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在長安漂泊的少年王維,每到佳節(jié)倍加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
郭忠恕《摹王維輞川圖》(局部)
獨為異鄉(xiāng)客
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的故鄉(xiāng)在蒲州(山西永濟),他15歲(715)時便離開故鄉(xiāng)前往長安求仕,隨后在兩京宦游,并不斷投謁名士。
天子(唐玄宗)有時駐蹕東都,朝中名流皆跟隨著天子鑾駕來到洛陽,王維也緊隨著那車馬的煙塵前往洛邑。人們都說“洛鯉伊魴,貴于牛羊”,那洛水的鯉魚、伊水的魴魚味道比牛羊還鮮美。洛水和伊水都是黃河的支流,夸洛陽的鯉魚和魴魚,便是夸贊那黃河大鯉魚和大魴魚。
王維的故鄉(xiāng)蒲州也在黃河之濱,故鄉(xiāng)的百姓自然也愛吃黃河大鯉魚。天子認為“鯉”同于“李”,因此召令天下禁捕鯉魚??蛇@哪兒管得住人們的嘴,王維在洛陽就見過那些與他年紀相仿的洛陽貴婦們,她們的侍女們端著的大金盤中裝著滿滿的鯉魚膾,她們的丈夫騎著威風凜凜的玉勒駿馬,他們紙醉金迷的生活比西晉的石崇還奢靡荒唐:“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保ā堵尻柵畠盒小罚?/p>
王維不饞黃河鯉魚,他自小便吃素。不過他頗愛吃甜食。長安和洛陽的街頭,常見的甜食有蜂蜜和飴糖,飴糖有大扁餳、馬鞍餳、荊餳、黑餳、琥珀餳等。此外,人們還喜歡吃蔗漿,有時飯菜上也得澆上蔗漿。如果將蔗漿提煉后晾去水分,便成了甘美的“石蜜”。煉制石蜜的方法源自西域,唐太宗年間曾派遣使者前往摩伽陀國(古印度王國)學習石蜜提煉之法,使者回來后太宗讓揚州煎蔗汁,并于宮內(nèi)試著煉制石蜜,沒想到造出來的石蜜顏色與味道都遠勝西域所產(chǎn):
“西蕃胡國出石蜜,中國貴之。太宗遣使至摩伽陀國取其法,令揚州煎蔗之汁,于中廚自造焉,色味逾于西域所出者。”(宋·王溥《唐會要》)
王維吃素大概受了母親的影響。王維的母親崔氏是當時高僧普寂禪師的俗家弟子,作為虔誠的佛教徒,她對王維和他的兄弟們的影響極大:“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保ê髸x·劉昫等《舊唐書》)
王維的名與字(王維,字摩詰),便取自佛教中的《維摩詰經(jīng)》,“維摩詰”是佛教中一位極具智慧的菩薩。王維的名與字飽含著母親對他的美好期盼。王維不負眾望,他年少時即富有才華與智慧,開元九年(721)的春天,年輕的王維進士及第。
王維得到的第一個官職是“太樂丞”,在太樂署輔助太樂令掌管禮樂等事務。這年秋天,太樂署的伶人在天子未到場的情況下,擅演黃獅子舞。王維受到連累,被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山東茌chí平西南)。
郭忠恕《摹王維輞川圖》(局部)
悲哉世上人
甘此膻腥食
王維在濟州為官期間曾游歷齊魯,他對這片土地記憶猶深,直到許多年后,送朋友前往鄆州(山東東平西北)為官時,他還能清晰回憶起這里的點點滴滴:那是個車水馬龍的繁榮之地,那里酒肆店鋪林立,匯聚著四面八方的來客。那里的百姓淳樸自然,深受儒風影響,那里位于黃河沿岸,擁有肥沃的土地,百姓因此豐衣足食。那里還有精美的細絹,也能吃上黃河的鮮美魴魚,真是個令人贊嘆的繁華都會啊:“齊紈在笥,河魴登俎,一都會也?!保ā端袜i州須昌馮少府赴任序》)
然而,從濟州離任后,喜歡清凈的王維便選擇辭官歸隱(727)。他隱居時主要居住在淇上(河南北部淇河之畔,大致流經(jīng)鶴壁)與嵩山(河南嵩山)。幾年后,王維的妻子去世(731),后來他沒有再續(xù)弦。王維生來喜歡清凈,吃的都是清淡的素食,對葷腥倒有些反感:“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贈李頎》)
他隱居的地方幽靜而偏僻,荒蕪的小徑旁肆意生長著各類草木,但王維最喜歡松樹和菊花,這兩種植物仿佛成了隱士的象征。王維家中最多的是藏書。好友前來拜訪,吃得最多的是像葵菜這樣的尋常菜蔬:“松菊荒三徑,圖書共五車。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貧家?!保ā锻泶簢郎僖c諸公見過》)
王維閑暇時便邀著三五好友一同游山玩水,他喜歡松間灑落的明月,喜歡與山水相伴的美好時光。他喜歡倚靠著大石頭吃著簡單飯菜、喜歡喝著山間瀑布泉水解渴的自然生活:“好依盤石飯,屢對瀑泉渴?!保ā读魟e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
然而,王維畢竟還年輕,他終究不想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他對朋友們說,我希望能先匡扶濟世,然后再拂衣歸隱山林。于是,他又去了長安與洛陽,他想辦法向朝廷名流獻上詩文,以期得到引薦,結(jié)果一直石沉大海,用他的話說便是:“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不遇詠》)獻上的詩文杳無音信,莊稼收成也不好,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
開元二十二年(734),王維前往洛陽干謁張九齡,他終于獲得了機會,第二年朝廷征召他為右拾遺。
蔗漿菰米飯
蒟醬露葵羹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保ā妒怪寥稀罚?/p>
王維開啟了他長達二十多年的京官生涯,在這期間,他曾經(jīng)出使過涼州(甘肅武威),并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份短暫地擔任過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737)。
涼州盛產(chǎn)葡萄美酒,那兒還有甜美的刺蜜,這種“糖”源自于西域戈壁中一種叫駱駝刺的植物。駱駝刺的葉子中會分泌一種液體,液體凝結(jié)后便成了刺蜜。這兒還有葡萄酒、葡萄漿、葡萄煎、葡萄皺、葡萄干。河西地域廣袤,既有“大漠孤煙直”的風景,也有優(yōu)質(zhì)的水源和豐茂的草場,在這里能看見成群的牛羊,因此,盛產(chǎn)品質(zhì)上乘的乳酪。
第二年(738),王維便回到長安任職,他后來歷任遷殿中侍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等職。王維的公務相對清閑,無事時他便住在長安城外終南山的輞川山谷,他還營造了一座輞川別業(yè)。王維對人說,那山野之中有人用獸網(wǎng)捕兔,有人垂竿等待游魚上鉤,他們這么做并非仰慕隱士的生活,而是為了口腹之欲。而我卻真的喜好清凈,因此吃的都是素食,只為遠離塵世俗念:“吾生好清凈,蔬食去情塵?!保ā稇蛸洀埼宓苤N三首·其三》)
王維的別業(yè)與他的飲食一般樸實,他在輞川隱居,得空時便親自耕種。他種了些瓜果,客人來訪時,還得先用掃帚掃去柴門上的灰塵,招待朋友的是瓜棗:“我聞有客,足埽荊扉。簞食伊何,副瓜抓棗?!保ā冻曛T公見過》)
王維在詩歌中記錄了終南山的景物與閑適生活。比如初秋時節(jié),紅石榴因雨水的滋潤長得壓彎了枝葉,還有那長得肥碩飽滿的大芋頭:“夕雨紅榴拆,新秋綠芋肥?!保ā短锛摇罚?/p>
王維平日里吃的除了葵菜,還有芋頭、蕨菜、鮮筍。王維常常去附近的感化寺聆聽佛法,感化寺地處幽深的山林中,那兒的籬笆旁長滿野蕨菜,空置的房舍邊山櫻花熱烈綻放。禪師招待王維的是青菰米飯,還有那美味的綠筍莖:“繞籬生野蕨,空館發(fā)山櫻。香飯青菰米,嘉蔬綠筍莖?!保ā队胃谢隆罚?/p>
王維平生所好,除了甜食便是菰米。菰米又叫雕胡米,菰通常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因此盛產(chǎn)于南方。菰米那時與稻、黍、稷、粱、麥并列,被人們視為“六谷”之一,也是人們的主要口糧之一。王維與友人相聚,最關(guān)注的自然也是桌上的雕胡飯:“雕胡先晨炊,庖膾亦云至?!保ā痘奕沼未罄眄f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送友人南歸時,他也會忍不住想起南方那肥美的菰米:“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送友人南歸》)
王維的友人賀遂員外建了一處藥園,里面種著香草與名貴的花卉,園里的泉水叮咚,王維說道“香草為君子,名花是長卿”,賀遂員外就如同那名花香草一般是個高雅的君子。賀遂員外熱情地招待了王維,他們吃的便是蔗漿和菰米飯,還有那蒟醬和葵菜羹,這頓飯一定很合王維的胃口:“蔗漿菰米飯,蒟醬露葵羹?!保ā洞哼^賀遂員外藥園》)
王維喜歡的果子是櫻桃。天氣一熱,天子會給臣僚們賞賜“酥山”,還有那用蜜漿制成的“甜雪”。但王維還是最祈盼初夏時候的櫻桃。櫻桃剛成熟時,天子將那還帶著露水的櫻桃賞賜給百官,櫻桃性熱,吃多了上火。天子于是為大家準備了蔗漿:“飽食不須愁內(nèi)熱,大官還有蔗漿寒?!保ā峨焚n百官櫻桃》)
蔗漿性涼降火,把蔗漿像乳酪一般澆在櫻桃上食用,能有效化解櫻桃?guī)淼幕饸?。清甜的甘蔗漿與那火紅酸甜的櫻桃相互映襯,美味又動人。
空勞酒食饌
持底解人頤
王維的清隱生活過得悠然自得,他多希望生活一直怡然順遂。
然而,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jīng)山雨欲來。安史之亂爆發(fā)時,王維官至給事中。天寶十五年(756)天子幸蜀,長安失守,王維沒來得及扈從天子一同前往蜀地,不幸被安史叛軍所俘。王維心知不妙,便服用了瀉藥佯裝患病,可他名氣太大,安祿山派人把他接到洛陽,強迫他擔任給事中的偽職。
第二年(757)十月,官軍收復兩京,王維被押送回長安。王維犯下的可是“附逆”大罪,但新天子(唐肅宗)聽過王維陷于叛軍時所作的《凝碧池》一詩,里面的每個字眼都展現(xiàn)了王維的赤膽忠心。加上王維的弟弟、時任刑部侍郎的王縉請求用自己的官職為王維贖罪,王維終于得到赦免,只是由正五品上的給事中降職為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王維被宥免后,曾為天子寫過贊歌,詩歌主要是描述一番盛世之景象,其中有“琥珀酒兮雕胡飯,君不御兮日將晚”(《登樓歌》)之句,即便歷經(jīng)磨難,王維依然忘不了那碗雕胡飯。
得到寬宥的王維在仕途上頗為順利,上元元年(760),他升任正四品下的尚書右丞。王維晚年長齋,每次上完朝回家后就點上香,一個人坐在屋里打坐念經(jīng)。他甚至連過于華麗的衣服都不穿。王維幾乎每天都要請十多位名僧吃齋飯,并與他們一起談玄論道,他的屋子里也只有茶鐺、藥臼、經(jīng)案、繩床而已:“在京師日飯十數(shù)名僧,以玄談為樂。”(后晉·劉昫等《舊唐書》)“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保ā讹埜哺缴罚┩蹙S與禪師們吃的是“松屑”,常被用來制作美味的菜肴。可王維守著長齋,他也許沒法頓頓用松屑制作精美的食物,但他一定用心準備著每一頓招待禪師們的齋飯。
乾元三年(760),王維自感年老力衰,便上書致仕。辭官后,有些好友時不時上門看他,比如慕容承常攜素饌上門拜訪。這位慕容承常拄著一根靈壽木手杖,也常帶上王維喜歡的雕胡飯:“靈壽君王賜,雕胡弟子炊??談诰剖仇?,持底解人頤?!保ā赌饺莩袛y素饌見過》)眼前擺著豐盛的食物,王維卻吃得并不開心,他說道,白白勞煩您帶著美酒佳肴來看我,可這些又怎能讓我感到快樂呢?
王維晚年常常因為過去的事而自責苦惱,他把輞川別業(yè)捐了出來設立佛寺,他還曾將自己職田的粟米捐贈給朝廷,以供朝廷為那些飽受苦寒的百姓施粥。王維不快樂,興許是因為覺得生活太苦吧?辭官第二年的(761)夏天,六十一歲的王維便去世了。
后人曾根據(jù)王維的《輞川圖》創(chuàng)作出了一道名為“輞川圖小樣”的大菜,五代時的比丘尼梵正尤其擅長制作這道菜:“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臛、膾脯、醢醬、瓜蔬,黃赤雜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保ā段宕?北宋·陶谷《清異錄》)“輞川圖小樣”是根據(jù)王維的《輞川圖》制作而成的,分別由二十道獨自成景的菜肴拼接而成,這些菜肴組合在一起,便能為食客們展示一幅別致的輞川別業(yè)風光圖,既好吃,又好看。
假如王維能見到這“輞川圖小樣”,估計怎樣也開心不起來:與其用鲊臛、膾脯(腌臘、肉羹、肉干等肉類食品),倒不如給這道菜加點兒蔗漿吧。
文并供圖/邱俊霖
編輯/張嚴涵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微信號|bqyipi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