那字里行間閃耀著的生命力頃刻打動了我。用阿茼木的話概括便是:“該吃吃,該喝喝,該瀉瀉,該惡心就惡心,什么也不能阻擋我繼續(xù)熱愛美味的食物和美好的生活?!?/p>
第二次化療后,被老媽拖去拍照
熟悉之后,我才得知阿茼木其實膽子很小,容易緊張焦慮,曾因低血糖而好幾次虛脫暈倒,還有幽閉恐懼。然而遭遇人生絕境,這個膽小的中年女人卻又如此有膽識,她用四十年人生里儲藏的能量,用一顆天真頑皮的孩童之心,竭力從病痛的泥淖里撿拾點滴歡樂,從久遠的童年挖掘生之樂趣,從雞毛蒜皮的日常里搜集溫馨瞬間。這是一場抵抗當前痛苦的戰(zhàn)斗,也是對過往人生的一次細致回味。
當人擁有一顆樂觀之心,便會生出超脫的視角、寬廣的心態(tài),懂得隨時隨地積攢對付病痛的彈藥:在頭發(fā)因化療而掉光時為自己精挑細選中意的假發(fā)和帽子,在化療間隙大費周章又興致勃勃地做了幾個韭菜盒子,在燒得昏天黑地時仍不忘感受他人傳遞的脈脈溫情,在順利做完恐怖的支氣管鏡檢查后滿懷自豪地給自己頒獎,又或是童年吃的幾根小赤豆冰棍,與一只貓咪的惺惺相惜,與好友旅行時偶遇的一群螢火蟲……
阿茼木像機器貓一樣有個神奇口袋,能隨時坐上時光機在過去與當下之間往返穿梭,繼而長出應對未來的勇氣。平凡如她,一步一步走過三年的癌癥治療,身體與心理都獲得了重生。病愈后,她不僅完成了這本記錄生病和治療過程的書稿,還寫了一部懸疑小說,并和朋友做了一個罪案播客(不到一年訂閱量就已過萬)。而這一切都是她在工作和帶娃之余完成的,活力滿滿宛若超人。
錄制播客「真相盡頭」時的阿茼木
在經(jīng)濟下行、內卷加倍的時代,生存變得更加艱辛,每個人都會面臨形形色色的困擾、困惑、困境。普普通通的阿茼木給同樣普普通通的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或許每個人都可以嘗試找尋和建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堡壘,讓它陪伴我們迎接人生旅途上難以預料的風吹雨打。
在阿茼木的生活里,有兩個最重要的女人:媽媽和女兒。
由于自小父母離異,阿茼木和媽媽格外親近,幾十年里母女倆冷戰(zhàn)熱戰(zhàn)不計其數(shù),爭爭吵吵卻也甜甜蜜蜜,直到如今還會每天通話交流日常。因此,當醫(yī)生詢問化療期間的陪護人選時,阿茼木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媽媽,“她的世界總是那么堅定穩(wěn)妥,就算癌癥也不能撼動分毫……我甚至覺得就算喊醫(yī)生搶救,她也必定比所有人喊得更標準、更科學”。
于是,阿茼木的媽媽從千里之外的老家奔赴北京,一路陪著女兒升級打怪。女兒化療前,清高了半輩子的媽媽決定給主治醫(yī)生塞紅包,壯士赴死般前往卻鎩羽而歸;仔細打包了一大箱行李陪女兒入院,包括各種促進食欲的零食水果,獨獨忘了帶自己的被子枕頭,只得蜷縮在羽絨外套下湊合了一夜;怕自己打呼影響女兒同屋的病友,盡量推遲入睡時間,又怕質量不佳的陪護床吱呀亂響,連翻個身都得思量半晌……
有天早上起來,阿茼木在“相親相愛一家人”里看見媽媽拍的這張照片,她還在群里說,“一大早起來飯也不吃就坐在那里梳她的兩顆頭……”
母女倆朝夕相處,阿茼木漸漸意識到往日風風火火、無所不能的媽媽已年過六十,時常顯得力不從心,“不再是那個霸道的媽媽,倒有點像個糊涂的孩子”。雖說化療期間兩個人一如既往地沒少吵架,但媽媽還是像老母雞般守護著女兒,監(jiān)督她補充營養(yǎng)、鍛煉身體,陪著她挺過了嘔吐、便秘、口腔潰瘍、要命的卡肺等一道道艱難險阻,成為女兒康復路上堅強靠譜的后盾。
除了特立獨行的媽媽,阿茼木還有個古靈精怪的女兒:她皮膚黑黑,愛跑愛鬧,喜歡攢錢到有點財迷心竅;她不穿裙子,不彈鋼琴,不愛跳舞;她抗拒擁抱,不愛甜言蜜語,偶爾毒舌到讓人七竅生煙,被阿茼木稱為“黑心棉小棉襖”。
可在阿茼木做腹部穿刺的前夜,黑心棉小棉襖會在媽媽的臉頰上留下一個深深的吻,破天荒地送出鼓勵:“不要怕,一定行的,加油!媽媽!”她也會在英文課上告訴老師,說自己最討厭臺風天,因為媽媽戴假發(fā)。她還會在媽媽與爸爸爭吵落淚時,打開自己的密碼箱,翻出珍藏許久的水晶貔貅送給媽媽以表安慰。
“她沒有為我的病掉過眼淚,她的愛不像大部分小姑娘那么柔軟親切,她用自己堅強樂觀的方式愛著我,真摯又甜蜜。我最最親愛的黑心棉小棉襖,如果我能幸運地康復,我會隨時提醒自己做個更溫柔、更有耐心的媽媽。就算我不能徹底康復,甚或不能陪你走很久,你一定要也一定會快樂長大、勇敢生活?!?/blockquote>既然說到媽媽和女兒,自然也得聊聊女兒的父親、自己的丈夫——一個開不開空調要看溫度計、一切均以數(shù)據(jù)為準的老兄。他極其勤儉,東西只要沒壞就會用到天荒地老,曾因阿茼木扔了一個不銹鋼肥皂盒而喋喋不休??僧敯④砟緸榘嘿F的治療費用擔憂時,他豪爽地表示:“你不要想錢的事情,沒有保險咱們也治!”而在選擇用進口藥還是國產(chǎn)藥維持治療時,他又顯露摳門本色,勸說妻子:“來那度胺還是吃國產(chǎn)的吧,你這個病還會復發(fā),咱們得留些錢,以后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p>
那位不遺余力給阿茼木全家推銷保險的阿姨,也著實令人難忘。阿姨曾憑借窮追不舍的工作方式說服阿茼木買下了重疾險和醫(yī)療險,使得她在確診淋巴瘤后可以安心治療,不必為錢苦苦籌謀。以功臣自居的阿姨借此督促阿茼木給保險公司送了錦旗,還反復勸說她給女兒、媽媽、丈夫購買更多保險,甚至包括一款身故后才能受益的保險,雖被拒絕卻百折不撓:“你現(xiàn)在要多為孩子想想啊,像你這種情況,你老公還年輕,將來要再婚的呀!我是教你,懂吧?”
林林總總的病友、醫(yī)護人員也是阿茼木觀察和描寫的對象,啟發(fā)著她調整面對疾病的心態(tài)。
一位眼神不佳的病友誤將阿茼木看作18歲的小姑娘,被化療折磨得灰頭土臉的阿茼木聞言大喜,馬上將頭一晚因對方閑聊影響睡眠導致的不快拋諸腦后。另一位病友的淋巴瘤每年都會復發(fā),最初痛不欲生的她后來想開了,把復發(fā)的腫瘤當成是一年一次的月經(jīng),俗稱“年經(jīng)”,“復發(fā)了就好好治療幾個月,不復發(fā)的日子,該唱歌該跳舞該帶孫子就一切如常,去旅游去逛街也要打扮得漂漂亮亮。”
醫(yī)院里還有一間阿茼木“最愛去的娛樂場所”。化療病人需要定期給置入體內的PICC管消毒,換藥室里的兩位護士手腳麻利業(yè)務過硬,好打扮愛聊天,引領時尚潮流的同時也營造了極好的交談氛圍,“有人討論蔬菜價格,有人埋怨兒女不孝,也有人比拼首飾和美貌”。PICC換藥室儼然一間小小的社區(qū)咖啡館,一派輕松愉悅,大大紓解了患者心頭的愁悶。
說說封面
這本書的封面是我做過的書里最為波折的。半年時間里,設計師千巨萬不厭其煩地做了好幾個版本,“畫面太飄渺”“形象太通俗”“色彩太暗淡”……看來看去,大家總歸不太滿意。
有好幾次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為難別人,要不要換個設計師試試看呢?每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偏好和擅長的領域,假如對書稿沒感覺或不對路,換人也很正常。但我又不甘心。一個重要原因是小本經(jīng)營須精打細算,換設計師太費錢。此外,我喜歡千巨萬設計的許多書封,所以才邀請她接手這本書的裝幀。我們認識快十年卻沒合作過,我很珍惜這次機會,不想半途而廢。
千巨萬總在夜深人靜時給我發(fā)來修改的文件。做了媽媽的她要處理各種雜事,缺少整塊時間,常常見縫插針地構思和嘗試各種設計方案。其間我們有過幾次長長的通話,她說感覺這回遇到了瓶頸,一時半會兒有點難以突破,她不介意我換一位設計師。我勸說她再試試看,不要那么快就放棄,她同意了。
很多女性在生育后會從職場隱退,有時是因為育兒和工作實在無法兼顧,有時是因為外部支持和正面反饋太少,讓她們失去信心。雖然只是一個封面沒做成,但也許她會覺得自己有了孩子或年歲漸長后,創(chuàng)造力已不同往日。我不希望她對自己產(chǎn)生這種印象,女性本來就容易自我懷疑。
我相信她的才華與能力,她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去構思,需要一些討論去激發(fā)靈感。做書是在和人打交道,一本書往往凝結著許多人的智慧、耐心和苦心,做書的過程也包括學著理解與書有關的人。效率并非一切,我們可以等一等、磨一磨。
最終版封面出爐前,我給千巨萬發(fā)了條消息:“這次是最后一回,不行的話也不勉強你改了,我找別人試試。咱們總有機會合作,不用非得在這本書上較勁。”
好在最終版獲得了各方認可,算是皆大歡喜。我喜歡它如同七巧板一樣的明亮色彩和靈動歡快的氛圍,一張大笑的嘴從紅色的病房門內脫溢而出,一輪圓圓的太陽懸在上方,有種無論人生多難都要發(fā)掘快樂、無論何時都不放棄的感覺——正是本書主旨所在。
無論怎樣,笑一笑吧
前些天好友跟我說她乳房痛得厲害,擔心自己得了乳腺癌,緊接著她說:“阿茼木的書,給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持?!蹦且豢涛翌櫜簧细锌?,立即和她討論第二天的就醫(yī)事項,好在檢查結果是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有驚無險之后回想,編輯這本書也真真切切帶給我鼓舞和安慰,讓我更明白要好好活在當下,盡量充實地度過每一天。
阿茼木來簽書,我負責吹吹干
就像阿茼木說的:“我一直覺得,笑話不是講出來的,是活出來的。生活里的每一個困境、每一個難以掙脫的泥淖,若干年后回頭去看,也不過是一個笑話。所以,病房請勿講笑話,是希望所有正處于人生低谷的人能把日子活成笑話,無論怎樣,笑一笑吧!”
愿這本小書也能為你帶去力量與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