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在北大荒:她是我同學也是我暗戀的人,最終卻成了我嫂子
1968年秋季的一天。北京火車站廣場上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紅旗招展大紅標語鋪天蓋地,高音喇叭里反復播報著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傳口號,喧囂聲響成一片。在列車啟動的那一剎那間,車廂里突然傳來令人心碎的哽咽聲和哭泣聲。
滿載北京知青的火車像一頭不知疲倦的大黃牛,一路狂奔,歷時三天兩夜,最終把我們這些十七八歲的北京知青拉到了距離北京兩千余公里之外的北大荒。下了火車換乘汽車,卡車在沙石泥土路上又顛簸了大半天,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6師25團的下屬連隊(富錦縣境內(nèi))。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當時的6師轄9個團,是1969年8月19日成立的,當初將原屬三師的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團和在撫遠地區(qū)新建的六個團,撥歸到了第六師。我們所在的連隊是一個新建連隊,是由一個自然屯子演變過來的,連隊成員大部分是早年闖關東的山東移民和1958年的轉(zhuǎn)業(yè)官兵,真正的坐地戶很少。
我是和我哥一起來北大荒的,說句實話,要不是和我哥一起來北大荒,我父母也不放心我一個人來北大荒,因為我從小就毛手毛腳的,不像我哥那樣辦事穩(wěn)妥。我家兄妹三人,我下面還有一個妹妹,當時我妹妹剛讀初中,街道干部就到我家做工作,讓我哥倆一起上山下鄉(xiāng)接受再教育。
一起到北大荒的還有我家鄰居李小曼,李小曼和我同歲,我倆是同學,當時她看我哥倆都去北大荒,她就放棄了去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打算,和我們一起來到了北大荒。到了北大荒,李小曼和我哥分在了一個連隊,我分在了另一個連隊,兩個連隊相距十多里路遠,步行兩個小時的路程。
沒能和我哥分在一個連隊,我心里挺失落的,我哥更是放心不下我,因為來北大荒之前,我父母扯著耳朵叮囑我哥,讓他好好照顧我,不能讓別人欺負我。好在兩個連隊離得不算遠,我哥倆想見一面,也不難。
分到連隊后,經(jīng)過了短暫的學習和訓練,我們新來的十幾名北京知青就跟著老戰(zhàn)士(之前轉(zhuǎn)業(yè)的軍人和原農(nóng)場工人和農(nóng)民)下地收割黃豆去了。當時秋收已接近尾聲,偏遠低洼地帶的黃豆只能靠鐮刀收割,用馬車把收割的黃豆拉到場院晾曬打場。收尾的秋收生產(chǎn)雖然不是很忙碌,可對于我們這十幾名新來的北京知青來說也是一種考驗,我們十幾個人手上都磨起了水泡,天天累得蔫頭耷腦的。
等到把收獲的麥子和大豆都曬干揚凈送到了團部糧庫,秋收生產(chǎn)才算告一段落。元旦前的一天,我請了一天假,冒著嚴寒,頂著飄舞的雪花去了我哥所在的連隊,那天見到我哥時,我哭了,是凍哭的。因為就請了一天假,在我哥連隊吃了一頓午飯,我就返回了我們連隊。那次沒見到李小曼,聽說她感冒了,在宿舍躺著不愿動,我就沒好意思去打擾她。
之前我哥也到我們連隊來看過我一回,給我送來了一個豬肉罐頭,他說是李小曼剛到連隊時送給他的,他沒舍得吃,一直給我留著。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就到了1970年冬季,我和我哥的探親假同時批了下來,李小曼也和我們一起回北京探親過春節(jié)。離隊時,指導員說沒有什么特殊情況,要按時歸隊,超假要受處分。其實,冬季是農(nóng)閑,連隊除了政治學習和偶爾的訓練,也沒什么重要的事情,我們回家探親,還能給連隊省口糧呢。連隊卻不這樣想,還把探親假定的那么死,原則上是超假一天都不允許。
說句實話,兩年的時間里,我和我哥還真沒見過幾次面,和李小曼見面的次數(shù)更少。一起回北京探親時,坐在擁擠的火車上,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兩年的時間李小曼變化可真不小,她的個頭高了,皮膚黑了,也胖了一些,最明顯的是她比以前漂亮了,也比以前開朗大方愛說笑了。那時我才知道,她是連隊衛(wèi)生員(不脫產(chǎn)),還到團部學習培訓過。
一路上,李小曼對我特別關照,還拿出老鄉(xiāng)送給她的炒瓜子(葵花籽)給我吃。到了北京,她也經(jīng)常到我家玩,過年的時候,還給我家送來了兩盒點心。我媽總夸李小曼是個好姑娘,長得好看不說,最關鍵的是性格好,口甜還勤快,還幫我媽洗過碗筷。
回北大荒的火車上,李小曼總給我送好吃的,還總是叮囑我看好行李,注意安全。李小曼的關愛令我心生溫暖,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激她,也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她。只是那時我倆的年齡都不大,還沒到談情說愛的年齡。
1973年秋后,我調(diào)到了新組建的七連,離我哥所在連隊近了很多,步行半個小時的路程,想我哥了,晚飯后開個小差就能和我哥見一面。那時我哥已經(jīng)當上了連隊的司務長,我每次去看他,都能吃一頓好吃的,有時好讓我?guī)Щ貛讉€肉包子。
那年元旦前的一天,我請了一天假,一大早就來到我哥連隊,我想和我哥一起去趟郵電所,給父母寄一點錢。來到北大荒好幾年了,每年過年時我才給父母寄一點錢,我哥兩個月就往家寄一次錢。那天我哥要去團部拉豆油和豬肉,就讓我和李小曼一起去郵電所,還幫我倆攔了一輛路過向陽川的卡車。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那天的天氣特別冷,我倆坐在后車廂里,凍得瑟瑟發(fā)抖。李小曼比我好一些,她戴著一頂狗皮帽子,里面穿著一件厚棉襖,外面還穿著一件皮毛一體的軍用棉大衣。我就就穿著一件普通棉衣,帶著一頂半舊的棉帽,凍的我渾身抖作一團,嘴唇都紫了。
李小曼看我凍得直哆嗦,就拉了我一把,把她的大衣敞開,替我遮擋風寒。那一刻,我心里就如跑進一只兔子,怦怦亂跳。長那么大,我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近異性,我似乎感覺到了她的體溫。到了郵電所,李小曼也往北京寄了錢,我還幫我哥寄了二十塊錢。
好不容易出來一次,我倆在供銷社買了一些生活用品,我還給李小曼買了牙刷牙膏。午飯是在向陽川飯店吃的,一人兩個饅頭一碗菜湯,飯錢是李小曼付的,她說我給她買了牙膏牙刷,飯錢理應她來付,不能讓我一個人花錢。
回連隊都路上,我倆搭上了一架馬爬犁,往回走是順風,吃了午飯感覺身上暖和了很多,李小曼還要用她的棉大衣替我遮擋風寒,我說不冷了,就謝絕了她的好意,我怕把她給凍感冒了。
我倆回到連隊的時候,我哥去團部還沒回來。本來團部也有郵電所和商店,因為那天連長也跟著去團部,我哥覺得不方便,就沒讓我跟他一起去團部。
看看天色將晚,李小曼就催我回連隊,她說冬天黑天早,趕早不趕晚,她給我找了一根鎬把,把她的狗皮帽子給我戴上,還囑咐我路上注意安全。李小曼對我這么關愛,我心里很溫暖也很感激,更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上了她。
之后的日子里,我經(jīng)常想念李小曼,有時做夢都能夢到她。當時連隊也有結(jié)婚的北京知青,我就想,什么時候跟李小曼談婚論嫁合適呢?這事是不是應該先跟我哥商量一下呢。
記得是從1975年開始,就有我們北京來的知青托關系開具病情診斷辦理病退回北京的例子,聽我哥說李小曼的父母也托了關系,想把李小曼弄回北京去。我哥也說,我哥倆也不能都在北大荒待一輩子,怎么也得想辦法回去一個,以后父母歲數(shù)大了,身邊怎么也得有人盡孝。
要是能和李小曼一起回北京,那該是多好的事情呀!后來李小曼的父母真的幫她弄好了病情診斷,她完全可以回北京。沒想到她卻堅決不回,她說她喜歡北大荒的遼闊,北大荒還有她喜歡的人。我以為她說的是我呢,我就對她說:“小曼,我哥正想辦法托關系呢,他說想辦法把我弄回北京,我哥倆怎么也得有一個人守在父母身邊。”“這事我知道呀,你哥跟我說過,我也寫信告訴我爸了,讓他也幫你想想辦法……”
到了這個時候我才算是徹底明白了,李小曼愛的不是我,是我哥。我心里失落難受了好久。過了好久,我總算想明白了,心想李小曼是個好姑娘,她只要不嫁別人,嫁給我嫁給我哥都一樣,反正是肥水沒流外人田。這樣一想,我心里也就不那么難受了。
1975年11月份,我哥幫我辦理了病退手續(xù),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北京。我之所以依依不舍,并不是留戀連隊的艱苦生活,我是舍不得那些親如兄弟的連隊戰(zhàn)友,舍不得像長輩一樣關心愛護我的連長和指導員,更舍不得像父親一樣關愛照顧我的哥哥,還有對我關愛有加的李小曼。
回到北京后,李小曼的父親托關系把我安置到首鋼當了一名檢斤員。不久后,李小曼又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那個姑娘不是別人,是李小曼的表妹王芳,百貨大樓的一名售貨員。
1976年2月份,上級撤銷了黑龍江建設兵團的建制,我哥他們所在連隊歸屬到地方國營農(nóng)場,我哥和李小曼都成了農(nóng)場工人,我哥擔任了七星農(nóng)場小隊的隊長,李小曼成了衛(wèi)生所的醫(yī)生,全脫產(chǎn),再也不用風吹雨打下地干農(nóng)活了。那年秋天,我哥和李小曼領取了結(jié)婚證,舉辦了簡單的婚禮,農(nóng)場工友幫我哥蓋了兩間房子,在遼闊的北大荒,我哥和李小曼有了屬于他倆的家。
第二年夏天,我和王芳領取了結(jié)婚證,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謴透呖己?,我和我哥都考上了大學,我嫂子李小曼因為要生孩子,她錯過了高考的機會。
1981年,我哥大學畢業(yè)后分派到北京化工研究院工作,我嫂子帶著孩子也回到了北京,1983年就讀電大會計專業(yè),畢業(yè)后到公交公司當了一名會計。
似乎就在轉(zhuǎn)眼間,我已經(jīng)從一個翩翩少年成了白發(fā)老人,當年高大帥氣的哥哥也是兩鬢斑白,歲月也在他剛毅的臉上留下了痕跡。我嫂子李小曼雖然還是年輕時的模樣,可她也成了一位滿頭白發(fā)的北京大媽。直到現(xiàn)在,她一直都喊我的名字,從沒叫過我一聲弟弟。不過,我覺得我嫂子叫我的名字更親切,她關心愛護了我?guī)资?,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敬重她,就像敬重自己的母親一樣。哥哥嫂子雖然和我的年齡差不多,可他們一直把我當成小孩,就像父母一樣關心愛護我們一家,我永遠感激我的哥哥嫂子,我很想在哥哥嫂子的庇護下,快快樂樂過一輩子。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今天是我們到北大荒當知青五十七周年的紀念日,當年在北大荒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就像發(fā)生在昨天的事情一樣,我記憶特別清晰。今天借助自媒體這個平臺,把我的知青經(jīng)歷寫出來分享給大家,一是對青春歲月的一個回憶,二是對哥嫂表達一下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還有那些曾經(jīng)并肩戰(zhàn)斗在北大荒的戰(zhàn)友們,我也很想念你們!歲月靜好!愿大家安好!
作者:草根作家(講述人:馬馳騁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