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練公園里,62歲的林大爺習慣在長椅旁,掏出一小包自帶的花生當作加餐。有一天,他提著體檢報告出來,神色頗為忐忑。
一旁的老友李叔一瞧,笑著問:“怎么了?不是說花生是‘長壽果’嘛,您愛吃花生不是挺健康?”
林大爺嘆了口氣:“醫(yī)生卻提醒我,要當心膽固醇!”聽完這話,李叔也有些疑惑:“花生不是對心血管好?還能降低膽固醇?咋還成‘催命符’呢?
我家里孫子都說花生營養(yǎng)高?!钡降渍l的說法靠譜?花生到底是不是膽固醇的“催命符”?日常習慣,又有哪些讓膽固醇暗暗飆升的“隱形殺手”?尤其是第3種,很多人都不自知地踩了坑!
花生之所以被貼上“膽固醇催命符”的標簽,主要是因為人們普遍認為高脂肪食物等于高膽固醇。其實,權(quán)威營養(yǎng)數(shù)據(jù)表明,花生本身不含膽固醇。
它屬于植物性食品,而膽固醇只存在于動物性食材中。也就是說,無論你怎么吃花生,攝入的膽固醇=0。那為什么還有人會“中招”?
雖然花生脂肪含量較高(每100克約含44.3克脂肪),但這里的80%以上是不飽和脂肪酸。這類脂肪反而有助于清理血管垃圾、降低“壞膽固醇”(LDL)的水平,讓“好膽固醇”(HDL)維持在較高水平。
國際營養(yǎng)雜志《抗氧化劑》期刊曾發(fā)表研究指出:每天吃25克自然烤花生,有助于延緩細胞衰老、維護血管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日攝入花生不超過10克(約15顆)為宜。過量吃雖不會直接升高膽固醇,但攝入總熱量超標,長期易導致體重增加、代謝紊亂,從而間接影響膽固醇水平。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吃花生的方式。不同吃法的健康效應大不同。油炸花生、裹糖花生、重鹽花生米這些流行零食,才容易拖你“下水”!
醫(yī)生和營養(yǎng)專家一致提醒:真正讓膽固醇飆升的,并非單一的花生,而是以下三類食物及吃法。
高飽和脂肪食物
肥肉、黃油、人造奶油、奶油蛋糕等。其中的飽和脂肪含量高,對血脂影響大。研究顯示,連續(xù)兩周每天攝入超標飽和脂肪,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幅度可達12-18%。同為零食,堅果類(如花生、杏仁)主打不飽和脂肪,對血脂反而更有利。
高膽固醇動物內(nèi)臟
豬肝、鴨肝、腦花、魷魚等,含有大量動物源性膽固醇。僅100克豬肝,其膽固醇含量已高達400mg+,輕松超出普通成年人每日建議攝入總量(<300mg)。常食用極易“超標”,加重血脂管理負擔。
隱藏糖分和反式脂肪酸零食
典型代表有油炸土豆片、蛋黃派、曲奇、重糖飲料等。這些食品雖未必含豬油牛油,卻因高糖高熱量和反式脂肪酸,助推體內(nèi)膽固醇異常。
美國心臟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經(jīng)常攝入反式脂肪酸人群,罹患心腦血管疾病風險上升30%-50%?;ㄉ弧罢`傷”,根本上與這些垃圾食品一同進食、或花生用油炸、裹糖的方式烹制有關(guān)。
很多人喜歡花生,但如果做不到健康搭配,再“好”也變“禍”。醫(yī)生建議,日??梢赃@樣科學吃:
控制總量不過度,一天10克左右最合適。這等于一小把帶殼花生。高血脂、高膽固醇人群尤其要注意,勿與主食、動物性食品同食超標。
盡量選擇“原味生花生”“自然烤花生”。炒制、深油炸、加糖加鹽的花生制品要減少。生花生保留了最完整的營養(yǎng)成分,微波或低溫自然烤制不易破壞活性物質(zhì),還能避免油脂被高溫催化產(chǎn)生自由基。
遠離油炸零食與高糖飲品,不同種堅果交替攝入。別讓花生和高熱量、高脂零食“合體”,更不要把花生當飯吃??梢耘c少量杏仁、核桃、腰果等輪換,但每日總量別超過25克;且優(yōu)先原味、無添加堅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