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娃路上,媽媽們真的是一邊崩潰、一遍自愈……
每天被娃折騰到崩潰:剛收拾好的玩具,轉眼就被翻得滿地都是;每天總是有問不完的“為什么”,從植物問到動物;出門總愛亂跑,對路邊的石頭、樹葉都能好奇到挪不動腳……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多到數(shù)不清,難怪媽媽們總是忍不住吐槽:這娃,實在是太難帶了!字里行間,都是在羨慕別人家聽話懂事的孩子,要是自家娃也能聽話、好帶就好了?
可媽媽們知道嗎?這些讓人頭疼的難帶行為,恰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xiàn)。這可不是安慰媽媽,而是很多過來人多年養(yǎng)娃的經驗之談,因為難帶的背后藏著的都是聰明。
這些讓媽媽頭疼的行為,都是聰明的表象
想認真地告訴媽媽們:別再把孩子的折騰當做搗亂,很多你嫌麻煩的行為,本質上是娃的大腦在發(fā)育、認知在提升。
第一個:愛翻東西搞破壞
看到娃把新買的繪本撕成碎片,把抽屜的襪子扔得到處都是,很多媽媽就忍不住血壓飆升,訓斥的話脫口而出,總覺得這娃的手真欠。
可實際上,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翻東西能夠鍛煉他們的空間認知能力,而且翻動的過程能夠激發(fā)孩子的觀察力,反而是好事。
第二個:問題多到煩人
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孩子的“為什么”永遠都問不停。碰上這樣的娃,脾氣再好的媽媽都會忍不住爆發(fā),實在太煩了,主要是很多問題大人也回答不上來。
說真的,媽媽要是能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就不會覺得他們話多煩人了。能夠持續(xù)提出問題,說明孩子的求知欲很強,邏輯思維能力也很活躍。
第三個:不服管教愛頂嘴
明確告訴孩子這件事不對,但他卻還是找出一大堆理由反駁,總之就是“你說東他往西”的局面。只要聽到孩子頂嘴,媽媽們的暴脾氣就忍不住,瞬間血壓飆升。
這個時候,媽媽們不要只看到孩子叛逆不聽話,卻忽略了他們有主見,和敢于表達自己想法的一面。作為獨立的個體,孩子有權利提出不同的意見。
第四個:專注力奇怪
有些孩子的專注力特別奇怪,喜歡的事情他能長時間去做,沉浸其中難以自拔;不喜歡的事情,可能連5分鐘都堅持不下去,這讓媽媽們頭疼不已。
這種表現(xiàn),應該被稱作為“選擇性專注”,反而是聰明。說明孩子會主動過濾他認為無用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媽媽沒必要操心。
想把“難帶”變成聰明,其實很簡單
孩子的“難帶”并不是麻煩,而是媽媽沒有看到背后藏著的潛力。
當然,想把娃的潛力全部挖掘出來,還得需要媽媽們的正確引導和配合。只有方法用對了,孩子才能好好配合,把這些看似調皮搗蛋的行為都變成聰明優(yōu)勢。
1、給孩子探索空間
與其制止孩子翻東西,不給給他們準備一個探索角。
在這個角落里放一些安全的舊玩具、舊盒子,讓孩子隨便拆,允許他們在這里整理、折騰,主打一個怎么喜歡怎么來。這樣,既能滿足娃的好奇心,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2、認真回答為什么
不管孩子提出怎樣的問題,媽媽都不要敷衍、回避。
就算不知道答案,也可以趁機引導孩子一起看書、看資料尋找答案。如此一來,還能讓娃養(yǎng)成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的求知欲也得到了很大滿足。下次再遇到問題,娃自己就去找資料,可能就不會先找媽媽。
3、尊重孩子的小主意
任何時候,都請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別澆滅娃的想法。
同樣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這是正常的。父母不能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就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強加在娃的身上,這對孩子來說很不公平。最好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嘗試。
4、利用專注優(yōu)勢
生活中要不斷觀察孩子,從中找到他的專注分配點,合理利用。
要是孩子看繪本的時間多,那就多買不同類型的繪本讓他閱讀;要是孩子喜歡積木,那就多準備不同造型的積木讓他玩耍。把專注點變成興趣愛好,這樣娃就能從中攝取更多知識,進而鍛煉其他方面的能力。
寫在最后:乖巧的娃確實會讓媽媽省心不少,但他們卻有可能變成沒有想法、沒有主見的人。反倒是那些有些難帶的孩子,只要媽媽能稍加引導,他們的好奇心、探索欲和專注力都能被養(yǎng)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