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5年初,大授銜之前,一位將軍的軍銜問題引發(fā)了爭議。
他之前曾從兵團司令降為軍長,認為自己的上將軍銜定得太高了,便寫信給毛主席要求給自己降銜。
毛主席看完信后堅決不同意,對傳遞信息的楊成武怒道:“他不可不授上將軍銜!”
出身窮苦的“璞玉”
董其武出生在山西省河津縣的一個農民家庭。
小時候董其武家里很窮,窮到爺爺去世都沒錢安葬,只好到地主家借了一筆錢,從此便背負上了債務。
有時候對真正的璞玉來說,外界適當?shù)膲毫Ψ炊鴷兂沙砷L的動力。董其武便是這樣的璞玉。
董其武的舅舅是私塾先生,從小雖然家里窮上不起學,好在有舅舅得空輔導,董其武16歲就讀完了《四書》、四大名著、以及除了《春秋》以外的其余“五經”。
而之所以董其武從小在舅舅家長大,也是因為他的爺爺去世后,奶奶和父親整天在外干苦力活還債,外祖父也因參與義和團運動被殺害了,所以他才被接到外祖母家,由舅舅照看長大。
前面提到的“璞玉”,也是舅舅給他的祝福,希望董其武這枚“璞玉”最終等到他的卞和氏。幸運的是,董其武通過他的努力最后也的確等到了。不過這都是后話。
17歲那年,舅舅給她攢了幾十個銅板和一些干糧,讓董其武去城里找個學校讀書,因為他的早慧讓舅舅已經沒什么可以教他的了。
來到太原參加斌業(yè)學校的考試時,董其武不論是政治還是武試,都取得了他們那屆的第一名??赡苓@也是董其武從小就讀史書、干粗活的關系。
在學校這四年里,董其武雖然因為他的急性子得罪了閻錫山的督軍府,不過也讀了不少書,學到了很多軍事和政治方面的知識。
以至于董其武在1926年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以后,憑借著自身能力很快就升到了營長,在北伐時期也算是嶄露頭角。
后來董其武又加入了傅作義部,擔任司令部參謀??v使國民黨當時不積極抗戰(zhàn),可董其武卻憑借出其不意的戰(zhàn)術,利用多次突襲重創(chuàng)日軍,在綏遠地區(qū)打了好幾場勝仗,也為自己積累了不少聲望。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董其武已經可以獨領一軍,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心腹,打起仗來也就更加沒有拘束了。
最傳奇的一戰(zhàn),莫過于董其武領著另個團打入了日軍腹地,奪回了被日軍占據的城鎮(zhèn)。
從這些事件就能感受得到,董其武算得上是在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為數(shù)不多真心抗戰(zhàn)的將軍了。后來和傅作義一起起義,也能從側面印證。
戎馬春秋的猶豫時刻
1949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這一年,董其武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作為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他手握六萬精兵,是國民黨在華北地區(qū)最后的軍事支柱之一。但此時的董其武,內心早已對國民黨的腐敗統(tǒng)治失望透頂。
北平和平解放后,董其武立即飛往北平與老上司傅作義會面。這次會面改變了他的一生。
傅作義向他詳細介紹了共產黨的政策,董其武心中的天平開始傾斜。3月,毛主席正式提出“綏遠方式”,一種不同于北平方式的和平解放方案。董其武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歷史給予他的機會。
但起義并非易事。敵人特務在綏遠活動頻繁,蔣又不斷派人對董其武威逼利誘。更棘手的是,他手下官兵思想復雜,有人堅決反抗,有人猶豫觀望。
董其武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政治智慧,他一方面與中共秘密談判,一方面在綏遠開展“革新運動”,成立革新委員會,為起義創(chuàng)造條件。
6月8日,《綏遠和平協(xié)議》正式簽訂,標志著綏遠和平解放邁出了關鍵一步。7月,中共聯(lián)絡處進駐歸綏,董其武頂著巨大壓力保護中共人員安全。
這件事之后,不僅對董其武還是對新中國來說,都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董其武率領綏遠軍代表起義,六萬官兵放下武器,綏遠和平解放。
起義后,董其武部被改編為解放軍第23兵團。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這位已經52歲的老將軍又主動請纓,率領這支起義部隊赴朝參戰(zhàn)。
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他指揮部隊冒著敵機轟炸,日夜趕修機場,為志愿軍空軍作戰(zhàn)創(chuàng)造條件。當南市、泰川、院里三處機場提前完工時,連毛主席都發(fā)來賀電表揚。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當董其武得知自己被擬授上將軍銜時,這位從槍林彈雨中走來的老將軍竟然惶恐不安。
他找到楊成武,懇請轉達自己的降銜請求:“在預授上將的名單中,共有3名起義將領,僅就我個人而言,起義前只是中將軍銜,起義后能保持原職原銜,我就已經很感謝黨和毛主席了,沒有理由為我提升軍銜。”
更令人動容的是,董其武甚至拿出自己的家產說事,稱自己是個資產階級,僅家里的黃金就有300兩,存款還有5萬多,而開國將軍都是無產階級,不能壞這個規(guī)矩。
楊成武哭笑不得地回答,說我們已經調查過了,他資產都是干凈的,就算想上交我們也不能要。
但董其武仍不死心,直接給毛主席寫信請求降銜。毛主席的回復斬釘截鐵:“他是有名的起義將領,根據功勞、貢獻與資歷,應當授上將軍銜。”
這短短幾句話,既體現(xiàn)了毛主席對董其武歷史貢獻的充分肯定,也彰顯了我黨對起義將領的真誠態(tài)度。
最終,董其武成為了起義將領中為數(shù)不多的開國將領。這既是對他軍事才能的認可,也是對他的褒獎。
但董其武的謙遜并未因此改變,他始終認為自己“受之有愧”,直到去世,他的生活條件也十分簡樸,并沒有我們印象里將軍的規(guī)制。
毛主席那句“他不可不授上將軍銜”,既是對董其武個人的高度評價,也是對他們這些起義將領的莊嚴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