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林黛玉,幼年隨父在揚州生活。
曹雪芹先生讓林黛玉把江南最富庶、最詩意的兩座城“背”在身上,于是她的病、她的淚、她的詩、她的美麗和憂傷,都是江南韻致。
江南,是林黛玉的魂。
她自然應當是江南人的長相、江南人的氣度。
姑蘇的流水滋養(yǎng)其靈氣,揚州的煙雨浸潤其風骨。
江南文脈,深深沁入林妹妹清高孤傲的精魄。
不深諳何謂江南式“風流態(tài)度”,怎能將絳珠仙子演繹得活靈活現(xiàn)。
“江南美女”林黛玉,有著自己獨有的不凡氣質,跟高矮胖瘦,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
一為溫婉靈秀。
眉眼如黛、身姿若柳,一顰一笑都氤氳著水鄉(xiāng)的朦朧濕潤。
不是枯瘦,是輕盈纖弱;不是愁苦,是敏感嬌羞。
看懂了王文娟大師的坐臥舉止,自然能體會到這幾個詞的意思。
二為清雅軟糯。
柔美恬靜、不語亦盈盈,像一朵鮮嫩嬌艷的芙蓉花。
沒有戾氣,也不嚎啕,不過度“表演”悲戚,不會抖動著肩膀“痛哭”。
只是把情緒化作一聲嘆息,淡淡散去;或者是一滴淚珠,無聲地緩緩滑落。
這才是絳珠仙子的“自殤”。
三為含蓄守分。
舊時江南的大家閨閣,不是挺胸抬頭大步流星的現(xiàn)代個性小“仙女”。
兩肩微微內扣、低頭頷首、頸略前傾,行走時先落腳尖,步態(tài)穩(wěn)、抬手輕,先做好這些,才能談到“古典美”。
“教養(yǎng)”兩個字,一舉手一抬腳就看出來了。
四為靈心慧性。
錯把“尖酸刻薄”當成“伶牙俐齒”,是對林黛玉的誤讀。
林黛玉的語言節(jié)奏,是江南式的“斷句法”,前半句當真、后半句機鋒,留下一段空白,讓你自慚形穢。
半卷詩書韻,一顆玲瓏心,“通透”才是絳珠仙子的本色。
五為風骨凌霜。
林黛玉并非一味凄楚。
她擁有孤高不折的靈魂,骨子里狷介不群,固守一方精神凈土,這正是江南文脈凝成的不合污、不隨俗的清澈精神。
我一再說,林黛玉,從來都不是什么“可憐蟲”。
在現(xiàn)有影視劇的諸位“林妹妹”里,當推王文娟大師為首。
絳珠仙子的傲骨豐姿,只有宗師一人表演出來了。
單憑這一點,王文娟,就是最名副其實的林黛玉。
宗師在“我來我看見”心目中的地位,從來都不曾動搖過。
能讀得進《紅樓夢》原著,才能領略到大師表演的精妙之處。
誕生于吳越之地,越劇,特別適合演繹《紅樓夢》。
越劇演員,是扮演十二釵的理想人選,她們自帶“江南密碼”。
陶慧敏是浙江人,也是越劇演員出身。
當她披起林黛玉的衣衫,便天然是一枝帶露含苞的芙蓉。
跟著她,我們也可以領略到江南的水軟、橋曲、月涼、巷深,可以沉醉于江南女兒特有的幽微情思。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