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即10月17日是巴金去世20周年,特發(fā)一篇文章紀念巴金。
如巴金所言:“魯迅先生永遠是我的老師”。魯迅去世后,巴金除了紀念魯迅外,更以身作則學習、傳承了魯迅精神,繼承了魯迅未竟的事業(yè),如他自己在《懷念魯迅先生》中所說:“幾十年中間用自己的燃燒的心給我照亮道路的還是魯迅先生”。
第一個方面的傳承是巴金像魯迅一樣關愛讀者,尤其是甘做青年人的朋友、導師。
“作為魯迅最忠實的學生,巴金不僅是文學青年的朋友和園丁,更是青年讀者的知心朋友。巴金感激讀者的友誼和信任,并把它當做鼓舞自己的源泉。他把心交給讀者,讀者也把心交給他。許多相識的和陌生的讀者常常給他寫信,把自己的苦惱、困難、要求、希望毫不隱瞞的告訴他……
像巴金這樣與讀者有如此廣泛而緊密聯(lián)系,在作品之外繼續(xù)以自己的經(jīng)驗、學識和體會真摯地安慰和鼓舞讀者的作家,還是不多的。熱愛讀者,關心讀者,敞開心扉與讀者交流,成為了巴金走上文學道路后貫穿一生的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其中,像許廣平和魯迅一樣,原本是讀者的蕭珊也因為仰慕巴金后來成了巴金夫人,巴金還像魯迅一樣作為編輯培養(yǎng)了不少后輩作家。
第二方面的傳承體現(xiàn)為巴金對魯迅反封建傳統(tǒng)的繼承。
“南京大學學者汪應果認為,巴金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之一,在于他把中國封建社會的形態(tài)通過文學形式揭示得最全面,將反封建的方法、道路尋找得最正確,并對中國的反封建的任務堅持得最持久的一位作家。他繼承了魯迅反封建的戰(zhàn)斗傳統(tǒng)?!?br/>
巴金對魯迅反封建傳統(tǒng)的繼承體現(xiàn)在他早期的《家》《春》《秋》《憩園》》《寒夜》等代表作品中,也體現(xiàn)在他晚年《隨想錄》中的一些散文里。
如巴金在1979年4月18日發(fā)表的《五四運動六十周年》中寫道:“今天還應當大反封建,今天還應當高舉社會主義民主和科學的大旗前進。上一代沒有完成的任務下一代一定能夠完成”;
他在1984年3月21日發(fā)表的《買賣婚姻》中寫道:“從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反封建的傳統(tǒng)到哪里去了?怎么到了今天封建傳統(tǒng)還那么耀武揚威”;他在1986年3月5日發(fā)表的《衙內(nèi)》中寫道:“是的,要反封建主義,不管它穿什么樣的新式服裝”……
第三方面的傳承體現(xiàn)在巴金像魯迅一樣勇于說真話。這在巴金晚年著作《隨想錄》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
巴金一方面在提倡說真話,專門寫了五篇文章“論講真話”,認為“人只有講真話,才能夠認真地活下去”;另一方面則以身作則說真話,“以說真話為自己晚年奮斗的目標”。
的確,《隨想錄》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在說真話,這也是《隨想錄》產(chǎn)生巨大反響和贏得高度贊譽的主要原因所在。
“巴金的《隨想錄》的出現(xiàn)十分重要,因為它終結(jié)了新文學此前數(shù)十年的單面發(fā)展,使之重新接續(xù)了‘魯迅文學’的深邃性,成為直面‘新文化后果’、探觸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社會的‘現(xiàn)代性困境’的利器……而《隨想錄》也是舊時代作家進入新時期后留下的惟一一部重要的著作?!?/p>
第四方面的傳承體現(xiàn)在巴金像魯迅一樣充滿自省、懺悔精神,敢于“抉心自食”。
眾所周知,魯迅不僅對社會也對自己充滿批判精神,巴金也是對自己尤其是自己在“文革”中的經(jīng)歷解剖、懺悔不已,進而推及到社會批判、文化批判。
這在《隨想錄》中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類似內(nèi)容在《隨想錄》中幾乎是隨處可見,無需一一列舉。
“巴金創(chuàng)作有一個基本的手法,那就是通過自我揭露和自我批判通過以己推人的形式來達到對社會的深刻批判?!?br/>
也正因為由對自己的批判推及社會批判、文化批判,讓巴金像魯迅一樣生命、作品有了深度、高度、亮度。他們自我批判、懺悔的內(nèi)容也許會時過境遷,但其“赤子之心”永遠像鉆石般閃耀。
第五方面的傳承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傳承,即巴金像魯迅一樣本質(zhì)上是個“戰(zhàn)士”。
如巴金所言:“我寫小說是為了安慰我的寂寞的心,是為了發(fā)散我的熱情,宣泄我的悲憤,是為了替那些被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逼迫著做了犧牲的年輕人呼吁,叫冤。因為我不能給做別的有用的事情,因為我沒有別的武器,我才拿起筆用它做武器,來攻擊我的敵人?!?br/>
而且,巴金大多數(shù)時候都像“荷戟獨彷徨”的魯迅一樣是有著自己獨立精神世界、獨立人格的“戰(zhàn)士”,“那美好的仗我已經(jīng)打完了,應行的路我已經(jīng)行盡了,當守的道我守住了”。
當然,巴金對魯迅的這些傳承不一定是刻意的,也不是始終的。1949年到1978年這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巴金也有過不少動搖、妥協(xié)。
巴金自己說過:“我相信過假話,我傳播過假話,我不曾跟假話作過斗爭。別人‘高舉’,我就‘緊跟’;別人抬出‘神明’,我就低首膜拜。即使我有疑惑,我有不滿,我也把它們完全咽下。我甚至愚蠢到愿意鉆進魔術箱變‘脫胎換骨’的戲法。”
但慶幸的是,巴金在晚年重新走在“追尋魯迅的道路”上。
當然,巴金和魯迅也有些不同,“魯迅在社會理想方面持現(xiàn)實的戰(zhàn)斗態(tài)度,他渴望與先鋒性的社會思潮結(jié)成同盟,從他者的理想中尋求未來道路;而巴金很早就接受并研究了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歷史,自以為是接受了先進的無政府共產(chǎn)主義社會理想,因此對于別的社會思潮更多的是持批判態(tài)度?!?br/>
另外,魯迅“深”,巴金“淺”;魯迅“冷”,巴金“熱”;魯迅“硬”,巴金“軟”……“巴金與魯迅的文風有著迥然的差異,一個是黑臉的張飛,將那丈八蛇矛耍得亢啷啷響。一個是粉面的青衣,水袖悠悠的,甩得銀漢迢迢白云飛渡?!?/p>
總體而言,巴金不愧為魯迅的學生、傳人,不愧為“知識分子的良心”,他的好友曹禺甚至說巴金是20世紀的良心。
“可以看出,巴金這一生,特別是‘文革’后的晚年,始終堅守的,就是這樣的魯迅開創(chuàng)的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精神,巴金理所當然地成了魯迅的精神傳人之一,他是繼魯迅之后最重要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在 1980年代,人們把巴金視為‘知識分子的良心’,他是當之無愧的?!?/p>
總結(jié)、探究巴金和魯迅的關系,尤其是巴金對魯迅的傳承,既有著一定的學術價值,更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們今天依舊需要巴金、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的良心”、“人民作家”,依舊需要說真話需要吶喊。
(本文轉(zhuǎn)自拙作《魯迅的朋友圈:魯迅與現(xiàn)代英俊》,有刪節(jié))
濤哥俺的新書《魯迅的朋友圈:魯迅與現(xiàn)代英俊》近日出版,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書寫了魯迅與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重點探究了魯迅對其影響,認為魯迅及魯門弟子才是上世紀最有骨氣的知識分子。本書歷時十年完成,結(jié)合最新研究成果、史料,文史融合雅俗共賞,兼具可讀性、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眾多名家推薦,請大家多多指教:
最新熱文推薦:
觀文化萬象,聽時代濤聲
有思想、有態(tài)度、有品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