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會相信——“子涵”“子軒”這些曾經(jīng)霸屏全網(wǎng)的名字,居然也有“退潮”的一天。90后父母們卷到了極致,連給娃起名都要卷得有文化、有詩意、有“主角感”?!白雍薄白榆帯痹撬麄兦啻旱臉撕?,如今卻成了“過氣網(wǎng)紅”。時代變了,“名字鄙視鏈”也悄悄換了新模樣。
近日,全國各地學校開學,不少小學新生的名字令人驚艷。
“扶蘇”“知潼”“邕熙”“雨桐”……這些仿佛從古書、宮廷劇里走出來的名字,成了新學期小學新生名單上的“頂流”。
家長群炸了鍋,網(wǎng)友調(diào)侃:這哪是點名,分明是《瑯琊榜》選角現(xiàn)場。
想當年,“子涵”“子軒”橫空出世,幾乎霸占了幼兒園到高中的每一份花名冊。家長們恨不得把“涵養(yǎng)”“軒昂”全都灌進孩子的名字里。結(jié)果呢?一班下來,三個“子涵”兩個“子軒”,老師點名都能點出“幻聽”。
網(wǎng)友追問:老師,我們家子涵呢?
“上初中高中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姓名印記”。在20世紀50-70年代,“建國”“建華”“國慶”等名字承載著對新中國誕生的紀念;80-90年代,“偉”“強”“靜”“麗”等單字名成為主流,反映物質(zhì)生活改善后對簡潔、樸素審美的追求;2000年后,“子涵”“浩宇”等姓名成為爆款,這在近幾年一些高校的大一新生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可見一斑。
不想讓孩子名字成為“爆款”,成為不少父母的新選擇。不少人特意避開網(wǎng)紅名字,甚至有人專門查閱古籍典故,只為給孩子取一個不重復又有內(nèi)涵的名字。
可現(xiàn)在,“扶蘇”“邕熙”“夕玥”,“知潼”這些“古風”名字一出現(xiàn),網(wǎng)友的“DNA”都動了。有人說,光看名字就能腦補出一部偶像劇。
還有人調(diào)侃,這屆90后父母,恐怕是“看仙俠長大的”。從古言小說到生僻字,從詩經(jīng)楚辭到自創(chuàng)新詞,他們用盡洪荒之力,把娃的名字做成了“文化盲盒”,連“陳皮話梅糖”都能成靈感。
名字是父母贈予孩子的第一份禮物,蘊藏著最深切的期盼。然而比姓名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將那些美好的寓意,培育成生命的流光溢彩。唯有如此,這伴隨一生的姓名,便有不一樣的意義。
與此同時,我對著自己的名字陷入了沉思,也不知道改名的程序復不復雜,在線等,挺急的。
素材來源于官方媒體/網(wǎng)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