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開建,到2011年最后一個艙段“多用途后勤艙”完成對接,再到如今,國際空間站在太空中已經運行了20多年,已經超期服役,現(xiàn)在部分艙段已經出現(xiàn)了疲態(tài)。關于國際空間站什么時候報廢,爭議不斷,并沒有確定的日期,但基本可以肯定,國際空間站會運行到2030年,在這之后才會報廢。
美國作為國際空間站的大股東,對于其報廢后的善后事宜已經作出了安排。今年6月,美國宇航局已經和SpaceX簽訂了一項價值8.43億美元的合同,準備讓SpaceX研制一款“脫軌飛行器”,以便將來國際空間站報廢后將其及時推入大氣層,最終墜毀在太平洋中。
國際空間站總質量約420噸,長108.5米,寬 72.8米。對于這么一個龐然大物,要想讓其盡快脫軌報廢,確實需要一個專門提供巨大推力的航天器,屆時該設備將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然后將其從大約40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不斷往更低的軌道中轉移,最終墜毀在大氣層中。
國際空間站丟棄的太空垃圾,曾經就因為墜入大氣層時未完全燒毀而砸中美國居民住宅。對于國際空間站這么大的太空垃圾,如果不妥善處置,危害只會更大,因此必須要保證其未完全燃燒的部分墜落在太平洋中。
美國宇航局曾在一份聲明中稱國際空間站是一件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因此有些美國專家曾設想將報廢后的國際空間站拆除并保留一部分,放在博物館進行展覽。不過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將國際空間站的一部分安穩(wěn)地從400公里高的太空轉運到地表。就算有辦法實現(xiàn),也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對于經費本就捉襟見肘的美國宇航局來說顯然不值當。
既然這種方法不行,于是有些美國專家換了一種思路,想將報廢后的國際空間站作為人類智慧的象征,永久保留在太空中留作紀念,甚至想在將來廢物再利用。他們建議美國宇航局將報廢后的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從400公里抬升到800公里,以免因大氣阻力導致的軌道衰減而發(fā)生墜毀。
這些美國專家的想法雖說是為了留作紀念,但考慮不全面,因為從實際操作來看,將報廢后的國際空間站留在軌道上,并不能不管不顧,仍需要定期進行監(jiān)測和維護,以確保其不會對其他太空設施造成威脅。然而,這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另外,地球軌道本就存在大量的太空垃圾,這已經對人類的太空探索活動產生了影響,如果還將國際空間站這么大的廢物保留在軌道上,不就是埋雷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站的部件會在太空環(huán)境中逐漸老化、損壞。這些部件可能會因為碰撞、摩擦等原因,產生大量的太空垃圾和碎片。這些太空垃圾和碎片在軌道上以極高的速度飛行,將對其他正常運行的航天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甚至危及宇航員的生命安全。
況且國際空間站并不是美國一家所有,它是由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和歐洲航天局合作建造和運營,美國無權單獨處置。就算要處置,美國也只能處置自己建造的艙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