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紅軍將帥陵園”里,屹立著張國燾的一座銅像,銅像兩旁有一副對聯(lián):國破家亡挺身立黨有始卻無終已辨忠奸留史冊;濤驚浪駭分道揚鑣將功難補過莫以成敗論英雄。
這一副對聯(lián),很好地概括了張國燾離奇的一生。
在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堪薩斯大學曾派人找到居住于香港的張國燾,希望他能寫一寫回憶錄,會給他一些報酬稿費。
張國燾得到好處后,花費了4年時間,寫成了共三冊《我的回憶》,全書約100萬字。
張國燾的妻子楊子烈也寫了一本名為《往事如煙》的回憶錄,后改名為《張國燾夫人回憶錄》。
在這些回憶錄里,張國燾與妻子對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極盡詆毀,卻唯獨對兩位我軍的高級將領(lǐng)保持敬意,說了他們不少好話。
讓我們把時間回溯至20世紀30年代。
彼時的紅軍剛剛抵達吳起鎮(zhèn)后不久,張國燾率領(lǐng)的紅四方面軍就出了差錯。以他本人為首的一批“左傾”冒險者妄圖分裂紅軍,拒不執(zhí)行黨中央向他們傳達的向北進發(fā)的命令,非要選擇繞道南行。
結(jié)果,張國燾分裂紅軍的圖謀最終破產(chǎn),他選擇了叛黨投靠國民黨陣營。
那是1938年4月4日,張國燾以陜甘寧邊區(qū)代主席身份前往參加祭拜活動,在黃帝陵前,他見到了時任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
通過蔣鼎文的安排,張國燾上了國民黨方面的汽車,于1938年4月16日上午抵達武漢武昌,見到蔣介石。
二人剛一見面,張國燾就說道:“兄弟在外糊涂多年。今日終于“棄暗投明”?!?/p>
兩天后的4月18日,中共中央將張國燾開除黨籍。
張國燾本以為自己脫離共產(chǎn)黨,加入國民黨后能得到蔣介石的重用,從此飛黃騰達。
可是,張國燾抵達重慶后,向蔣介石與戴笠提出的一系分裂八路軍的想法與實際行動均告破產(chǎn)。
這些行動的接連失敗,不僅讓國民黨方面損失慘重,還給我黨留下了把柄,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此,軍統(tǒng)特務頭子戴笠指著張國燾的鼻子大罵一通,當場宣布撤銷其一切職務和一切生活待遇,包括專用汽車。
這一點,在沈醉的回憶錄中同樣有所體現(xiàn)。那時的張國燾在國民黨內(nèi)根本不受待見,他想用一部汽車都得事先經(jīng)過上級領(lǐng)導層層審批,免不了受到白眼和嘲諷。
不久,張國燾離開軍統(tǒng),加入國民黨中統(tǒng)特務組織。中統(tǒng)頭子朱家驊與張國燾同為北大校友,起初,他提出的一切要求皆能得到滿足。
僅僅三個月后,中統(tǒng)特務發(fā)現(xiàn)張國燾所知道的共產(chǎn)黨的情報已經(jīng)不值錢,這個人沒有任何利用價值。
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張國燾再也無法干下去了,于1946年棄官從文,以120兩黃金做資本,在上海施高德路辦起了一家《創(chuàng)進》周刊社,出版《創(chuàng)進》周刊,其所發(fā)文章全是反對共產(chǎn)黨的。
1948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接連發(fā)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蔣家王朝大勢已去,國民黨的許多高官顯要紛紛逃到臺灣。
此時的張國燾對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心知肚明,他匆忙關(guān)閉了慘淡經(jīng)營一年的《創(chuàng)進》周刊社,準備飛往臺灣。
1948年11月,到處求神拜佛的張國燾終于攜家眷登上了飛往臺灣的班機。抵達臺北后,張國燾奔波數(shù)日,終于租到一棟房子。
他本想繼續(xù)為國民黨效力,可一年時間過去了,國民黨既沒有啟用他,也沒有過問他的生活。
不久后,國民黨甚至將張國燾居住的房子強行收回來,被征作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張國燾怒氣沖沖找人理論,卻毫無結(jié)果。
1949年冬,張國燾帶著妻子和三個兒子離開臺北,舉家遷居香港。到了香港,張國燾將全部家當以5000兩美金作為抵押,干起了炒黃金的生意。
可黃金一夜之間價格大跌,他原來的5000美金到后來只剩下2000美金。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張國燾的妻子楊子烈一天上街買菜時,不幸跌倒,摔斷了臀盤骨,成了跛子,行動非常不便,這使得張國燾一家處境極為困窘。
1953年春的一天,張國燾連夜寫了一封信給毛澤東主席,大致意思是:張國燾看到中國共產(chǎn)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立新中國的勝利,他經(jīng)過三年的思考,決心回到黨的身邊。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領(lǐng)導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盡一點綿薄之力。
一個月后,劉少奇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名義傳下話來:張國燾愿意回國可以的,中央是歡迎的,但他必須寫一個報告給中央,深刻檢討他在歷史上堅持自己的錯誤路線,提出改過自新的保證。
這一下觸及了張國燾的痛處,他再也不提返回祖國大陸的事情了。
既然國共兩黨都不待見張國燾,他還得想法子繼續(xù)生活下去。于是,張國燾通過多方渠道,搭上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美國亞洲研究中心,向他提供有關(guān)中國黨政領(lǐng)導人的情況,獲得了一些報酬,使自己的經(jīng)濟窘迫的狀況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1961年前后,美國堪薩斯大學派人找到張國燾,希望他能寫一寫回憶錄。就這樣,共三冊約100萬字的張國燾回憶錄《我的回憶》應運而生。
在《我的回憶》里,張國燾大肆詆毀毛主席、周總理和劉少奇同志。不過,他卻唯獨對兩位高級將領(lǐng)交口稱贊,他們二人分別是徐向前與蔡申熙。
徐向前,乃中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1931年,徐向前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與張國燾有過多年共事的經(jīng)歷。
據(jù)張國燾回憶:徐向前無論在紅四方面軍還是黃埔軍校時,此人不顯山不露水。實際交談和工作后,張國燾發(fā)覺徐向前具備了較強的軍事指揮能力與領(lǐng)導者條件。
在實戰(zhàn)中,徐向前對待下屬既嚴格又謙和,不失大將風度;除此之外,徐向前的私德沒有任何問題。
另一位紅四方面軍的將領(lǐng)蔡申熙,與徐向前同為難得的人才。蔡申熙早年間和張國燾一起從事工會工作,從那時起,張國燾就明白蔡申熙頭腦冷靜,是個極具戰(zhàn)略見解的人才。
當二人在紅四方面軍重逢后,蔡申熙手臂被敵人擊中,最后落下病根,但他仍然擔任軍事學校校長,工作非常積極。
在軍事指揮方面,蔡申熙似乎不如徐向前,但是在軍事見解上他往往有獨到之處。
可見,張國燾對徐向前與蔡申熙二位將軍有著極高的評價。
那為何張國燾會對此二人另眼相看呢?
原因其實不復雜,大家想想張國燾寫這本回憶錄的初衷是什么?正是因為美國人向他求稿,并且提出給一筆豐厚的報酬。
說穿了,張國燾寫回憶錄,是在自己經(jīng)濟窘迫的情況下,不得已答應美國人的條件,賺取一筆豐厚的稿酬用于改善生活。
基于這個條件,張國燾寫的這本回憶錄不大可能在中國大陸公開出版,而是面向西方國家和一些仇視中國的地區(qū)。
那這樣的話,張國燾肯定要對當時的中國領(lǐng)導人潑臟水,或者故意寫出一些子虛烏有的假事情來,才能讓這本回憶錄有可讀性,提高其銷量,他也能源源不斷收到美國人寄來的稿費。
但是,一本可讀的回憶錄,尤其是牽扯到中國黨政領(lǐng)導人的文學作品,不可能全部都是負面人物和評價。
張國燾挑選了在外國人那里名聲不太高的兩位紅軍將領(lǐng),即為徐向前與蔡申熙,對他們二人說好話,以此來標榜自己的這本回憶錄是“真實可靠”,從不偏袒任何一方。其最終目的還是希望他的這本回憶錄能夠大賣。
20世紀60年代中期,張國燾與妻子楊子烈離開香港,去加拿大投奔大兒子張海威;因為兒子生活條件困頓,張國燾只好住進了免費的養(yǎng)老院。
1979年12月初,連日大雪紛飛,加拿大多倫多天氣異常寒冷,免費養(yǎng)老院條件簡陋,暖氣時斷時續(xù)。
在12月2日夜,張國燾獨自一人凍死在了養(yǎng)老院的病床上;1979年12月5日,張國燾被安葬于多倫多的一所公墓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