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家長、虎媽式育兒、溫柔式育兒……這屆父母,娃沒幾個、養(yǎng)娃的法則一大堆。
最近幾個月,美國育兒圈又來了個新詞:FAFO式育兒(讀作faff-oh),FAFO——FxxxAround andFindOut,中文譯作“作死后果自負”“以野治野”育兒法。
這屆父母在溫柔式育兒法則下“為奴為婢”多年,看到這個新興育兒法,瞬間高舉大旗、歡呼支持。連《華爾街日報》這樣的主流媒體都下場搖旗吶喊。
FAFO的魔力究竟在哪里?為什么受到家長力捧?
以野治野,后果自負
FAFO式育兒的理念并不復(fù)雜,就是告訴孩子“你折騰,你就得自己承受后果”,父母會事先提醒和警告,但如果孩子偏要違反規(guī)則,那家長就不會擋在孩子和后果之間。
洋抖上有不少家長給出了示范:
女兒非要在低溫天氣穿著夏天的小裙子出門,媽媽阻止無效,好,咱FAFO一下。果不其然,走到小區(qū)門口,小姑娘已經(jīng)凍得直打噴嚏,自己灰溜溜跑回去換衣服;
兒子放學(xué)回家不做作業(yè),爹媽催累了,這次撂挑子不干了。果不其然,兒子忘了做作業(yè)。第二天在學(xué)校被老師當(dāng)全班面點名批評,還得在課間操和放學(xué)后留堂補齊;
還有,孩子明知下雨卻不帶雨衣?那就自己在雨里走回家,別想著爹媽給你撐傘或者脫下雨衣給你穿;
晚餐不想吃媽媽做的晚飯,要吃外賣?對不起,沒有,你就餓到第二天吃早飯吧;
玩具玩完后亂丟自己不收拾?那它就會躺在垃圾桶里,一直躺到你自己撿出來為止。
還有一位家長,六歲的兒子總是喜歡在生氣的時候咬人,爹媽溫柔勸說過、嚴厲批評過,不管用。有一次,兒子把媽媽胳膊咬傷了,當(dāng)媽的這次不慣著了,直接咬回去。兒子哭了、但也乖了,以后再也不咬人了。
圖源pixabay
我和一位白人媽媽聊起FAFO,她極力推崇。為管教自己那位精力旺盛的兒子,她可謂是花盡心思,從小到大市面上傳說的育兒方法她都踐行過??珊⒆幽昙o越大、越懂得如何利用父母的溫柔“騎在爹媽脖子上”。
有一次,全家去露營,八歲的兒子一直用水槍噴她,她一再制止,逆子不從,孜孜不倦地“滋”當(dāng)媽的一臉。這次媽媽選擇不忍了,直接她把兒子連人帶衣服丟進了湖里(兒子會游泳),兒子才算消停。
人生中最好的課,往往是他們自己吃過的苦頭。
FAFO的育兒方法讓很多人想起了父母小時候給自己的“棍棒”教育,媽媽的木柄勺子、爸爸的雞毛撣子,都是教自己學(xué)會做人的好“武器”。因此,F(xiàn)AFO這種育兒方式很多過來人是舉雙手贊成的。
不過,F(xiàn)AFO這種育兒法還和我們小時候經(jīng)歷的“棍棒”教育不同,前者不涉及父母“動武”,其精髓就在于有些道理,光說沒用,必須讓孩子親自摔個跟頭,才會刻在DNA里。孩子“胡鬧”你讓他鬧、后果來了自己擔(dān)。
“少即是多”式育兒
FAFO育兒法則讓我想到了之前上過熱搜的“90后父母整頓逆子”,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女兒磨磨唧唧不吃早餐,
當(dāng)媽的自己拿過來吃,過期不候。
兒子不寫作業(yè)、不洗澡、不睡覺,就要看電視。
那就盡情看吧,通宵達旦讓你看。
睡著了爹媽也要把你搖醒看。
孩子上學(xué)總是磨磨蹭蹭遲到,每次都要爸爸給門衛(wèi)賠不是求開門。
這次換爸爸路上磨蹭,遲到了想讓爹喊門衛(wèi),沒門!你自己去找吧!
育兒法則千萬條,有時候還得是用魔法打敗魔法最讓家長順氣兒。
其實,FAFO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新發(fā)明,它的本質(zhì)和“嚴厲之愛”(Tough Love)、“權(quán)威型育兒”(Authoritative Parenting)這類在育兒圈早已穩(wěn)坐一席的流派,有著相同之處。
近幾十年,“輕管教”幾乎成了育兒的標(biāo)配——家長要溫柔、耐心、還要通情達理,聽上去像家長都不像血肉之軀、而是戒掉喜怒的菩薩。
但餞行溫柔育兒、輕管教的家長們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些方法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脆弱:走入社會容易“玻璃心”、職場上人際關(guān)系頻頻觸礁(會不會因為父母太少說“不”?),情緒上容易陷入抑郁與焦慮(會不會是因為父母總在第一時間幫他們掃清一切障礙?)
于是,對那些多年在“情感支持”和“不溺愛”之間小心翼翼走鋼絲、保持平衡的父母來說,F(xiàn)AFO育兒方法簡單、直接、省爹媽、還自帶“因果報應(yīng)”功能。
試探父母底線是每個孩子從娘胎里的出廠設(shè)置,爹媽別用嘮叨去消耗雙方的耐心,也別靠強迫制造親子沖突,更不要妄圖去打造一個不挑釁父母的孩子。
學(xué)會用FAFO,讓孩子們親手觸發(fā)后果:不穿雨衣?那就濕著回家;不吃晚餐?那就餓到第二天吃早餐。
家長退一步,不用事無巨細地盯著,反而有可能讓孩子學(xué)會獨立和解決問題。而且,這種“自食惡果”的育兒法則,不僅能讓孩子收獲寶貴的教訓(xùn),還能讓家長白頭發(fā)長慢一點、血壓平穩(wěn)一些,可以在育兒的修羅場里多活幾年。
這也難怪,F(xiàn)AFO育兒法則橫空出世后,寫出全球暢銷育兒著作《看見孩子》的Becky博士都支持:
雖然Becky博士自己是育兒中的“溫柔派”,但她確實看到FAFO的可取之處?,F(xiàn)在的父母太在意小心翼翼地照顧孩子的情緒,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溫柔育兒”本意并不是讓父母唯唯諾諾,但在極端文化下,它被扭曲了。FAFO如果運用得當(dāng),可以讓孩子學(xué)會為自己負責(zé)、更懂得如何尊重別人。而FAFO就是那種“少即是多”的育兒方法,操作簡單、效果卻出色。
“安全的翻車”是FAFO的尺度
不過,也有人對FAFO這種育兒法提出質(zhì)疑:這真的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式嗎?還是說,它更像是懲罰和羞辱的變相表達?
比如:沒給自己要養(yǎng)的寵物喂飯?那不好意思,你自己也餓著。當(dāng)初非要上的興趣班,學(xué)了兩次后發(fā)現(xiàn)不喜歡?不行,你得堅持到那套裝備的成本回來了再說。
聽起來像是想教孩子明白為自己負責(zé),但骨子里難道不是在用羞辱和懲罰代替管教么?
我們怎么讓孩子明白這是“后果自負”而非“人為懲罰”——前者教孩子責(zé)任感,后者只會磨掉信任感。
養(yǎng)育孩子,其實就是在“太松”和“太緊”之間尋找平衡。真正有效的育兒,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嚴厲壓制。
圖源pixabay
太松了,孩子沒了邊界感,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太緊了,孩子沒有安全感,反而可能像一顆隨時爆炸的小炮仗,壓力山大,隨時炸毛。家長的難處就在于其中度的拿捏。
在踐行FAFO育兒法則上,英國心理咨詢師 Lianne Terry 提出過一個合理的尺度——“安全翻車”,有理有據(jù)。
Lianne Terry認可了FAFO育兒的幾個好處:能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培養(yǎng)責(zé)任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增加抗挫折的韌性。
不過Terry認為:如果實踐FAFO的場景不安全,不僅會直接釀成事故,而且孩子感受不到支持,很可能會把這種“后果教育”理解成家長不關(guān)心、甚至懶得管,造成親子關(guān)系隔閡。
所以,她特別強調(diào):一定要讓孩子的認知和能力到了能理解、能消化的階段,再讓他們“自作自受”。
踐行FAFO的核心原則就是:風(fēng)險得夠低,孩子才能在“安全翻車”里學(xué)到東西。
比如,作業(yè)落家里,家長拒絕給孩子送作業(yè)。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責(zé)任感;但讓一個三歲娃自己去馬路邊“學(xué)習(xí)危險”明顯不妥。
孩子不穿外套被凍了一會兒,這事能讓孩子刻骨銘心,但沒有實質(zhì)傷害;但要是在孩子身體、情緒、社交上都有可能造成嚴重風(fēng)險的情境里,就要慎用FAFO這種“后果自負”的方式來教育了。
除此之外,Terry還提醒父母:實踐完FAFO,事后一定要跟孩子聊聊,幫他們回顧、反思、消化這次經(jīng)歷。告訴他們?yōu)槭裁茨承┬袨闀羞@樣的后果,讓孩子建立理解,而不是單純的害怕或怨恨。
如果沒有這層支持,孩子可能會覺得被拋棄,這不僅會傷害信任,還會動搖親子關(guān)系的安全感。
就像孩子報了個興趣班,上了幾次后突然發(fā)現(xiàn)不愛了,家長這時該堅持讓孩子完成,還是選擇包容放棄?
圖源pexels
如果只是單純?yōu)榱恕把b備錢得回本”而強硬要求孩子堅持,那就不是FAFO的“后果自負”,而更像是一種帶著懲罰意味的強迫。
可如果換個場景,比如孩子參加的是一支團隊運動,并且承諾要打完整個賽季,而他的退出可能會占掉別人本該有的名額,那就不一樣了。
這時候堅持,不是為了成本,而是為了對隊友的承諾。這講的是責(zé)任與守信,而不是懲罰。
通過踐行FAFO,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做人要對自己的選擇和承諾負責(zé)。
以及,有時你一開始并不喜歡一件事,但如果你肯咬牙堅持下去,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喜歡它。學(xué)會不輕言放棄,尤其是在事情變得困難時,也是人生重要的一課。
這屆父母真的不容易,一邊被五花八門的育兒經(jīng)繞得頭暈眼花,一邊還要應(yīng)對孩子們層出不窮的“神操作”。
爹媽時不時FAFO一下,孩子收獲成長、爹媽收獲喘息,大家好才是真的親子關(guān)系好。同時,作為父母,我們也應(yīng)該讓孩子明白:即使你犯了錯,也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支持。
參考資料:
WSJ:Don’t Fool Around With ‘FAFO Parenting’
編輯:蘿拉
排版:湯包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