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央視老牌主持人的朱軍,曾是億萬觀眾每年除夕夜的固定陪伴主持人之一。
那些年,他站在最耀眼的舞臺中央,西裝筆挺,口齒清晰,和藝術(shù)家們談人生、談藝術(shù)、談信仰。
可是,誰能想到,這樣一位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人,最后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徹底打入谷底。
雖然他贏了那場官司,可是影響卻是持久的,他再也沒能回到熱愛的舞臺。
從萬人追捧到孤身前行,朱軍這一路,走得并不光鮮,卻走出了別樣的人生。
01
朱軍紅的時候,曾主持春晚長達21年,是無數(shù)觀眾心中最溫暖的年夜記憶。
可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人,卻在一夜之間因為指控事件,被央視從版圖上徹底抹去了。
那時候,官司還沒開庭,網(wǎng)上的輿論早就一邊倒。
評論區(qū)的風向說翻就翻,從前的夸贊變成嘲諷,從前的敬仰成了堅定的質(zhì)疑。
有人說,他是演了一輩子戲的偽君子,有人翻出他以前的節(jié)目動作語氣,說那都是裝的。
可真正懂得電視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個主持人要扛住春晚直播壓力、年年輸出,不可能光靠“演”。
這場爭議官司打了4年,最終法院的判決是,對方證據(jù)不足,指控不成立。
可這場遲到的“清白”換不回朱軍失去的一切,他贏了官司,卻沒贏回舞臺。
央視的主持人名單里再也沒有了朱軍的名字,春晚的鏡頭里也永遠不會再出現(xiàn)那個西裝筆挺、略帶溫情的中年男人。
02
風波過后,朱軍沉默了很久。
他不像別的公眾人物那樣開直播喊冤、發(fā)布長文聲明,只是默默地在家歇了幾個月。
家里靜得過分,妻子譚梅看著他從前每天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到后來整日坐在窗邊發(fā)呆,終于忍不住勸他出去走走。
這才有了后來的回鄉(xiāng)種樹。
他去了民勤,那是他出生的地方,風沙比他離開時更大了,土地更貧瘠,人卻更實在。
在那里,沒人問朱軍是不是央視主持,他只管給他鐵鍬、樹苗、和一片等待綠化的沙丘。
剛開始,朱軍連鏟坑都不會,拿鍬的姿勢像拿話筒,挖幾下手就破皮。老鄉(xiāng)笑他是拿慣了筆頭,他不爭也不吵,只是低頭學。
他學著看風向、學著選坑位、學著如何讓一棵樹在黃沙里活下來。
這些沒有觀眾、沒有掌聲的努力,反而讓朱軍慢慢有了新的存在感。
03
外界對他種樹這事并不全是贊揚。
有人說他作秀,有人挖出視頻說他動作僵硬,不像種慣了樹的人。
可朱軍從來不會爭辯,下一次治沙季還照去不誤,春天風沙最大的時候,他準會在,風刮得睜不開眼,他就戴上圍巾瞇著眼干活。
沙子灌進鞋里,他也懶得多抱怨,倒一倒再繼續(xù)。
有人在一旁拍照偷拍,他也從不多說一句,干完活拍拍褲腿上的沙子就走。
除了種樹,朱軍還開始重新拾起畫筆,他曾跟范曾學過畫,年輕時功底不淺。
如今他只畫牡丹,說是一種“心氣”,圖個吉祥。
他的畫有人出高價買,他沒留下一分錢,全捐去治沙項目。
對朱軍來說,畫畫不為掙錢,是另一種表述方式。他曾靠語言表達別人,如今靠筆墨表達自己。
04
對朱軍來說,央視的舞臺關(guān)上了門,但生活沒關(guān)燈,他沒有繼續(xù)去娛樂圈復出,也沒想著證明什么。
他活得越來越簡單,每天種樹、畫畫、偶爾在家門口坐著曬太陽。
兒子長大了,妻子也一直陪在身邊,日子雖然不復當年風光,卻也不缺平靜和安心。
回頭看,這場風波像一場雷雨,把朱軍從高空摔下來,摔得皮開肉綻。
但也正是這場跌落,讓他走進了土地,重新長出根來。
他不再是春晚上的朱軍,不再是穿西裝、拿話筒、講人生故事的人。
他是如今在沙漠種樹的人,是一個曾被毀掉人生的人,但也是一個選擇站起來、重新生活的人。
05
朱軍的一生,就像是一本翻到中間突然撕掉幾頁的書,故事沒有照著劇本走,可他并沒撕毀整本書。
他換了筆,再慢慢寫下去。
這個時代喜歡高光時刻,卻不善于包容失誤和沉默,而朱軍是那個經(jīng)歷了風浪還愿意蹲在沙丘里種樹的人。
有些人離開聚光燈,就徹底消失了,而朱軍離開了鏡頭,卻在人群之外重新被記住。
不是因為他種了多少樹,而是他沒讓那場風波毀掉自己的人生方向。他贏得了官司,也贏得了一個更真實的自己。
被世界誤解過的人,更懂得如何靠雙手重新與生活和解。
在風沙里站住腳跟的朱軍,或許比舞臺上的他,更讓人佩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