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關注樓市這么多年,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短短四五年,北京樓市的開發(fā)商只剩央國企撐場了。
是啊,除了龍湖、懋源、融創(chuàng)等少數民企還有在售項目,往日的民企如旭輝、鴻坤、世茂等基本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國央企(中海、保利、華潤、招商、建發(fā))、中建系(如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中建壹品)和北京本地國資系(如海開、興創(chuàng)、北京城建)的崛起。
縱觀北京、深圳、上海三大一線城市,我可以說,真的只有北京樓市的開發(fā)商如此純粹。
比如下圖是深圳9月銷售排行榜,可以看到鴻榮源、京基、宏發(fā)、信義、中洲、卓越等民企,占據了深圳樓市半壁江山。
那么上海呢?上海更不用說,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樓市體量幾乎等同于北京+深圳,因此 大的央企國企,比如保利、金茂、招商等等,上海有;
活躍的民營房企,如融創(chuàng)、嘉里建設、大華等,也是異常剽悍,上海壹號院、大華靜安年華等作品,煊赫上海灘。
特別是今年,上海居然還出現了很多民營新面孔。
▲今年1-9月,上海土拍有多個民企或外企參與,這跟北京樓市往往由國央企“爭搶”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些民企新面孔中,有做鋼結構 建筑設計、研發(fā)、制造、施工一體化業(yè)務的長江精工,很多國家級大型公共建筑,比如國家體育場“鳥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及沙特國王塔等標志性大工程,都是長江精工承建;
還有消費科技公司新易騰,這是一家 智能終端產品服務商, 與華為、蘋果等國際品牌都有深度合作,由于手里資金充裕,它選擇與浙江本土民營房企宇誠集團合作進軍上海樓市;
還有前段時間拿下20萬每平米地王的祺祥旺宇,它的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車身沖壓件模具制造商之一的屹豐集團, 迄今為止已在全國12個城市建有18個制造工廠。想想近幾年新能源汽車有多火,就知道祺祥旺宇這家民企有多豪。
還有來自內蒙的“煤老板”伊泰集團,這家總資產近千億的民企早已進軍上海樓市,今年上半年接手了原來恒大的北外灘江景地塊;來自新加坡的星獅、慶隆,與國貿、金茂等央國企合作,給上海帶來了全新的國際化視野......
02
如果說,北京缺少民企,主要是民企抵御不了地產行業(yè)周期長、投資大的高壓,只能選擇及時退場——那情有可原。
只是,為什么單單是北京?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要從土拍溢價率來尋找原因。
為什么?土拍溢價代表著房企爭地的熱烈程度,土拍溢價越高,房企拿地熱情越高。反之亦然。
對于民企來說,保證資金安全、追逐利潤才是根本,所以民營房企往往只會去拿大家都看好的地,所以土拍溢價率低的城市,很少有民企。
比如近幾年流行的托底,我只見到地方城投和國央企托底的,從來沒見過民企托底——明知需要托底的地,風險大、利潤低,民企怎么拿?
所以想通了這個道理,看看下面的這張表,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北京作為一個一線城市,土拍溢價率居然比不上重慶、濟南,更遠低于上海、成都、杭州、蘇州、深圳了。
所以從這里就能看出很多城市的內情和細節(jié)。比如杭州地賣的最多,溢價率最高,為什么?
因為杭州是中國唯一放開限價后,部分新房房價還在漲的城市,在這種環(huán)境下,開發(fā)商能賺錢,買房人也能賺錢,所以杭州的地賣的最多,所以杭州的民營房企(濱江、興耀、金帝、建杭、江山萬里等)都很活躍。
▲杭州放開限價后,漲幅最大的是錢江世紀城板塊,板塊內奧映鳴翠平均售價在8.7萬元/平方米,而此前,該板塊的限價為47000元/平方米,價格漲幅達到85.06%。如此大的漲幅,房源卻均售罄,可見開發(fā)商和購房者對杭州的購買力非常有信心。
再比如上海,雖然上海上半年賣的地比北京多了一倍(無論面積還是宗數),但上海賣地總價卻比北京低,這說明上海的土地單價很低——不要以為土拍單價低就以為宗地位置不好,事實上據相關統(tǒng)計,上海今年上半年出讓的宗地,有三分之一位于內環(huán)線。
我們知道,北京近一年出讓的土地,也是越來越趨近城市核心區(qū)了,比如海淀的朱房村、功德寺雙子星,朝陽的太陽宮地塊,通州的運河地塊——但是這么多核心地塊,北京土拍的溢價率卻很低,說明土拍的初始定價是比較高的。
上海則明顯相反。上海上半年有三分之一賣的是內環(huán)線,近兩年甚至還有數十個2000萬的日光盤,這些項目的位置也都是核心區(qū)。但上海土拍的溢價率高、整體平均單價低,我們不難推定,上海土拍初始定價是比較低的,讓了部分利潤給開發(fā)商去爭搶,這才有了土拍的高溢價。
由此,北京雖然賣地總數不多,但溢價率在幾個一二線城市里是最低的,說明土拍起始價就貴,給開發(fā)商留的利潤空間很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有哪些民企愿意飛蛾撲火呢?
03
坦白說,土拍起始價的定價,對樓市有重大影響。
比如開發(fā)商拿了高價土地,為了不虧本和后續(xù)順銷,首開通常會定一個超出市場預期的價格。但在當下的弱市環(huán)境里,高價開盤往往會高開低走,進而讓購房人更加確認樓市弱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對此我想起曾經的指導價。2023年,豐臺西四環(huán)郭公莊雙子星土拍,兩宗宅地期房銷售指導價居然高達9.2萬/㎡,且允許浮動8%,即最高為99360元/。這個價格很明顯不是為了幫助開發(fā)商賣房,而是為了賣地而設的。
由此,這么高的指導價,也只有財力雄厚的大央企敢接了。
事實上,不只是XX,還有很多城市,仍存在“高土拍樓面價支撐樓市”的牛市思維。
在這個思維下,土拍起始價是很難降的,降也是三五千五六千的降,在當下一日千里的大環(huán)境下,這點降幅可謂微不足道。
對此,我有個粉絲總結說,現在很多城市的行為非常迷惑:
①通過勾地、城投賣地,非市場方式高位托底和增加供應量;
②市場下行期間,調整控規(guī)政策,導致原有資產價值下滑;
③原有的拿地承諾遲遲無法兌現,優(yōu)先兌現新地塊配套;
面對這種情況,賺錢為先的民企,自然只能提桶跑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