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鹿山下的砂田西瓜開始流蜜了! 寺灘鄉(xiāng)的瓜農(nóng)老馬蹲在地頭,指甲蓋輕輕一彈就裂開個早熟瓜。瓤子帶著太陽曬過的溫熱,甜得人直咂嘴。
這沙地里長出的富硒瓜,糖度比普通瓜高三成不止。
可老馬的笑臉只掛了半刻鐘。 批發(fā)價眼看著往下掉。
山東那邊的富硒瓜最低賣到1塊5一斤,寧夏硒砂瓜更狠,4毛錢就敢往外拋。
老馬算過賬,要是后天大規(guī)模上市時還這個價,連地膜錢都收不回來。
收購商比往年少了三成。
往年這時候,甘肅民勤的西瓜市場早擠滿外地卡車。
今年倒好,中寧有個合作社放話要百萬斤瓜,結果瓜農(nóng)們搶破頭。
老馬鄰居連夜裝了兩車瓜去碰運氣,回來說驗瓜師卡得嚴,糖度不到13的直接拒收。
砂田種瓜本就是賭命。 硒砂瓜最怕秋雨,偏偏氣象站預報三天后有場連陰雨。
現(xiàn)在摘,瓜還沒熟透;等雨后再摘,爛在地里少說損失兩成。老馬急得滿嘴燎泡,村里人見面頭句話都是"訂出去沒"。 電商平臺的數(shù)據(jù)更扎心。
富硒西瓜的搜索量漲了120%,可成交價跌穿地板。有個濟南商家把9成熟的瓜賣到2塊5,還包郵。
老馬想不通:"咱這瓜硒含量檢測報告明明白白,咋就賣不過洗澡瓜?
" 冷庫老板趁機抬價。
聽說有瓜農(nóng)想囤貨等中秋,冷庫租金立馬漲了三成。老馬蹲在瓜棚里抽旱煙,火星子明明滅滅像在算賬:現(xiàn)在賤賣心疼,囤貨風險更大。隔壁村去年囤瓜的,最后全喂了牲口。
農(nóng)業(yè)局的專家來得蹊蹺。
這兩天總有小轎車往瓜田跑,說是要搞什么富硒產(chǎn)業(yè)帶。老馬他們顧不上打聽,光忙著給瓜翻身——砂田里的瓜得常轉個兒,不然曬不勻。轉著轉著,有人發(fā)現(xiàn)早熟的瓜蒂開始發(fā)黃。
雨到底來不來?
天氣預報每小時變一次。老馬兒子把手機舉到老爹眼前:"爹你看,鄭州的暴雨云團往西飄呢!
"這話把周圍收瓜的販子全嚇跑了,價格當場又壓下去兩毛。 留在地里的都是倔骨頭。 二十年的老瓜農(nóng)王瘸子死活不降價:"硒砂瓜是石頭縫里長出的金疙瘩,憑啥賤賣?
"他帶著七八戶人家自己聯(lián)系超市,結果超市要開發(fā)票,這些面朝黃土的老把式全傻了眼。 有個細節(jié)耐人尋味。 民勤那邊傳來消息,說大壩鎮(zhèn)的瓜農(nóng)給西瓜貼了溯源碼。
手機一掃就能看見哪天施肥、哪天曬的太陽。老馬蹲在田埂上琢磨半宿,天沒亮就催兒子去鎮(zhèn)上找打印店。
這場秋雨終究沒下透。 氣象臺今早修正預報,說雨帶北移了。
老馬看著滿地滾圓的西瓜,突然抄起剪刀"咔嚓"剪斷瓜蔓。兒子急得直跳腳,老頭卻笑了:"鮮摘的瓜經(jīng)不起折騰,后天的訂貨會,咱帶蔓子去!
" 超市采購主任當場驗貨時,帶蔓西瓜在展臺上格外扎眼。老馬趁熱打鐵端出檢測報告:"硒含量達標,蔓子能保鮮三天,假一罰十!"這話說完,訂貨單雪片似的飛來。
冷庫老板現(xiàn)在追著老馬跑。
誰也沒想到帶蔓西瓜成了香餑餑,連電商平臺都跑來談獨家供應。
老馬捏著厚厚一疊合同,突然蹲在田埂上哭了:"種了二十年瓜,頭回覺得這黃土能長出金子來。" 但危機真過去了嗎?
簽完合同的當晚,老馬聽見兒子在屋里算賬。物流成本比去年漲了40%,紙箱價格翻倍,最要命的是泡沫箱根本訂不到貨。老頭默默把旱煙鍋子在鞋底上磕了磕,火星子濺出去老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