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曾經(jīng)說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人間煙火唱不盡,歷盡風火事事新!炊煙不盡史無盡,終究不過是凡塵!
人間煙火,是生活中的一種美麗,它不僅涵蓋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還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向往。它就這樣輕輕地將平淡的生活渲染得如詩如畫。
陶淵明筆下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描繪了鄉(xiāng)村的煙火氣息。炊煙裊裊升起,飯香與酒香交融,宛如媽媽的呼喚,讓人心生歸宿之感。
在古典詩詞中,人間煙火是炊煙升起的地方,彌漫著田園的飯香與酒香,召喚著人的歸來。
人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真正體驗到人間的煙火氣息,這樣的煙火與詩意并存,給人以寧靜,也給人以深思,成為華夏兒女深深眷戀的心靈家園。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唐?王維《山居即事》
靜靜地關上籬門,默默地凝視著夕陽的余暉。周圍是鶴棲宿的松樹,他的小屋卻鮮有訪客。嫩竹節(jié)已添上一層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紅衣。在渡口處,星星點點的漁火照亮了黑暗,是那些采菱人蕩舟歸來。
王維的詩描繪了一種獨特的人間煙火,其中蘊含著寂寞與閑適相互交織的情感。
不同于陶淵明在回歸自然中體驗本心,王維在求仕與歸隱之間探尋,追求魚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在實現(xiàn)真正的仕隱兩得之前,他在山林隱居時感受著難以言喻的落寞。
王維擁有卓越的才華和家世,心懷高遠的志向。然而,在初入山林之時,他仍然對朝廷懷有向往。然而,每當日落黃昏,他穿過寂靜的山林,獨自品味這獨特的人間煙火,被它的寧靜與張力治愈。
竹節(jié)新粉漸染,蓮花紅衣殘褪,這樣的色彩變幻象征著生命的韻律。尤為妙絕的是,渡口處升起的炊煙和采菱人的歌聲,讓王維感受到片刻的心靈回歸。
在晚年,王維終于找到了真正的心靈家園,行走至水流盡處,坐看云卷云舒。這種境界,超越了寂寞與閑適的二元對立,達到了心靈的和諧與寧靜。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唐?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一》
柴門靜寂,屋內飯香撲鼻,農(nóng)家炊煙裊裊,春雨洗滌后的天空一片晴朗。院內的鮮花迷蒙,山間的流水清泠泠,小兒哭鬧著要樹上的黃鶯。
池塘黑水飄香,蒲草茂密森森,水中的鴛鴦鸂鶒嬉戲,宛如家禽。村前村后,田間地頭,桑柘茂盛,東鄰西舍界限分明,彼此尊重,不相侵犯。
養(yǎng)蠶女在清澈的溪水中洗滌繭,牧童吹著短笛,在水中嬉戲。山翁好客,熱情挽留,笑指西坡,說瓜豆即將成熟,真希望留下來多住幾日。
貫休的筆下,唐代的人間煙火氣充滿了山間的樸實和家庭的溫馨。
春雨過后,山家的柴門靜寂無聲,背后的炊煙裊裊升起,同時飄來的還有陣陣飯香。
被春雨滋潤過的院落庭花,顯得更加嬌艷迷離。而遠處的山間流水聲,給這座小院帶來了清新柔美的氛圍。
最有趣的是,小兒子哭鬧著要樹上的黃鶯,他的稚氣哭聲與黃鶯的清脆鳴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融合了天倫之樂和田園之樂的人間煙火氣息,喚起了人們對三餐四季的詩意想象。
飯香隨著縷縷炊煙飄來,這是許多人走過山川湖海后仍然難以忘懷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那是情的芬芳。
就像杜甫在安史之亂后與少年知交衛(wèi)八處士分別二十年后欣喜重逢時所說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這就是最美妙的人間美食。那里充滿了舊時光的味道,也充滿了故友情的芬芳。
這樣的人間煙火,讓人只羨慕“鴛鴦”而不羨慕神仙,正如程敏政所描繪的那樣:空林煙火生,晨炊待香白。
蒼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浸碧天。
最愛蘆花經(jīng)雨后,一蓬煙火飯魚船。
——宋?林逋 《詠秋江》
在蒼茫的沙灘上,白鷺安然入睡,江面寧靜無波,倒映著一片藍天。雨后的蘆花被沖洗得格外潔白,引人憐愛,縷縷炊煙從停靠在河岸的漁船上緩緩升起,如詩如畫,令人陶醉。
在秋江之上,貫休筆下的煙火是春晚山間的熱鬧與生機。而林逋的筆下,煙火則是秋暮漁船的寧靜與安詳。
在炊煙尚未在秋江上空彌漫之前,詩人的視線被一片蒼茫的睡意和一片寧靜的碧綠所吸引。
安靜的白鷺在迷蒙的沙灘上安然入睡,碧藍的天空仿佛沉浸在盈盈的秋水里,水天相接,平靜無波。
這樣的秋水碧天足以讓人心境寧靜,但寫出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林和靖,又怎能只沉醉于這種單一的寧靜呢?
他最愛的還是被雨后蘆花掩映的地方,升起了炊煙,搖曳出漁人晚歸做飯的身影與飯香。
這一抹搖曳的煙火,讓性情高雅的林和靖將目光轉向人間,即使這煙火與他無關,也撫慰了他的心靈,讓他享受著一個人的素秋清歡。
同樣的秋江煙火,元代的仇遠也曾深深迷醉,“我最愛的是秋天清晨的湘江上,竹林與煙火相映成趣的景象?!?/p>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
——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九》
山間開放的桃花、李花密密麻麻,覆蓋了整個山野。遙望山頂,花朵與樹木交錯,間或升起著幾縷裊裊的炊煙。那一定是村民們聚居的地方。
戴著銀釧金釵的婦女們紛紛下山擔水,準備烹飪美食。而挎著長刀、戴著短笠的男子則向著山上行去,點燃了一片片火海,為的是耕耘土地、準備播種。這一切都構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畫卷,展現(xiàn)出了鄉(xiāng)土氣息與勤勞之美。
在劉禹錫的筆下,云霞與煙火相互交織,構建出了一幅美妙的人間畫卷。遠遠望去,云霞如仙女的衣衫般飄逸,而煙火則如同城市的燈火般璀璨。
此時,劉禹錫因政治風波被貶謫出京,歷經(jīng)十年才得以重返京城。然而,他的詩作再次引起了權貴的不滿,被再度貶謫出京。在輾轉于遠州、夔州等地期間,他擔任夔州刺史,深入民間,對當?shù)孛窀柽M行創(chuàng)新。
這首詩便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出來的,是反映巴蜀山水民俗的重要代表作。
首句描繪了春山的絢爛景象,桃花李花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天邊的云霞,仿佛與花木交織在一起。此時,縷縷炊煙從花木掩映的山野中升起,劉禹錫驚喜地發(fā)現(xiàn)這是山民聚居之處。
接下來的特寫鏡頭將這抹人間煙火氣落到了實處。女人戴著銀釧金釵下山擔水做飯,男人頭戴斗笠身挎長刀去放火燒荒準備播種。
這種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充滿了人間煙火氣息,讓人仿佛聽到了山水間的釵釧相碰聲和長刀霍霍聲。
劉禹錫用豁達的心態(tài)扎根于巴蜀生活的底層,將詩意與煙火貫穿于他的一生。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使他的詩作充滿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韻味。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唐?孟云卿《寒食》
江南的二月,繁花似錦,如煙如霧,然而我卻在異鄉(xiāng)獨自漂泊,恰逢寒食節(jié),心中充滿了凄涼。窮困的生活讓我常常三餐不濟,看不到爐灶的煙火,這樣正好不必為了明天的寒食習俗而想起古代的介子推,心懷介子推的悲壯事跡,感受他對于貧窮困苦的無言承受。
世間的帝王無不向往社會安定,康熙渴望“城市萬家燈火明,祈愿百姓無饑寒”;乾隆祈禱“萬家燈火彰顯繁華,百姓豐衣足食慎防后患”。
這樣的萬家燈火,才是最能撫慰人心。然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貧富差距。就像孟云卿在他鄉(xiāng)過著貧困生活,無法享受到這樣的人間煙火。
寒食節(jié)這一天,世人通常會禁火斷炊,主要是為了紀念寒士介子推。然而,對于像孟云卿這樣的貧困家庭來說,斷火早已成為常態(tài),無需專門為了紀念古人而禁火。
這樣的貧寒交迫令人深感同情,但當這一情景與韓翃筆下的寒食節(jié)“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相對比時,人世間的悲涼更顯而易見。
一邊是貧居無煙火不獨為子推,一邊卻是輕煙散入五侯家,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同樣像孟云卿這樣為煙火苦惱的還有韋應物,“貧居煙火濕,歲熟梨棗繁”。
昨日東周今日秦,咸陽煙火洛陽塵。
百年蟻穴蜂衙里,笑煞昆侖頂上人。
——元?元好問《雜著》
昨日還是東周時代,今日已成了秦朝。咸陽的煙火和洛陽的塵土,都在百年蟻穴蜂衙的繁忙中升起。生活在昆侖山頂上的人,也只是在百年蟻穴蜂衙里忙碌著,卻要嘲笑那些生活在塵世中的人。
元好問筆下的煙火,確切地說不再是炊煙,而是戰(zhàn)火。它揭示了歷史的波瀾壯闊,興衰更替。
昨天還在引領潮流的東周,今天已被秦始皇的統(tǒng)治所取代。然而,歷史的進程始終如一地向前推進,當西楚霸王項羽攻入咸陽,昔日的輝煌城市,遭受了他的火焰,“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人生百年,這些王侯將相彼此欺詐、爭奪權力,最后都逃不過蟻穴蜂巢里的一抔黃土,掩埋了所有的骨骸。
我們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赤裸裸地離開,看到這些王侯將相為了名利如此費盡心機,只能讓昆侖山上的修道者嘲笑。
元好問用這抹咸陽煙火,描繪出歷史的興衰,以此警示人們不要過于執(zhí)著于名利,這是一種智慧的表達。
古人筆下的人間煙火,有的歡喜于山林之間,有的憂慮于茅屋之中,有的思念在古道之旁。
它并非存在于虛幻飄渺之中,也非存在于紛繁復雜的角逐之中,而是存在于用心的生活之中,體現(xiàn)在四季的三餐之中。
它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家鄉(xiāng)的親人們共同經(jīng)歷著時光的流轉。裊裊炊煙飄過歲月長河,將思念傳遞到遙遠的地方,令人輾轉反側,思緒萬千。
它是你的一抹色彩,在萬家煙火的繁華中閃耀,是你的一瞬生命,在歷史煙塵中留下痕跡。愿你在這世上,能夠盡情地體驗人間煙火,知道食物的味道,知道人生的意義。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lián)系我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